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武汉的100个理由"创作人自述"武汉情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09:27 汉网 | |||||||||||
汉网消息 (记者朱凯 汪文汉)网上热帖“喜欢武汉的100个理由”,昨日经晨报刊发后,在市民中再度引起强烈反响。 截至昨日下午,数十市民以热线或短信方式,参与了“喜欢武汉的100个理由”的讨论。
一冶建安公司供销科退休职工、53岁的樊竞武说,因为工作关系,他曾去过杭州、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但“不管外面如何好,我还是最喜欢武汉”。 36岁的熊仁刚原是谷城县五山镇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今年他辞去工作,带着妻子一起到武汉发展。他说:“武汉竞争意识很强,我喜欢在这样的氛围中发展。” 一位华师毕业生还发来短信说,昨日报道中提到的“华大博雅”,正是该校的论坛。他对这个帖子“印象很深”。 该论坛现任“斑竹”——华师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专业2004级学生王涛说,这个帖子早在2000年就已经在网上出现。他从上任“斑竹”那里得知,是高他两年级的一名张姓同学,在2003年5月将该帖转发在“华大”上。此后,该帖一直很火,跟帖的人很多。 该帖的创作人很多,昨日,记者找到了其中三位,听他们讲述了自己与这个城市结下的不解之缘。 雷全林:武汉让我难以忘怀 (理由一:在武汉钱少也能活得很滋润。满街有便宜又好吃的美食:蔡林记的热干面、老通城的豆皮、大中华的清蒸武昌鱼…… 理由二:武汉对我这个外乡人来说是一个很适合生活的城市,因为她有湖光山色的东湖风景区,有气势雄伟的长江大桥,有人潮如织的步行街…… 理由三:武汉有让人津津乐道的汉派作家池莉、刘醒龙、邓一光、方方……) “武汉是对我影响较大的一个城市,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忘不了它。”当记者在电话里说明了采访意图后,雷全林说出了这番话。 28岁的雷全林是河南南阳市唐河县人,1998年考入武汉科技大学,渐渐喜欢上了武汉。 2001年,雷全林大学毕业后,就业方向首选武汉,他先后就职于原湖北青年报、知音杂志社,直到后来被浙江报业集团创办的财经类半月刊《浙商》高薪聘请为编辑部主任,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武汉。 “我记得2000年网上有人征集‘喜欢武汉的理由’,我立即发了帖子,把我心里想的写了出来,没想到这个帖子流传这么长时间,被很多网站转载。” 雷全林说,他还记得,上大学时虽然手里的钱不是很多,但他常和同学一起,到大排档改善伙食。 参加工作后,每逢双休,他总会约上几个同事,把武汉的湖光山色游个遍;工作上遇到不顺心的事,他就独自一人“站在气势雄伟的长江大桥上,耳边回荡着滚滚长江东去的声音,心里那些琐碎烦恼霎时间全没了”。 虽然不太喜欢购物,雷全林却偏爱晚上人潮如织的江汉路,他觉得满街霓虹映射下的步行街别有一番滋味。 龚农兵:不管走到哪,还是觉得武汉最舒服 (理由:我喜欢品尝——武汉的热干面条;我喜欢穿上——汉正街的棉袍;我喜欢住在——繁华美丽的六渡桥;我喜欢行走于——长江之上的那一座座桥。) 龚农兵出生在黄冈麻城,1993年毕业后分配到武汉,至今已整整13年了,目前在武汉弘光学校工作。 “武汉这个城市会有很多机会,只要你肯付出努力,就能打拼一份自己的事业,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这是龚农兵来汉多年的感受。 刚毕业时,龚农兵在武汉市郊工作,由于工作踏实,成绩优秀,今年初被调到位于洪山区的武汉弘光学校。他先后多次被洪山区教育局评为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党员”。 “其实要不是武汉朋友的热情、爽快、实在,帮助初来时举目无亲的我,我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龚农兵说,当年发的那个帖子虽然简单,但自己对武汉的热爱却尽在其中。 龚农兵告诉记者,他初到武汉时,吃不惯热干面,觉得味道很怪,可是到了后来,“哪天没吃就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 “这么多年了,你有没有想过到别的城市发展?”