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欣欣向荣看江汉 老城新貌奏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05:26 荆楚网-湖北日报

  中共江汉区委宣传部组稿

  撰文:梅智云 曹阳 许新良 王刚 陈晓桥 袁昌雄 占杰 郭幼明

  注释和谐——江汉区“百卉含英”现象解析

  一个历史悠久而包袱沉重的老城区,短短几年时间,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教进社区活动先进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法制教育先进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区、全国团建先进县(市)、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全国文化先进区等荣誉,多项工作走在省、市前列——被人称为“百卉含英”现象。

  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为和谐奠基

  有了公平正义,才有和谐。一个和谐的社会,理应体现人文关怀,让政策的天平更多地向弱势群体倾斜。

  就业乃民生之本。区政府安排再就业资金1888万元,新建区劳动力市场;全区建立了区、街、社区三级服务网络。5年来,共培训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32284人次,培训合格率及推荐就业率平均达到了60.7%。“十五”期末,全区就业总量达1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稳定在4.5%左右。

  教育公平,一直是政府与老百姓共同关心的大事。为了改变区教育布局“南剩北缺”的现象,区委区政府按照“协调南北,均衡疏密,撤小消弱,扩优壮强”的思路,5年来,撤消了南部地区15所学校建制,校均规模从不足500人提高到700余人;同时,北部地区布局建设新学校、扩大老学校,在建设大道以北地区新扩建10所中小学及教学点。

  “看病难、看病贵”是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区委、区政府把群众享受基本医疗的权利当作民生问题来抓,投资1200多万元,在全区设立了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使社区群众步行15分钟,就可以接受到医疗服务。大力推行“医药分家”,实行药品统一配送,使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价格平均下降45%左右。建立以“阳光救助”为服务品牌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和以大病救助为主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切实解决了弱势群体“看病难”问题。

  营造繁荣的文化环境,为和谐添彩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区委、区政府提出,繁华之地不能成为文化沙漠。“八个一”工程成为繁荣群众文体事业的抓手:确定一名分管文体工作的领导,建立一个社区文体活动室,配置一套广播音响电视设备,兴办一个千册图书室,建立一级社区文体网络,安装一套健身路径,建设一支社区特色文体团队,开辟一处露天文体活动场所。

  五年来,区文体局克服场地狭窄、资金紧张等诸多困难,为114个社区全部安装了健身路径,其中35个社区安装了两套以上。全区路径普及率达100%,在全市各区遥遥领先。

  为引导居民积极投身文体活动,江汉区开展了“四进社区”活动:文艺辅导进社区、文化活动进社区、图书借阅进社区、免费电影进社区。区文体局免费培训社区文体骨干,筹资为相关社区组建了龙灯队、腰鼓队、秧歌队、太极拳队、健身球队……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现有各类社区表演团队156支近1万人。各种文体活动精彩纷呈,社区运动会、社区文化节,常办常新,经久不衰,深得群众喜爱。营造公正的法治环境,为和谐护航

  “大平安”创建模式是“平安江汉”建设的亮点,它把公安或政法机关一个或少数部门的工作,变成全局的、全社会的、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民心工程。

  江汉区是个老城区,热点、难点问题不少,为有的放矢、及时出击,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监管、预防犯罪和防灾组织指挥体系,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环境保护、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分别成立。各体系资源共享、相互协调。

  区级体系下,还有街道一级的子体系。常青街第一个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统管综治、信访、民调、法律咨询、安全生产等。各社区还成立了综治警务工作室,使“大平安”格局更加细化、深化、具体化。

  江汉区“大平安”创建模式的先进性,体现在把平安创建工作与社会管理、经济管理、城市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整合社会资源,有效降低行政管理成本,走出了一条“警力有限、民力无限,财力有限、资源无限”的新路。目前,全区已成立小区创安委员会等类似组织90多个,并进一步向社区自治和门栋自治延伸。

  “十五”期间,江汉区在全市“平安城区”创建活动评比中,有12项指标在全市排名第一。

  创新型城区建设新要求

  日前,江汉区科技大会召开,提出发挥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创新载体基础和创新型人才支撑等四个作用,建创新型城区工作思路。

