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贸易“保险箱”也蕴藏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02:36 大连晚报

  中国出口信保辽宁分公司1~8月受理理赔案58件,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32件

  贸易“保险箱”也蕴藏风险

  ■本报记者卢真珍

  本报讯记者昨天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了解到这样一组数字:今年1至8月底,该公司共受理理赔案58件,案值1934.8万美元。而这当中,发生在欧盟、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就有32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件)占案件总数的55.17%。这表明,以往出口企业认为的贸易“保险箱”地带不再是无风险的,反倒风险增大。

  我市某大型化工企业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2月向意大利买家出运四批货物,申报发票金额共计10.4万美元。货物出运后,意大利买方仅收取其中的一批20880美元的货物,而对其余三笔货物(金额共计83520美元),买方以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收。接到企业报案后,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立即展开了海外调查。调查中发现,买家虽以质量问题为由拒收货物,但始终未按照贸易合同约定进行合作,存在一定的信用问题。因拒收货物转卖难度较大,而滞港费用与日俱增,为避免损失扩大,经征得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书面同意后,被保险人将货物退运回国内工厂。经核定,因货物退运造成被保险人往返运费、滞港费等损失共计41834.81美元。按照保险约定,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随即向被保险人支付33467.85美元赔款。从这起案例分析,发达国家和地区并不是贸易的“保险箱”,出口企业切不可心存侥幸。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治风险较小,但一般的贸易风险不但不少,反而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因此,我市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应当为自己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在不可预测的风险发生时,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但是,大连地区的出口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的比例还很低,根据最新统计,今年截至8月底,在一般贸易项目下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保障的出口额只占全市同期出口总额的6%。据调查,相当一部分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还是凭着“老关系”、“老客户”,在没有风险防范机制的情况下粗放地运作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