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市民》杂志:一个猫肉丸引发的集体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18:42 《市民》杂志

  《市民》记者 黄昌成 发自广州

  2006年6月11日,深圳市布吉莲花山庄附近的方记猫肉丸火锅店开业。显然,老板是想以猫肉丸为招牌出奇制胜,想不到的是,这家小店几天后却因此成为一场风暴的策源地:动物保护主义者们到此当街抗议,随后网络社区对抗议行动开展了一场大讨论,主流媒体也予以连篇累牍的评论。

  猫肉丸事件犹如一副多米诺骨牌,激发了社会各界潜在的表达欲望。在这场意见表达的过程中,有组织策略的民间力量、开放的网络社区与活跃的新闻媒体,无不共同传递着中国公民社会日渐成熟的信息。

  动物保护主义者在行动

  2006年6月12日晚,动物保护网站“深圳猫”的创始人埃索浏览网页,瞥见一则转自“奥一”网的信息:深圳猫肉丸火锅店当街屠杀猫只。几日之后,记者暗访的录像证实了这一消息。

  一时间,猫网以及“奥一网”关于当街杀猫的帖子如潮水般猛涌。猫友们以“深圳猫”为据点,交换意见,一个个猫友给埃索来电,问怎么办?

  16日中午,埃索和猫友们草拟出行动方案,准备17日执行。她们约好穿黑色或白色衣服,佩戴白色玫瑰花,集体前往猫肉丸店前抗议虐杀动物。

  猫友们在猫网发布了行动方案,方案被迅速转发各大网站;他们以深圳市民的身份向深圳市政府各相关管理部门递出了投诉信;又向各大媒体发出通知,争取媒体的声援和支持。

  17日中午,埃索先前往猫肉丸火锅店“踩点”。下午3点40分,参加活动的义工相继来到集合地点,其中有2005年的深圳小姐、猫网的代言人高海韵。行动开始,义工们拉起横幅“抵制不良饮食观念,做拒吃猫狗文明人”,鲜红的大字在阳光下格外分明。宣传志愿者散发《给市民的一封信》,向来往的市民宣传。

  埃索和几位义工意欲和店老板交涉,但店老板拒绝对话,并要拉铁门,结果砸在埃索头上,义工纷纷谴责店主。店老板见状,终于没有把铁门拉下来。

  进入饭店后,埃索等人质问:“你们知道深圳市规定不允许餐饮店放活禽吗?你们的营业执照呢?你们的卫生许可证呢?昨天笼子里的那些猫呢?”店老板开始叫他们出去,后来面对越来越严厉的质疑,只得说:“卖完了,没有货了。你们可以检查任何地方,但不要这么多人在这里,留两个人检查。”两名义工检查了阁楼,没有发现猫。一名店员开始拿刀拍砧板,店老板则将猫友轰出了厨房。

  僵持之际,同来的记者提示埃索检查冰箱。果然,在冰箱里发现了被宰杀的猫和猫肉丸。而此时,店老板将埃索等人轰出门外。埃索不甘心,返转回去,恳请他:“拜托你向大家说一声,说你不再卖(猫肉)了!”店老板和她一起走到门口说,“我以后不再卖猫了!”并接受义工换招牌的建议,手持美工刀站在塑料椅子上,亲手划破了自己的招牌。灯箱上面还有名字,一名义工准备了喷漆想送给店老板,店老板谢绝了。最后活动和平收场。

  当日行动得到了众多社会人士的支持。莲花小学的学生自愿当猫网的“侦察兵”,他们记下了埃索的手机号,表示如果发现有人杀猫、吃猫,马上给埃索打电话。一位名为Anthony Marr的人给他的中国朋友发邮件,称赞猫友为“很棒的中国激进主义分子(行动主义分子)”,并且说:“我希望他们知道,有一个华裔加拿大人非常支持他们的工作,并在西方和他们并肩作战。”

