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西藏人逐渐赶上时代步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10:14 中国西藏新闻网

  40多年前,95%的西藏人被称为“差巴”(为领主支差的人),他们除了租地外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领主的家奴甚至连人身自由都没有。经过民主改革、改革开放的洗礼,今天的西藏人不但有了自由和财产,还逐渐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成为现代意义的“市场人”。他们不但在本地做起了规模可观的生意,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还把触角伸到了四面八方。

  从生活在落后的社会形态下,到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入市场经济大潮,西藏人身份
、观念的转变,见证了西藏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赤贫农奴今朝驰骋商场

  “冲赛康”自古就是拉萨商家的必争之地,现在仍是西藏最大的食品、酥油、成衣、鞋帽、百货批发市场。在这里,有来自西藏各地的商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原本都是农牧民。

  在“冲赛康”狭窄的街道上,总是有一群群的康巴汉子聚在一起,不时把手伸进对方长长的袖筒中神秘地“手谈”。他们主要做珠宝生意,比如红珊瑚、猫眼石、金银首饰以及古董、佛像、唐卡等,交易数额之大令人咋舌。

  “我们康巴人胆大心细,适合做生意。”来自昌都的47岁商人丹增说,“可是在以前,康巴人被看成是粗鲁、野蛮、没有头脑的人,被领主随意役使。”

  据丹增介绍,他的祖父以前睡在“主子”的羊圈里,民主改革时分到了土地、房屋和牲畜,高兴得觉都睡不着。他的父亲上世纪80年代开始闯荡“冲赛康”,从街头交易做起;到他这一代,家族里的20多人已经在拉萨扎稳脚跟,有几处店铺。

  铁路通车之后,丹增和几个弟弟一起去了一趟内地,考虑把生意延伸出去。实际上,有这样想法的不止丹增一家。

  不久前,西藏达氏集团通过铁路首次将自己的特色产品——一批价值414万元的野生山核桃油发往内地。达氏集团董事长达瓦顿珠从今年年初就开始在内地四处奔走,为自己的产品寻找市场。

  拉萨郊区堆龙德庆县土生土长的达瓦顿珠甚至连普通话都说得不太好,然而他旗下仅一个“圣鹿科技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投资7500万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现代化油脂加工企业。“没有民主改革,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说不定今天的我跟祖辈一样还是‘差巴’,怎么也不会成为一个现代企业家。”

  争打“文化牌”扩大市场影响

  《玛吉阿米的留言簿》一书曾经使许多到拉萨的游客都以到八廓街上的玛吉阿米酒吧一坐为乐事。最近,又一本由西藏民族企业策划、旨在宣传西藏传统特色文化的《西藏敏竹梅芭藏香密续宝典》在拉萨举行首发仪式。西藏民族企业开始争打“文化牌”扩大市场影响。

  “敏竹梅芭”是西藏“三大名香”之一,工艺源自位于山南地区的敏珠林寺,在西藏有良好的口碑和稳定的市场。

  然而“敏竹梅芭”品牌的持有者龙日江措并不满足于这些,他希望自己造的香能够行销海内外。

  同时,朋友旺庆的成功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这样的信念。旺庆的酒吧“玛吉阿米”取名自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著名情歌。随着旅游书《玛吉阿米的留言簿》的出版,玛吉阿米的故事被四处传扬,玛吉阿米酒吧不但成为拉萨新的旅游地标,更成为口口相传的西藏旅游文化符号,甚至有旅游者认为:“没到玛吉阿米喝过茶,就不能算真的到过拉萨。”

  “对于我们这一代西藏商人来说,把西藏的文化推介得越广,就等于把市场做得越大。”旺庆说,“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民族文化介绍给全世界”。

  基于同样的理念,龙日江措制作了“宝典”一书,并交由香港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出版发行,以期获得更大的市场影响。

  人的转变折射社会巨变

  从“差巴”到现代“市场人”,从“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换到现代化市场经济,从见到陌生人就羞怯躲藏到大大方方地跟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做生意,从拒绝外来新事物到唱歌跳舞欢迎火车……西藏人40多年的转变折射出西藏社会的巨变。

  这些巨变的基础是生产力水平的巨幅跨越。40多年来,西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0多倍,粮食总产量增长3倍多,牲畜存栏数增加了1倍。1950年,西藏只有一座简陋的造币厂和一座125马力小水电站,连一根火柴、一枚螺丝钉都不能制造;如今,西藏已经建立起包括能源、轻工、纺织、机械、森工、采矿、建材、化工、制药、印刷、食品加工等20多个门类、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现代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带动西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人的素质的提高为这样的转变创造了条件。2006年,西藏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9%,这个数字与西藏民主改革前95%的文盲率形成鲜明对比。目前,西藏已建立起包括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残疾人特殊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据2005年底统计,中小学在校学生44.9万人,其中,小学在校生32.8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9%;初中在校生12.1万人,初中入学率达到75.4%。西藏73个县市区中,已有68个基本普及六年制义务教育,40个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普九”的人口覆盖率达到59.4%。

  交通条件的改善为“交流”搭起桥梁。旧西藏的基础设施几乎是一张白纸。为了描绘这张“白纸”,中央投入了大量财力,仅1994年至2005年就投资630.11亿元,对口援藏地区和单位的援助也达77.6亿元,使西藏的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一个以铁路、公路为重点,航空、管道运输协调发展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已在西藏形成。

  到2004年,西藏人口由1951年的114.09万人增加到270.17万人,其中藏族人口从1964年的120.87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250.72万人,占总人口的92%以上;人均寿命从解放初的35.5岁提高到67岁。

  重要的是,这些人不再是生活在时代之外、老死于高原深处的农奴,而是紧跟时代步伐、融入市场经济、能够享受自己幸福生活的中国公民。

  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他们与高原外的世界更近了,他们与时代的距离更小了,他们的生活将更加幸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