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晋城旅游:能否做成全省第四大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04:32 山西日报

  位于太行山南端的晋城市,文物遗存数量丰富,分布集中;自然景观雄奇险峻,风光迤逦,在全省独占鳌头。2004年,省政府领导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旅游作为我省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加快发展,并强调要发挥大同、晋城、运城“金三角”的区位优势,打造山西特色旅游业的新形象。据此,晋城市委、市政府为自己的旅游产业作出定位:继晋北佛教文化、晋中晋商文化、晋南黄河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打造以太行风光和沁河古城堡为特色的全省第四大旅游品牌。两年过去了,晋城旅游业怎样?能否做成全省的第四大
旅游品牌?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人文自然交相辉映 资源丰富全省首推

  ———文物遗存:华夏民族发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晋城文物遗存历史完整、数量丰富、品位高尚、分布集中,是体现中华文化最集中的地域之一。这些文物遗存从人类起源的旧石器时代开始,完整的经历了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华夏民族发祥期、夏商周三代奴隶制社会以及其后的各个历史时期,是我国历史文化演进的一个缩影,具有华夏民族发祥发展的坐标意义。首先,宋金古建筑在全国独树一帜,拥有量占到全国的31%,占到全省的46%。其次,在这块土地上,古往今来流传着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神农躬耕、舜耕历山等

神话传说,随着考古学和历史学的发展,这些神话传说逐渐被证实。第三,团结御侵,保境安民,具有强烈的战争色彩和英雄情结。晋城境内不仅有著名的长平之战遗址、巴原之战遗址,还有分布于太行山上的许多军事关隘、古
长城
、堡寨,更是极富地方特色。

  ———自然景观:雄奇险峻,植被较好。晋城位于800里太行山的转折点上,山地占据了全市辖区面积的3/4。境内太行山、王屋山、中条山三山相汇,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水岭,因此形成了极为罕见的地形地貌,既有雄峻的太行绝顶风光、北方罕见的太行山峡谷群,又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奇险的溶洞景观、清澈的河湖泉水,雄奇险峻,不一而足。其次,具有相对优越的整体生态环境。晋城全境由于高山纵横,又兼气候温和,是华北地区相对的富水区,因此,境内自然植被较好,整体生态环境优越。

  同时,调查结果表明,仅就人文和自然两类资源原始区点而言,晋城市拥有总量近百处,占到目前全省已知同类资源原始区点总量的10%左右,其占地面积约在1200平方公里以上,占到全市土地面积的13%左右,在全省11个市中,晋城市旅游资源原始区点所占土地面积之富,当属名列前茅。

  资源开发优势多多 市场前景普遍看好

  无论从自身优势来讲,还是与全省兄弟市(县)及周边地市相比,晋城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多多,市场开发前景普遍看好。

  从自身优势来看,晋城拥有资源储量优势。其自然、人文资源十分丰厚,可以开发出不同风格和内容的旅游产品,开发前景良好;其次,拥有客源市场优势。与中原一大批诸如郑州、洛阳、新乡、安阳、焦作等具有极大潜在客源群体的大中城市相毗邻;第三,拥有旅游交通环境优势。已拥有或即将拥有侯月铁路、郑太铁路和晋焦

高速公路、晋长高速公路、晋侯高速公路、晋洛高速公路等一批重要旅游交通设施;第四,拥有产品网络优势。以晋城市城区为中心,四周拱围着4县1市的数十处旅游景区和景点;第五,拥有产业政策优势。在持续数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晋城市不但将旅游业确定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市委、市政府还树立“旅游兴市”的理念,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切入点,出台了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政策。

  从全省角度来看,近年来,我省初步形成了晋北佛教文化、晋中晋商文化、晋南黄河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区为主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其中,尤以晋商文化的迅速崛起为典型代表。与全省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业发展特点相比,晋城风光独特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独树一帜,恰好弥补了全省旅游资源的缺憾和不足。

  从周边地市角度来看,近年来,晋城周边地区如焦作、济源、洛阳、开封等市的旅游业迅猛发展,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然类风光景观的迅速崛起。云台山、小浪底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仔细分析,这些自然类旅游品牌的景观主体绝大多数在晋城境内。而晋城的自然风光绝不逊色于它们,丰厚的人文景观更具市场吸引力。

  政策扶持动作有力 打造“王牌”信心在握

  2003年,晋城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市、全国一流文明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四市”战略目标,并将旅游产业确定为未来几年实现超常规发展的接替产业和朝阳产业,提出“必须树立旅游兴市理念,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的口号,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确定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旅游业的产业定位、发展思路、优惠政策和制度保障。

  在实施过程中,晋城市一抓规划,对旅游资源实行科学整合,整体规划,分级分步实施。二抓引导,实行旅游开发多元化。三抓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四抓协调,及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倾力打造以太行山水风情为灵魂,以青莲寺、炎帝文化、长平古战场及沁河流域古城堡群为文化内涵,以棋子山、王莽岭、珏山、舜王坪、蟒河、太行山大峡谷为舞台,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品牌。2003年至2005年,市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旅游景区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贴息,三年撬动近6亿元的建设资金,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区建设,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更令人称道的是,晋城市仅用2年多时间,就打造出了一张响当当的城市名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基于地理区位特点、资源比较优势、产业政策导向、主体发奋行为等诸多因素支撑,专家断言,不远的时日,晋城旅游必将雄起于山西东南部,成为全省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沁河古城堡独具特色的第四大旅游品牌。我们有理由相信,晋城旅游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本报记者 李志军 本报通讯员 宋志芳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闫芳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