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古朴悠然——秋游“万里长江第一镇”李庄寻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01:21 中国新闻网

  

古朴悠然——秋游“万里长江第一镇”李庄寻古

  资料图片:川南古镇李庄。中新社发 赵永桂 摄

  中新网宜宾九月二日电题:秋游“万里长江第一镇”李庄

  作者霍潺

  中国素有“东有周庄,西有李庄”之说,江南周庄因“杏花春雨江南,小桥流水人家”之韵而名闻天下,而位于四川宜宾的李庄则因“万里长江第一镇”而闻名。

  长江边上的这座千年古镇,依偎长江延绵而建,繁衍生息,是长江上游有名的“水码头”。初秋时节,笔者有幸到此探访。

  据资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李庄为古僰人聚居地,据说是因长江中打鱼为生的李姓弟兄聚居而得名,曾用“里桩”、“李家村”、“李庄坝”等名。

  有人说,李庄的价值在于寻古。放步向江边走去,眼前清新豁朗的景色顿时让人洗掉疲惫,大江舒缓地淌过古镇,顺着岸边往下,沿江的茶楼、酒肆、商号、客栈,形成了街市,古朴悠然。踏着青石板路,信步于李庄狭窄的小巷,错落有致的木阁楼、“一线天”般的席子巷、清幽的荷塘、老人手中草编的舞龙,皆逸远宁静。

  李庄有“九宫十八庙”,虽已沧桑百年,但这些明清建筑大多至今保存完好。其中,旋螺殿因其结构精巧、独具匠心,被著名的古建筑大师梁思成称为傲世之作,同时,它与魁星阁、白鹤窗、九龙石碑共称“李庄四绝”。

  游李庄,当年那句“华北之大,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之语跃上心头。一九四0年夏,抗日烽火动荡,偏居一隅的李庄竟以敢于负责、心忧天下的风度,经一纸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迎来了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十余家高等学府、科研机构迁驻李庄,包括世界级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傅师年、李济等大批学子云集李庄,这个不足三千人的小镇,顿时新增人口达一点一万余人。

  于是,小镇变成了一所大学院,同济大学校本部进了禹王宫,工学院进了东岳庙,理学院进了南华宫,医学院迁于祖师殿,中国营造学社便搬至了月亮田边的农舍里。

  六年间,李庄为学者们安置了一张平静的书桌,给战时中国人文学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养分。据了解,李庄当时已成为中国“四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据说,那时寄自海外的邮件和电报只要写上“中国李庄”就能准确送达。

  据统计,光从李庄的禹王宫(当年同济大学校本部)就走出十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庄也被后人誉为“中国文化的折射点,民族精神的涵养地”。

  “如今李庄保存完整的古街老巷,很多旧庙、老祠堂都是中国同济大学各个学院和中央博物馆抗战时期在李庄的旧址”。友人的介绍令笔者顿生敬慕之情。

  游李庄,更不能不怀想起梁思成与林徽因这对留下传世佳话的夫妻。一九四0年至一九四六年,他们在李庄度过了抗战时期最艰辛、最贫病的六年。伴随着黑色沥青石吱吱作响的脚步声,穿过竹幽的小径,笔者来到了梁林二人的旧居,距李庄几里之遥的上坝村——月亮田。

  或是四川闷湿的天气,整个屋子弥漫着陈旧、潮湿的气息。进入里屋,房间里留有林徽因当时病卧床头的照片,两个孩子依偎床边,林显得娇弱,孱美。尽管疾贫让这个娇弱聪慧的女子在月亮田的日子变得仓促,但是这仓促并没有阻止这对夫妻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决心,也正是在李庄的日子里,梁思成写成了著名的《中国建筑史》。

  佳境配佳人,李庄、月亮田、林徽因,“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耕种,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生动……”伴随着林徽因恬适、幽情的诗句,在长江之侧的李庄,令人思绪万千。(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