  网络社区上的言论自由

  “深圳猫”的抗议行动结束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阵地转移到了网络社区上来。埃索把抗议活动用纪实的方式发布在“深圳猫”网和自己的博客上,不少网友也把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发布到各种论坛和社区板块上。

  6月18日,网友“美丽娃娃”在天涯社区发帖《支持——深圳近百名动物保护者闯入猫肉店抗议杀猫》,支持“深圳猫”等动物保护者的抗议活动。该帖的结尾,她问道:“当你了解到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伴侣动物的这种心理需求的时候,你还会不会把自己的同伴放到餐桌上?”贴子引起了轩然大波。网友deltamaple表示:爱好你自家的猫,少砸人家的场子,别搞得你是城管一样。“轩辕之歌”质问:把猪、牛、羊当宠物养的人是不是也有权利出来抗议吃猪牛呢?哪一只猪就愿意给人吃呢,在被人们宰杀的时候,它为什么要挣扎?争论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6月19日,“奥一”网向“深圳猫”发出辩论邀请,于当天下午3点探讨“猫肉能不能吃”的问题。埃索等六人参加了辩论,再次申明不能虐猫吃猫的立场,并就17日下午的抗议活动进行解释。

  不少网友对“深圳猫”的举动持反对意见。他们指出,抗议行动并没有向公安部门申请,属于非法聚会,爱猫者也无权闯入店主的经营场地并要求他停业;爱猫者某种程度上是对吃猫者和出售猫肉者的“道德暴力”。

  埃索接受网友的质疑时表示,抗议当天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非法聚会等质问,她表示回去好好学习相关法律,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问题。

  与此同时,也是在“奥一”网上,“我有牢骚版”发布召集吃猫肉家庭聚会,抗议“深圳猫”成员闯入火锅店逼迫老板关门和禁止别人吃猫的行径。

  “奥一”网做了《比“虐猫”更恶劣的“猫肉丸”》专题,网友们纷纷发贴,到6月19日为止,共176000多位网友点击,发表了2400多条评论。一时间,“深圳猫”引起的争议成了继“网络暴民”的论争后,今年最火热的网络事件。

  集体行动:在前进中完善

  社会团体在发出声音之后,往往会遭遇反弹,甚至会促使对立方的诞生。

  2001年11月,绿色和平组织在悉尼抗议日本捕杀鲸鱼行为,即有日本人以集体吃鲸鱼肉作为回应;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之前,西方人士及国际足联指责韩国民众吃狗肉的习惯,韩国一些国会议员及市民团体举行了“狗肉不干涉宣言”的连署活动,反对西方人士的评论。

  因而,“深圳猫”等动物保护主义者受到猛烈的批评是在意料之中的。这次抗议行动,却是值得肯定的社会公民集体行动的事件。它意味着中国公民社会正在逐渐成长。虽然抗议过程中出现过激行为及情绪,但是他们完成了自己的意见表达,并引起了广泛社会反响。正如埃索感叹:“没想到,我们会一呼百应。”

  动物保护主义者的成绩和缺憾都值得后来者借鉴,它为今后中国民间力量的集体行动提供了范本:

  首先,它有计划:以“深圳猫”网为据点,以埃索等成员为核心,以“抵制不良饮食观念,做拒吃猫狗文明人”为行动宗旨,甚至有形象代言人;其次,它有步骤:先是在网上商讨行动方案,然后向网友、政府相关部门、各大媒体发布信息,行动前有专人到现场实地调查;再次,强调理智:活动前,组织者埃索声明要采取理性原则。可见,这次活动并不是乌合之众的大杂烩,它是经过策划的、有明确目的和清晰程序的表达意见的集体行动。

  动物保护主义者也注意到,网络上的反对声音对他们不无裨益,正是反驳力量,使得他们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自己。埃索说:“我们也在反思自己的行动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效应,在这个过程有没有触犯法律?”

