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洋老乡”赞叹津城巨变(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7日12:47 今晚报

  

“洋老乡”赞叹津城巨变(附图)

  参加同学聚会的洋校友拍了一张“全家福” 左 山摄

  9月13日,越洋而来的22位外国老人连同他们的配偶、儿女等一同来到天津,和中国老同学一起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同学会”。这些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
、法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7个国家的外国老人,很多都是出生、成长在天津的。他们张口就是“卫嘴子”,吃饭要用竹筷子。

  旧地新颜不敢相认

  13日傍晚,记者在河西区友谊路附近的一家酒店内见到了这些外国友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来自澳大利亚的67岁的乔治·那廷兴奋地对记者表示,参加此次“国际同学会”的所有老人,都曾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父母来天津做生意而来此念书。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他们难以忘记天津这片留下自己童年足迹的土地。儿时的海河、老城里旧时的鼓楼、热闹的街市……在这些老外心目中记忆犹新。昨天,这些老同学走在津城宽阔的马路,穿行南京路、和平路,走进劝业场。沿街的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车流、鳞次栉比的饭店……看到这些,旧时的同学眼花缭乱,连连惊叹。他们感慨天津竟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曾经居住过的五大道、大沽路、泰安道等地方旧貌换新颜,整齐划一的街灯、装饰考究的外檐让他们不敢相认。

  几乎人人能说汉语

  记者惊奇地发现,几乎所有这些外国老人都可以用汉语进行基本交谈,其中几位更是语音纯正,闭上眼睛听简直和中国人没什么两样。来自德国汉堡的石慕宁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1935年生于中国的老人说,她的奶奶是中国人,父亲也是在中国出生的,她有四分之一的中国血统。“中国话说得好没什么奇怪,因为那才是我真正的母语!”她还表示,自己在德国的家中隔三岔五就为家人包饺子,过生日的时候都要吃长寿面。

  77岁的老人韩宇骐是现场为数不多的中国老人中的一个,也是所有人中最年长的一位。他表示,前两天自己接到这些外国老同学们发过来的电子邮件时,真是兴奋异常,好几天都没有睡好觉。和大家见面后,很多人都能一下子认出对方。来自澳大利亚的沃尔夫拿出一本毕业留言纪念册,指着上面的一行字对他说:“这不是当年你写给我的吗?”韩宇骐老人一看那些扭曲的童年字迹,连连点头。

  游览旧址“寻根”

  在气氛热烈的宴会上,这些外国老人纷纷点起了烧茄子、木犀肉、醋熘白菜等“童年最爱”。俄罗斯老翁内斯基还特意要了瓶“津酒”,邀请身旁诸人开怀畅饮,他的女儿达妮也一同举杯。在吃饺子时,石慕宁女士一边用勺子往自己的碟子里舀醋一边说:“我得喝点醋,喝点醋我就不‘吃醋’了!”

  据了解,这些外国老人近日还在本市著名女作家航鹰以及近代天津博物馆馆长刘悦等人的接待下,到“起士林”、“狗不理”、“正阳春”、北宁公园、望海楼、学校旧址的滨江医院等地游览、“寻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