  引导和鼓励重点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鼓励和支持民营科技企业更多地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

  政府通过基金支持、创业投资、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民营资金和外资投入到科技创新事业,开拓投资渠道,努力形成多元化、高效率的投入格局。

  重点支持江汉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创新型企业密集、创新型知识产权密集、创新型人才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基地。充分利用“汉口创业中心”这一国家级创业中心的品牌带动效应,鼓励各街道、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建立各种类型的科技产业孵化器。

  积极依托重点企业、研发机构以及科技园区的培训资源,采取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的形式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加强中青年拔尖人才和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的引进、选拔和培养,在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级人才。

  5年来,江汉区通过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成效显著,两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实施科技项目66项,其中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0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7项,49个科技项目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励。

  制度建设新探索

  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2004年初,江汉区在全市率先建设区级政务中心。加强审批项目运作的优化和整合,构筑审批服务信息化平台,提高服务项目即办件率、办结率。高效便捷办理公共审批事务23万余件,赢得企业和群众广泛赞誉。2005年10月,建成了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自运行以来,共立案18万余件,已办结案件15万余件,结案率为80%以上。实现了管理对象数字化、管理流程规范化、管理资源整合化、管理评价标准公开化。

  推进街道管理改革

  从2002年开始,江汉区在全市率先实施了街道财税体制改革,拨足街道行政、事业一切所需费用的开支,从根本上革除了街道“从违建受益、向占道收钱”的弊端。为街道体制“松绑”,推进行政性公司改革,从2003年开始,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全区13条街道的事业单位改制。理清城市管理的机制,对城市管理执法体制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城市管理逐步向街道倾斜,明确城管局管人、街道管钱管事,形成城市管理合力,有效实现了城市执法效益。在全市率先打破了沿袭了几十年的旧的环卫体制,按照“企事分开、干管分离”的原则,将区城管局4个直属清扫队改制为保洁公司,将全区所有13个街道的环卫所改为清扫保洁公司。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财政资金层层拨付,流经环节多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从制度上解决以往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提高了资金拨付效率和规范化程度。实行收支两条线改革。在巩固政法系统收支两条线彻底脱钩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推行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改革,推行政府非税收入征缴网络化程序管理,建立收罚单位、项目、方式、标准基层数据库管理,形成财政、执收执罚单位和代收银行三方信息管理及监控共享网络系统。实行国有资产集中营运改革,成立武汉恒泽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将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纳入集中管理。

  党建工作新突破

  

  2001年以来,江汉区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牢牢抓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积极改革创新,拓宽工作思路,党的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两次被评为武汉市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三项工作获得全市党建工作创新奖。

  全区各级党组织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入手,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先后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有效解决群众“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出行难”等突出问题,得到广泛认可。

  在辖区新社会、新经济组织中新建立了200多个党组织,为1300多名党员安了“家”,实现了党建工作的全覆盖。建立了江汉区“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人才库”。投入90多万元,建立了22个区域性、标准化的“党员之家”,有力推进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创建了“党员先进性论坛”主题教育、“是党员就要闪光”主题实践、党组织和党员“双示范”主题创建活动三大平台,丰富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党建工作内容、形式。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听取江汉区开展“是党员就要闪光”活动的情况汇报后作出重要批示。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新方法、新举措,总结推广了12个区管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经验。充分发挥“班长”的示范作用、激励作用和督查作用,切实履行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责,提高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坚持从加快全区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对各层次干部的培养教育。开设了干部教育“江汉论坛”,建立和实施了提拔使用干部政治理论知识考试制度”。几年来,全区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50余期,培训干部10484人次。

  加强干部培养选拔和调整交流,着力抓好“一把手”、年轻干部和妇女干部的配备。注重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面向全区公开选拔了区管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和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

  坚持和完善区委常委会、区属单位党委(工委、党组)干部任免“票决制”,推行考察预告制、考察责任制和量化考察制,加大建立干部推荐提名署名制的探索力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