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记者先睹飞越长江震撼一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02:01 现代快报

  □快报讯(记者 郑春平 实习生 王瑞)“嘭、嘭!”一簇火焰冲天而上,热浪扑面而来。刚刚还铺在地面长达16米左右的热气球,在鼓风机和石油液化气的作用下,不到10分钟的时间已经飘在了空中,“一个、两个、三个……”一共9个人才稳住了它,差一点大家都“飞”了起来。昨天,南京小伙苏黎明13天后飞越长江的一幕,提前在老山上演。记者有幸先睹他的飞行分解试验。

  据了解,苏黎明飞越长江当天,将乘坐热气球飞到离地面800米左右的高空,然后在跳下热气球的同时展开滑翔伞开始飞越。此次特别定制的价值122880元的伞具,除了导风槽更加有利于在空中开伞飞行外,相较于普通的伞具来说也更加容易控制。由于新伞还有没有拿到,昨天苏黎明依旧拿着自己平时用来飞行的滑翔伞进行训练,“每次飞行之前都要进行‘逗伞’,如果感觉不好,就不能飞行。”苏黎明说:“‘逗伞’就是和伞找感觉,就好像骑马之前要先驯服马一样。”

  热气球的吊篮有2平方米左右,飞行当天,这个吊篮内不仅要乘坐苏黎明、热气球飞行员以及一个应急助手共3个人,还将装载20公斤的石油液化气6瓶。记者发现,吊篮入口狭窄,且靠热气球的火头太近,如果直接从热气球中跳跃飞行,对伞具以及热气球都有可能造成损坏。对此,苏黎明“神秘”地笑道,“我们已经想到解决的办法了,到时候,我们会在吊篮一角装上一个滑轮,在底部装上一个1平方米左右的木板,拉动吊篮内的1根连动杆,木板就能自动拉出来。这个木板就是我到时候飞越长江的平台。不过,究竟怎么飞,大家到了那天就知道了。”他还卖了个关子。在正式飞越前,他最少要进行五六次飞行试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