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寻亲”寻出数宗儿童失踪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05:49 三秦都市报

  13年前,5岁儿童被拐至缅甸;13年后,历经磨难逃回西安。18岁小伟西安寻亲的事,虽然在本报的努力下10天前就已经赴河南认亲暂告一段落了。但连日来竞相认亲和寻亲的声音,仍然源源不断地通过本报热线传来,致使这个沉重的话题一时成了一个无言的结局。细细解读来自方方面面的200多个寻亲和认亲电话,仅1994年一年东郊城乡结合地带的农村就丢失十多个孩子的数字记录,让这个本该结尾却无法结尾的“寻亲”话题更加沉重起来,与之相关的许多问题也因此显露出来……

  城乡边缘“儿童失踪案”较多

  根据本报热线记录的情况,记者于9月2-3日连续两天深入到西安东郊灞桥一带的城乡结合部采访,仅灞桥街道一带,就证实在1994年曾经丢失过四五个年约5岁的小男孩,据痛失爱子的父母们讲,他们的孩子要么是外出玩耍时离奇失踪,要么是在放学或上学途中丢失。该街道一位姓李的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孩子是在当年夏天趁家人不注意溜出去后再也没有回来,从小就很“宝贝”的孩子突然没有了踪影,不光孩子的父母亲无法忍受,对孩子的爷爷奶奶打击更大,就因为自己百般疼爱的小孙子不见了,无法面对事实的二老,整日以泪洗面,以致奶奶哭瞎了眼睛。从李先生的口中记者得知,当年和他一样丢了孩子的人家,仅他联系到并一起找过孩子的人家,在东郊这一带就有七八家。

  8月26日,记者带着小伟在东郊梁家村寻亲时,就曾听一位市民讲,位于西韩公路附近的徐王村,1994年至今,光4到5岁的小男孩就丢了不下15个。昨日上午,记者赶到该村核实情况,不知何故,当记者问及此处丢失孩子的事,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顾虑重重、闪烁其词。后来,记者费了很大周折,终于从一位老者的口中获悉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此处多年来人贩子活动猖獗,致使许多胆小怕事的村民不敢“泄密”,为的就是日后不被报复。记者通过为期两天的实地采访了解到,几乎所有反映孩子丢失多的地方,大都是在城乡结合部的郊区农村。

  农村多数父母放任孩子“野”

  城中村拐卖儿童的现象严重,到底还有哪些问题呢?面对众多家长求助的目光,警方也觉得有些无可奈何。他们认为,打击拐卖儿童不是一个简单的“打”字就能解决,这里面牵扯到城市化进程、城中村管理、民工权益方方面面的问题。最关键的是:父母监护不力在很大程度上给犯罪分子有了下手的机会。记者昨日在西安市灞桥区徐王村、张家坡村,以及梁家村等几个郊区农村里看到:许多年龄在2至5岁的小孩无人照看,有的在外面玩,有的在互相追逐打闹。周围的人们都在忙着做各自的事情,没有人理会这些孩子。于是,记者试着和其中几个孩子接近,演绎了以下几个令人诧异的成功“拐骗”故事。

  镜头一:在张家坡村,记者看到一个小姑娘已经独自玩了很久,根本看不出来谁是她的家长,也没有人知道这个小女孩是谁家的孩子。于是记者便声称带着她去找妈妈,结果她很信任地跟上记者去找自己的妈妈。在孩子的带领下,记者拐过几个巷道很快见到了正忙着“搓麻”的妈妈。当记者问对方“也不怕坏人带走孩子?”忙着打麻将的妈妈似乎不以为然:“她不会乱跑,一般都在那条巷子里玩。”

  镜头二:在梁家村街道,记者看见几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在嬉闹玩耍,便走向两个娃娃,并说带他们去找妈妈,两个孩子不哭不闹,十分的相信。可想而知,如果此时抱起孩子的人不是记者而是人贩子,后果就不堪设想……在和两个孩子的家长接触中,记者意外获悉,其中一个叫毛毛的小女孩,早在一年前就曾有过4天内两次丢失的经历,都是多亏了当地的民警,才使这个孩子失而复得。然而,有很多家庭的孩子就不像毛毛那样走运,丢失了就再也没有回来,而这些家庭大都是租住在此务工的外乡人。

