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佛跳墙扬眉吐气步入国宴 他们俩功不可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2日01:20 东南快报

  提到闽菜,主角非佛跳墙莫属;而提到佛跳墙,主角除了创派祖师郑春发,大家熟悉的双强(强木根、强曲曲)师傅,今天我们还要提到姚建明、陈依宇这两位闽菜双子星。

  作为双强师傅俩的嫡传弟子陈依宇和姚建明,佛跳墙扬眉吐气步入国宴得登大雅之堂不得不归功于他们俩先前下的“功夫”。

  姚、陈两位师傅14、15岁就同在福州大酒家,当时名福州旅社,跟随双强师傅学习,陈依宇练刀功,一开始就是对着硬硬的大头菜认真切,姚建明则练火候,从最简单的炒青菜开始。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太苦了,最后18个学生,就剩下3个,还有一个现在在美国。只要有师傅去的宴会,两徒弟一般都紧随身边。“都是我们动手,师傅负责最后的口感把关。我和师兄配合了快五十年了。”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把佛跳墙呈入国宴的那次改革。

  1983年春,双强师傅赴京参加全国首届烹饪大赛,而此时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来闽视察。作为双强师傅的弟子陈、姚二人临时“受命”,负责接待。

  陈、姚二人各自秉承了师傅的绝技,佛跳墙、淡糟香螺片、鸡汤氽海蚌、白炒虾球等,都是“手到擒来”。

  转眼到了1984年,国宴招待里根总统和柬埔寨西哈怒克亲王,李先念想起了远在南方的佛跳墙的美味,立刻想到了陈、姚二人。

  所有材料如佛跳墙需要的海参、鱼翅等,都是陈、姚二人亲自在福州各个市场精心挑选,花了一周时间买齐了后,和二位师傅直飞北京。一到钓鱼台宾馆,他们俩又得忙着泡发海参、鲍鱼等,两天后,待其泡软后,再放进坛中腌制一天。最后微火慢煨佛跳墙,师兄弟俩人就一起守着看着。

  从不太雅观的大坛改12份小盅,每一次备料、下料、烹煮,全都经由陈依宇和姚建明之手,师傅俩只是把把关。

  这次改革让佛跳墙从此扬名,登上国宴,此段佳话的主角除了双强师傅,陈依宇和姚建明也功不可没。

  现在,63岁的姚师傅还是一天到晚闲不住,到处给闽菜馆开业剪彩。而师兄陈依宇的性格仍像以前一样安静内敛。二位性格互补,就像佛跳墙一般——厚而不腻香飘四座。

  佛跳墙前世

  闽菜系是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在色、香、味、形兼顾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独树一帜。“佛跳墙”是闽菜中最著名的古典名菜,相传源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年的历史。

  据说此菜最初由当时福州官钱局一位官员的内眷所做。这位官员设家宴请布政使周莲,周莲品尝后赞不绝口,命家厨郑春发仿制。郑春发请教了官员的内眷之后,回家对此菜进行了改造,原料多用海鲜,少用肉,并起名为“坛烧八宝”。

  1865年(清同治四年)郑春发集股开办三友斋菜馆,根据一些美食家的建议,郑春发不断改进此菜的配料,并正式起名为“福寿全”。福州口音“福寿全”与“佛跳墙”发音非常相近。

本期主持:林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