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这些孩子入学为何还这么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02:14 大连晚报

  这些孩子入学为何还这么难

  日前,记者在大菜市附近小学采访得知,因外来务工人员过多,学校严重超员,教育部门正在积极协调解决

  ■文/本报记者王颖

  ■实习生于淼于君

  昨天,我市的小学都开学了,每个背着书包走入校园的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但与此同时,仍旧有不少农民工子女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孩子进入校门。对此,记者采访了我市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大菜市附近的几所小学,从中也体会到家长和老师的无奈。

  家长

  老家没人带孩子

  在大菜市附近的建设小学门口,记者发现了几名家长和孩子仍在焦急地等待学校的研究结果。“孩子在老家读到小学3年级了,来大连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我在大菜市附近买了房子,可是孩子还是没办法上学。”几名家长七嘴八舌地表示。

  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正常来说,大菜市附近居民区并不是很多,之所以人口如此密集,是因为一间出租房里,中间挡个门帘作隔断,就可以住上几家。而这些人中,又大多是举家来连打工,各家都有上学的孩子,这些孩子留在老家没人照顾,但是到了大连上学却又成了难题。

  学校

  40平方米教室挤50多名学生

  前天中午,建设小学的尤书记和戴主任接受了记者采访。戴主任向记者介绍,由于大菜市周围人员混杂,流动人口居多,一些外来人员就通过暂住证为孩子办理入学手续,导致实际入校的学生超出了招生计划,其中外地借读生占很大的比例,一些本地学籍的孩子反而报不上名。记者看到,学校教室大多是40平方米左右,但每个班级的桌椅却多达50多套。

  戴主任说,学校自6月22日开始招生起,迄今为止共招收了两个班近110人,其中只有不到20人是本地学籍的学生,尽管如此,仍旧有学生不断涌进早已拥挤不堪的学校,而学校也一直积极地为每一个辖区内适龄农民工子女解决上学问题。现在全校630名学生中,有3/4是借读生。

  尤书记告诉记者,如果教师资源足够,可以把2个班变成3个班,可是现在学校实在没有其他老师能带新生了。记者了解到,一年一班的班主任已经54岁了,眼瞅着要退休的人,还要带新生。另一个班的班主任产假还差两个月没有休完,丈夫又在部队,现在也不得不回来带新生。其实,建设小学的困难不是个别现象,大菜市附近的兆麟、东关两所小学也存在着生源严重超标的问题。

  教育部门

  无论如何也要保证孩子上学

  前天下午,记者拨通了西岗区教育局的电话,行政计划科的刘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得知了建设小学等学校的困难,并且作出了处理决定,对于没有入学的孩子,教育局将全部安排他们到附近的学校就读,如果报名的数量还在增加,教育局将作出统一安排,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上学。

  采访后记

  解决方法是转移生源

  近年来,随着来我市的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多,其适龄入学子女数量几乎与本地生源持平,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学区,借读生甚至超过本地生源。根据国家政策,我国目前农民工子女借读免交借读费,这些都使原有的教育资源受到了冲击,一些学校的硬件设施以及师资力量就显得匮乏了。

  大菜市附近几所小学的状况在甘井子区、沙河口区的一些学校,表现得更为严重。有的学校甚至把仓库、水房都改建成了教室。

  据了解,目前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将生源转移,即在外来人口密集的学区,家长们可以考虑将孩子送到稍远一点的学校就读。这样既能让孩子免于在拥挤的教室里学习,更能有效地缓解学校的压力,达到各校间生源均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