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雁塔40万农民工改称“新市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06:07 三秦都市报

  8月21日,西安市雁塔区委、区政府发出文件正式将农民工统一改称“新市民”。由此,昔日被称为“打工者”、“外来务工人员”的雁塔区40万流动人口被纳入该区政府各部门管理和服务范围。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说,此举在全国属于第一例。央视论坛称“‘农民工’改称‘新市民’意义非凡”。雁塔“新市民”引起国内外媒体共同关注。

  幸福指数情系“新市民”

  昨日,本报《西安区县行》记者专程来到西安市雁塔区探访40万农民工改称“新市民”之后所发生的变化。

  在雁塔区教育局,办公室宋主任告诉记者,“新市民”8月21日改换新称谓,9月1日开学,有8300名“新市民”子女享受到“一费制”政策。在雁塔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受“户籍”因素制约,“新市民”无法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为了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定,民政局把“新市民”纳入“困难救济”范围,“新市民”可以获得困难援助或“爱心超市”中的实物救助。来自雁塔区卫生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9月4日,已有41名“新市民”在雁塔区12家定点服务医院求诊,减免挂号费、诊断费、床位费等1750元。同时,另有50名“新市民”在医院免费进行了体检。

  谈到变化,雁塔区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记者,此举带来的最大变化,强化了40万“新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激发了他们城市主人翁责任感。他们自觉投身平安、文明、和谐、富强、幸福雁塔人,热情空前高涨。现在西安市市政一公司工作的“新市民”王鹏禄说得好,“我们要从身边做起,管好自己的嘴,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管好自己的手,不损坏公物,不乱扔垃圾;管好自己的腿,不乱穿马路,不踩踏草坪……我们要像热爱家乡一样,热爱古都西安。”

  雁塔区委宣传部的同志说,40万农民工改称“新市民”之后给雁塔区带来的变化才刚刚开始,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新市民”的幸福指数必将会越来越高,雁塔区市民的幸福指数同样也会越来越高。

  “新市民”标志着一种方向

  在雁塔区采访,上上下下都在关注“新市民”这桩事。记者采访到许多相关的信息,比如“新市民”在雁塔区入党并在“宋记饭馆”过上了支部生活;比如,文体局组织了100场电影面向“新市民”进行巡演;再比如,聘请了100名义务监督员帮“新市民”劳动维权。雁塔区何以会有如此之多的新举措?芽记者从雁塔区委书记杨殿钟的一段讲话中找到了答案。他说,发展是手段,追求辖区群众的幸福指数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各级干部都要把注重老百姓的感受,提高辖区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全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城市发展成果与广大群众共享。重点抓好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问题,让所有群众充分感受到公平、安全、温馨和幸福?选包括最大限度地让雁塔的发展惠及全区所有“新市民”。

  本报记者 赵福生 陈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