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破译失传200年烧瓷秘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02:35 大连晚报 | |||||||||
国家博物馆珍藏清皇室珐琅彩瓷器替身亮相大连现代博物馆 8年破译失传200年烧瓷秘方 ■本报记者张明春
今天,大连现代博物馆将迎来许多好奇与惊讶的目光,中国国家博物馆在这里展出国家一级文物的高仿品。大连市民将有幸一睹“彩瓷皇后”的尊容。此次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大连展出的仿制国宝级文物均为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代表作品,其中有珐琅彩、五彩、斗彩、粉彩、青花等,是从30万件瓷器中精选出来的,共仿制有20个品种。 何为“彩瓷皇后”?这是对珐琅彩瓷器的一种形象称呼。珐琅彩瓷器是中国古陶瓷顶峰期的作品,它源于仿制铜胎珐琅器,故在清宫内被称为“瓷胎画珐琅”;此外它还代表了中国陶瓷制作的最高水平,蕴涵着皇家的艺术性情,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的尊严,因此被世人称为“彩瓷皇后”。 受宠于宫廷,失传于宫廷 封建社会,最好的东西多半为皇家所独享。身份地位尊崇的珐琅彩瓷器,就有着这样一段受宠的经历。 相传在我国江西瓷都附近,曾有一户胡姓人家,世代以烧瓷为生。他家的瓷制品因精美而得到了百姓的欢迎,也惊动了官府。乾隆南巡时他的臣子将胡姓制瓷献给皇上,得到皇上的赞美。大臣想让胡姓人进宫专为皇上制瓷。因为种种原因姓胡的不愿意进宫,于是大臣们在宫里特设了一个窑,按照胡姓人的烧制方法烧制出了精美的珐琅彩瓷器。为了表示宫里与民间的不同,也为了显示这种瓷器的出处,有人就将“胡”字拆开,将专为宫中烧的这种珐琅彩瓷器叫做“古月轩”。 珐琅彩瓷器从创烧到衰落都只局限于宫廷之中供皇室使用,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 珐琅彩瓷器创烧于康熙年间,没落于乾隆末年。 究其原因:一是不计成本。专用于皇室的珐琅彩瓷器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成品稀少而百姓根本看不见。宫廷烧制则需相当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安定,遇有不测就难以为继。所以珐琅彩瓷器传世品数量有限,弥足珍贵。 二是技术失传。皇室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而独揽珐琅彩瓷器的烧制和使用权,致使民间艺人们根本看不见珐琅彩瓷器成品,更谈不上学习烧制过程,所以当皇宫不能再烧制这种瓷器时,这种瓷器的烧制技术也就失传了。 8年心血破译烧瓷秘方 前文所讲的都是珐琅彩瓷器真身的故事,但真身再精美,普通百姓也难得一见。而今天,我们能目睹这一传统工艺品的风采,还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制瓷艺人的苦心钻研。 这次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展览活动,其实从8年多以前就开始筹备了。 景德镇熊窑继承人熊建军,做了20多年古瓷仿品,从未像今天感觉这样名正言顺。在国内,私人仿制文物是违法行为。8年多前,国家博物馆的专家携带资料来到景德镇,邀请熊建军一同研究如何恢复珐琅彩工艺。而和国博的一纸合同使他敢于从幕后走向前台,他在国博支持下,研制8年,终于破译了制作珐琅彩的工艺技术。 “珐琅彩最难的就是彩料配比。”熊建军说,与其他器件不同的是,珐琅彩的彩绘颜料中含有硼或砷。砷是一种有毒物质,一次在高温炉中煅烧珐琅彩时,温度达到数百摄氏度之后,毒烟挥发出来。“我们几个人当时全戴着口罩。”熊建军说,即便如此,高温炉周围的几个人全都流鼻血了。 “试过多少次已经记不清了。”一直到去年,熊建军才把珐琅彩的全部工艺研究清楚,可以按照200多年前的所有工序复制珐琅彩。 成品率不足三成 珐琅彩瓷器的烧制过程非常复杂,难度非常大。 首先选用最标准的坯烧成白色素胎,之后再选出最薄、最白细、最周正的用于烧制珐琅彩。再经景德镇绘画大师绘画填彩,最后入炉用80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烘烧而成。从制胎到烧窑完成,每件珐琅彩瓷器最少需要3个月时间,其间要经过多次的失败和反复。 由于高仿品必须在柴窑中烧制,才能更接近古人的工艺,熊建军还特地从景德镇当地请来了会烧柴窑的62岁的胡家旺老人。胡家旺自幼烧窑,练就了一身掌控火候的绝技,如今“全景德镇只有他一人能烧柴窑”。现在窑上虽然有了测温计等设备,但最细微的差别,还是需要人工来操控。比如温度下去了一点点,必须凭经验提前加柴才行。一声“加火”!众火工立刻抱柴添火。烧一窑,老师傅要在窑边守上两天两夜,眼皮子不眨一下,到最后,两眼熬到通红。 每一个环节都苛求完美,以求仿品的形、神都达到原物古瓷的风貌。所以高仿品的成品率很低,不足30%。而烧制出的瓷器只要稍有一点不同于原品,就立刻被打碎。 高仿彩瓷具有收藏价值 此次国博展出的国宝高仿品是从30万件瓷器中精选出来,共仿制了20个品种,每个品种仿制50件。而来到大连的,每种不会超过6件。而据国博专家介绍,展品中有几件,其“母本”是乾隆皇帝亲自参与设计烧制而成,其中有一件是乾隆御制题诗“珐琅彩花石锦鸡图双耳瓶”。该瓶在去年苏富比秋拍中曾拍出1.22亿元的天价,令全球收藏界人士咋舌。 那么,这类高仿品的收藏价值究竟如何衡量呢?此前在上海展出时,一位文博专家看了展出后透露,仿制文物的价值,一看原作价值,二看仿制技艺,三看名声。对于这类“国宝级”彩瓷的官方仿品,其收藏价值有二:一是国宝原件大多“深藏不露”,而仿品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官方仿品,顾名思义其工艺已炉火纯青,仿品出自景德镇大师之手,烧制成功率不到三成,可谓“再传之作”。如此看来,加之每种50件的限量发行,这些“国宝级”彩瓷仿品,应该是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的。 资料链接 新中国成立后三次古瓷高仿 新中国成立后,曾有三次瓷器高仿精品的记录。第一次是1951年作为国家高级礼品赠送斯大林而烧制的3套“水浒故事瓷盘”,堪称仿古瓷的精品;第二次是1975年初,景德镇为毛泽东主席研制的一套瓷器餐具和文房用具,再现了中国千百年积累下来的制瓷精湛技术;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由故宫博物院牵头组织全国著名陶瓷艺人仿制出的5套古瓷,其仿品质量和艺术价值堪称一代精品。 而重现技艺并成功烧制珐琅彩瓷器,这是第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