  之所以出现如此可怕的现象,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的社会学专家分析指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大都收入不高,除去房租,只够维持温饱,很难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基本上都把孩子带在身边,摊点旁边就是孩子成长的地方。拐小孩在这里很容易得手,有的人抱着小孩说,我给你买个玩具,甚至给他一颗大白兔奶糖或者一瓶酸奶,小孩就乖乖地跟着走了。

  从频频丢孩子这件事上不难看出,此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城中村里交织了种种矛盾,人贩子猖獗的背后,是城市化进程过快、城市管理出现空白、儿童教育出现缺失、民工生存环境一直艰难等等现象,这些因素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支招“防骗术”预防孩子被拐骗

  拐卖妇女儿童,曾经给不少家庭造成悲剧和不幸。如何预防您的孩子被拐骗?芽西安公安局一位曾经办过几起儿童拐卖案的警官,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根据办案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向广大市民提出以下可行性建议: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家长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电话号码、“110”报警电话,教会孩子打电话;告诉孩子单独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不要接受陌生人的东西和饮用陌生人的饮料;不要随便答应陌生人的邀请;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名字写在衣服和用品上,谨防陌生人声称熟悉孩子或家长而使孩子上当受骗;与孩子外出购物、游玩前要先告诉孩子如果走失,要找警察帮助或找保安值勤人员指点;告诉孩子如果有陌生人对你说,家中有人受伤或生病,要到医院等地方,千万不要相信。不要跟陌生人到任何地方;与学校的老师约定,除了家长指定的人外,不要让其他人接孩子。告诉老师与家长联系的方法,如孩子遇到有事,要打电话告诉家人;要保留孩子近期的相片,记住孩子衣着,以防万一;不要乘坐陌生人的交通工具。学习一定的法律知识,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遇到危险时要冷静,寻求帮助。

  另外,针对广大市民普遍关心的儿童被拐卖后如何逃脱一事,办案民警向市民支了以下六招:

  1、打110报警。

  2、向公安机关或妇联求救,要说明自己所在地方和基本情况。

  3、假装顺从,让对方放松警惕。

  4、观察周围的地形、情形,找机会逃跑。

  5、托人把写明自己情况的字条带出去。

  6、受害人团结起来,依靠众人的力量解决问题。

  拐卖儿童事件缘何屡禁不止

  封建迷信思想为拐卖儿童提供了市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沿海发达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有一些家庭重男轻女等封建迷信的思想仍然十分严重。为达到继承“香火”和养儿防老的目的,这些人置法律于不顾,找到人贩子向他们提出收买儿童的要求,这就为人贩子拐卖儿童提供了市场。

  西北政法学院的庾国庆告诉记者,拐卖儿童事件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收买者成为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的盲点。在现实的打拐行动中,对人贩子的处罚都比较严厉,但对收买者则处罚较轻或者处罚较少,只要收买者不妨碍司法机关执法,其被处罚的可能或程度都会相应的减少和减轻。从这一事实看,打拐针对的只是人贩子及其团伙,而收买者却成了打拐的盲点。正是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才造成了“买方市场”需求旺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庾国庆认为,被拐儿童“合法化”成了儿童被拐的“助推器”。一个孩子买来后,这个孩子要在当地生活、上学和就业,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这名被买来的小孩要有户口。而完成这个环节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购买假出生证明的方式给孩子报户口。只要有出生医学证明又能从有关部门弄到一张独子身份证明,孩子就能顺利落户成为合法人口。二是通过民政部门以收养的名义办理户口。只要从当地医院开一张无生育能力的证明,然后到计生部门开一张符合收养条件的证明,再通过民政部门对外公示,最后以无主弃婴的方式办理领养手续。被拐儿童的户口一旦“合法化”,这给打拐和解救被拐儿童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文/本报记者 李海涛 实习生 潘芸芸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