  任何集体行动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风险性和不可预见性,不能因此而否定它,应当进行积极的倡导:加强行动过程的详细计划,尽量消除行动的风险。

  主流媒体的傲慢与偏见

  抗议行动发生的第二天,《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福州晚报》、新华通讯社等30多家媒体对行动进行了轰炸式的报道。至此,深圳火锅店当街杀猫事件完全突破了地域上的限制,成为全国关注的新闻热点。

  《南方都市报》先对事件进行纪实式报道,接着在6月19日发表社论《抗议当街杀猫事件见证社会理性成长》,指出要肯定民众可以通过自己预设的理性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社会性表达,这种表达未必完全“政治正确”,却是推动中国进步的源头活水。

  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6月20日,《新快报》矛头直指《南方都市报》,发表社论《抗议当街杀猫未必见证社会理性》。文章写道:

  一名女工在经历了四天累计逾54小时的工作之后,猝死在出租屋里,这样的事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更加不会有公众发出“尊重生命”的声音,而一间猫肉店开张了,公众就突然尊重生命了,这到底是尊重生命,还是在“爱护小动物”的名义下,发泄自己过剩的同情心和道德感?

  社论作者还在天涯《关天茶社》发表评论,认为“他们冲到猫肉店里面去,让猫肉店老板望风而逃——这是对猫肉店老板经营自由的剥夺,爱猫者已经成为一种强势的力量,直接威胁社会的公共安全。”

  无论是《南方都市报》还是《新快报》,都超越了抗议事件本身,试图把它提升成为一桩公共事件,赋予了它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媒体把焦点集中在呼唤公民意识、培养社会理性上:社会公民应该通过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社会关怀?爱护动物和关注弱势群体是否会产生冲突?

  这些问题的答案显然不是几次笔仗就能找到的。而且,媒体们在各自的阵地上开战,也多是一种自我炒作,其中的傲慢已经暴露无遗。

  显然,众多媒体上所描述的 “激动的爱猫者们”、“闯入式抗议”、“一度冲进猫肉丸店”、“让猫肉店老板望风而逃”、“猫肉丸店因此关门停业”、“对猫肉店老板经营自由的剥夺”、“爱猫者已经成为一种强势的力量,直接威胁社会的公共安全”等字眼并未客观反映事实;而组织者“集会”前请示过相关部门、搜店是经过方记老板的答允、抗议活动组织者在努力主导理性抗议等细节更是被有意无意地损耗掉了。

  现在,又一个严峻的问题提出来了:媒体们该如何克服社会和自身的浮躁心态,心平气和地看待公民组织的集体行动,如何对社会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或许,它们应该先丢掉自己的傲慢与偏见,保持一颗对事实足够尊重、对社会大众足够宽容的媒体良心。

  (本文图片由“深圳猫”网提供)

  (编辑:杨婷婷)

  看看老外怎么行动

  2005年3月22日,美国人道对待动物协会的会员裸体躺在时代广场上,抗议玲玲马戏团在纽约演出。他们带着手铐脚镣,身上涂着假伤疤,抗议动物在马戏团遭受虐待。

  2005年4月6日,数十名动物保护组织成员躺在加拿大驻美国大使馆外,抗议加拿大政府猎杀海豹。

  2005年6月29日,西班牙动物保护组织在首都马德里太阳门广场举行半裸游行,抗议本国最具特色的斗牛赛事。

  2005年9月27日,美国善待动物组织成员在华盛顿澳大利亚驻美使馆前抗议澳羊毛生产者为提高羊毛产量而虐待绵羊。

  2005年,德国梅塞德斯-奔驰公司同意生产所有豪华车的“非皮革版”,以平息一家动物保护组织的抗议。

  2006年3月14日,针对最近在香港及内地接连发生的虐待动物事件,亚洲动物基金在香港推出了反虐待动物教育计划。

  本文为《市民》杂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