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三山千船竞捕十年未见“老渔政”叹太湖开捕越来越没看头,建议发展观光渔业留住太湖风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08:30 无锡日报

  经过长达七个月的封湖禁渔,太湖全湖在9月1日开捕。漫长的等待,让人有太多的企盼。然而,渔家丰收的喜悦,仍难冲淡人们心中因太湖风情渐失的困惑。

  深入梅梁湖腹地才见一处捕捞点太湖开捕首日,记者赶到鼋头渚太湖边,未能看到想像中渔船云集的热闹情景。乘着渔政快艇,直驶至距三山七八公里远的梅梁湖腹地水域,才遇到由三五条渔船组成的一个捕捞点。眺望浩淼的湖面,很难看到另一个捕捞点。

  渔政站的小陆说:因湖水污染,已很少有渔船到三山附近水域来捕鱼了。

  因银鱼等鱼类在苏州、浙江长兴水域较多,不少渔船已到那里去了。

  当年太湖开捕时千帆竞发的情景,留在张建寿的记忆里。这位当年上海水产大学的本科生、现已退休的老渔政说:1985年前后,太湖已开始封湖禁渔。5月下旬,银鱼渔汛开始,三山附近的水域千船云集、蔚为壮观。因为三山周围的银鱼特别多,所以,无锡本地及宜兴、常州、苏州、长兴等地的渔船,都要赶来此地“抢头网”,待此处捕完了,渔船才四散至各处捕捞。

  “那个时候的捕捞,确实比现在有看头。”老张说,那时,从鼋头渚看过去,湖面千帆竞发,开捕个把小时,银鱼就出水了。专门收鱼的船只,随即将鲜银鱼用碎冰拌后装在桶内,用棉被盖住后送往仓库。

  250对高踏网一月捞遍太湖那样的情景,在上个世纪末就不见了,三山渔船群至今已“失踪”10年。原因当然是银鱼越来越少,银鱼汛期早已无法形成。而现在开捕时,捕捞的主角是梅鲚鱼。而捕捞梅鲚鱼,也要到较远的梅梁湖腹地。即使太湖边鼋头渚公园的游客,现在也无法观赏到渔汛的情景、分享渔民丰收的快乐。

  随着渔船的动力、网具越来越大,“打鱼”的可观赏性也打了折扣。记者发现,现在的渔船几乎全为钢质机动船,常装有三套柴油挂桨机,摇橹而行的木船和利用风力行驶的帆船几乎销声匿迹。

  为了在禁渔开捕后抢得先机,渔民们不断更新网具。其中最大的高踏网有2.5公里以上,撒网时需将网具分装在二三条渔船上,将网撒完需花好几个小时。一网下去,网围可达五六百亩,常常一网即可收获鱼虾二三万公斤。一名渔政管理人员说,开捕后的高产日只有10天左右,而这样的高踏网在梅梁湖约有25对,全太湖有250对。他估计,用高踏网“捞遍”太湖,“用不着一个月的时间”。

  出网九成是梅鲚锡城水产价未变一对高踏网组成一个捕捞点,之所之称其为“一对”,是因为高踏网是由两艘大马力的渔船从两端牵引的。起网后,七八个或十来个渔民用竹竿“海斗”,将四五万公斤鱼虾从网中全部打捞出来,也需要四五个小时。

  说是鱼虾,其实九成以上全为梅鲚鱼,一般只有半根筷子大小,银鱼、湖虾及鲢鱼等比例很小。梅鲚鱼未出水即死,不处理又会很快腐烂,因此银鱼、湖虾未及拣出,即随梅鲚鱼一起,被收鱼船送往冰库。所以,即使渔汛时期,无锡水产市场的品种、价格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渔业专业人员说:梅鲚鱼经济价值不高,除少量被作“油爆鱼”由本地餐馆消费外,部分晒成鱼干销往北方,大多被制成饲料。

  恢复传统捕捞发展观光渔业普通游客观赏高踏网捕鱼,也是件奢侈的事情。不仅湖面捕捞点少、且远离陆地,而且看完从撒网至起网至归仓,需要10个小时以上,这样的“渔家乐”实在难以让人分享。

  业内人士说,网具的变大只会使太湖资源向少数人集中,要真正使太湖“增值”,就应发展观光渔业,适当恢复传统渔业项目,提高游客的参与性。目前虽已有少数“上岸”渔民开发了垂钓、“渔家乐”餐饮服务等项目,但要延续太湖风情似乎还不够。

  8月26日,“第二届中国太湖开捕节”在苏州市光福镇太湖南山公园隆重举行。众多游客在目睹了“公祭大禹王”、“渔家竞技”、“渔家风情表演”等原生态渔民习俗文化后,又欣赏了“千帆竞发”壮观场面。

  这对无锡发展观光渔业应该不无启发。

  (本报记者姚起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