面对记者的提问,龚农兵笑着说,他也曾到过一些城市,虽然有些城市有更美丽的景色、有更发达的经济,有更好的待遇,但是在武汉,他觉得最舒服,“更何况我现在已经在武汉安了家,更舍不得离开了”。 对于武汉和自己的将来,龚农兵的言语中流露出充分的自信:“武汉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同样会锦上添花。” 丁运时:对武汉的感情很复杂 (理由一:武汉地域文化独特。过早有热干面、豆皮;夜市吉庆街大排档远近闻名;吃饭有“好吃一条街”,是为“饮食文化”。武汉方言多,幽默风趣、形象生动,外地人听了莫名其妙,本地人则是会心一笑,当然还有风味独特的“弯管子”普通话,是为“语言文化”。 理由二:汉江长江交汇,大桥飞架南北。外地朋友来汉,带他们环游一圈,要让他们目瞪口呆。古琴台、黄鹤楼、归元寺、长春观……景点纷繁,古文化韵味很浓;江汉路一条街、洪山广场……美不胜收,现代气息扑面而来,更不用说磨山、东湖,保管让外地人赞不绝口、大开眼界,于是作为一个武汉人,一种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 2000年,看到网上征集“喜欢武汉的理由”,土生土长的武汉伢丁运时写下了上面两段话,贴了上去。 让丁运时没想到的是,这个帖子在网络上风行了五六年之久。 丁运时生于1973年,家住江岸区,在江汉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武汉冰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做法律顾问。 丁运时说,他去过不少城市,陌生人寒暄地问起籍贯,得到答案后多半会冷场一阵,欲言又止,气氛尴尬。“武汉人的形象在外地人眼中的确不太好,即使自己人也未必满意。有时候看到别的城市建设得那么好,什么都井然有序的,心里还真有点恨武汉。但没办法,从小在这儿长大,怎么说都有种依赖感,几天不吃热干面,心里还痒痒”。 每当丁运时出差到其他城市时,总喜欢把其他城市的优点记录下来,回到武汉,他就写成文章,于是,他的关于城市绿化管理、景区建设、城市管理等建议的文章,经常在武汉的报纸上发表,网络上也流传着许多他的“精帖”。很多论坛上关于武汉的小吃、景点、方言等特色介绍,都出自他的手笔。 “生活在武汉,够自在!”丁运时总结说:“总的来说,我还是很喜欢武汉的。” 用镜头记录这座城市 每个人喜欢武汉的理由可能都不一样。对于共青团武汉市委新闻中心的黎德利来说,他喜欢上武汉,是因为这里的老房子。4年来,他拍摄了2000多幅关于武汉的照片。黎德利说,在拍摄的过程中,他越来越觉得武汉神秘而充满了诱惑,这也是他的影展名称——“迷城”二字的来历。
黎德利用镜头记录的,不仅是武汉的老房子,还有老房子里的人。 去年6月18日,汉口中山大道899号的一座老房子里,举办了一次个人摄影作品展。参展照片全是一个主题——武汉的老房子和老房子里的人。这次影展,被照片主人黎德利命名为《迷城》。 黎德利,1958年生,地地道道的武汉人。圈内人都知道,他最爱拍武汉的老房子。 黎德利的童年在汉口大兴路度过。附近的江汉公园和铜人像,都是他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地方。 2002年,黎德利赴山西平遥参加一个国际性摄影节。苍凉古朴的平遥古城深深打动了他,也刺激了他。 “武汉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有那么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千里迢迢跑到外地,其实一直忽视了我们身边的这座城市。”他说。 于是,4年来,他用业余时间拍了2000多幅关于武汉的照片,并计划用镜头将武汉所有现存的老街巷、老里弄和老房子记录下来。黎德利说,在武汉摄影圈里,像他这样为自己喜欢的武汉而投入全部身心的人还有很多。 如今,童年时代的老房子渐渐被不断生长的城市所湮没,可记忆却像烙印深深打进了他的脑海。“老房子不可能全部保存下来,但当我把它们凝固在胶片上时,我的童年就还在,城市的过去也还在。”他说。 黎德利的镜头下,不光有老房子斑驳褪色的外墙,还有生活在房子里的人。他常为这些普通百姓感动。他说,他所迷恋的不仅是老房子,“还有生生不息的武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