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危机干预:救护心灵的“120”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09:54 河北日报

  日前,省卫生厅批复同意在省会建立我省首个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而这个类似"心理120"的紧急救助机构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呢?

  身体在危机状态下需要紧急救助,而心理在危机状态下同样需要紧急救助。近日,省卫生厅做出了同意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心理治疗中心的基础上,建立石家庄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批复。至此,刘颖等12名省政协委员在今年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的联名提案终于
“开花结果”。

  心理危机也需“120”

  何谓心理危机干预?它的出现将会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对这样的疑问,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心理治疗中心主任李幼东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释。

  心理危机干预是针对心理应激状态时的心理紧急救援系统,相当于“心理120”。当丧失亲人、车祸、疾病、疫情、灾难等突发事件不期而至时,人们内心会出现思维、情感、行为三方面的剧烈变化,而且短期内很难恢复平静,甚至会出现反复回闪、重复体验的创伤经历,这时就需对其心理进行及时的危机干预和卫生救援,疏导当事人脆弱的情感、混乱的思维,使当事人尽快回到正常的心理状态上来。

  而如果人在心理应激状态下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卫生救助,又加之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较差,就会在内心形成症结,一旦日后出现诱发因素,极易出现失眠、抑郁、悲观、思维障碍等心理问题或疾病。

  省政协委员、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刘颖在起草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提案时曾十七易其稿,她告诉我们,目前,日益增加的生活和心理压力、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病疫等都会形成强应激源,使个人乃至整个社会进入心理应激状态。据统计,2004年全省精神病发病人数约为93.8万人,并且还有上升趋势,这必然会导致极端行为增多,对社会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做好个人及突发事件中受害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可以防患未然,化解矛盾,防止极端行为发生,有利社会稳定。

  “心灵救援”

  让危机“安全着陆”

  心理危机干预能起到怎样的效果?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李幼东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不久前,经省妇联介绍,李幼东接诊了一位刚刚离婚的20多岁的农村妇女。在其两年多短暂的婚姻中,多次遭受丈夫的性虐待,致使她不但对婚姻充满恐惧,而且对男人也充满恐惧,甚至有轻生念头,心理处于极端危机状态。李幼东及时对这位妇女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和卫生救援,逐渐消除了她的心理阴影。如今,这位妇女不但重组了家庭,而且心理正常,情绪稳定,过着幸福的生活。

  “心理危机干预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纠正人们对待痛苦经历的方式。”李幼东说,人们习惯于埋藏痛苦的记忆,而心理干预是打开它,面对它,同时给予必要的认知调整、情感支持和心理治疗,让危机心态“安全着陆”。

  李幼东认为,对个体而言,对应激状态下的心理进行干预,可避免日后酿成心理或生理疾病,影响家庭生活的幸福和谐;对群体而言,对天灾人祸及突发事件中的受害人群进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够协助党政部门做好工作,化解矛盾,防止极端行为发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在对群体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方面,杭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做得比较好,该中心曾先后在2004年8月份“云娜”台风和今年8月份“桑美”台风中赴抗灾一线进行心理干预,而且还建立了杭州市公务员心理专线,甚至在市政府院内开设心理门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这方面,石市三院心理治疗中心也有过成功的经验。2003年4月“非典”时期,该中心医务人员亲赴“抗非”一线进行心理干预:对隔离的“非典”患者及疑似病人通过电话进行心理干预,对医务人员及救援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干预,针对公众的过分恐慌和防御过度等心理,通过热线指导及电视台、电台讲座进行心理干预。事实证明,这次心理危机干预对消除恐惧、稳定人心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在有个新词儿叫‘幸福指数’,而‘心灵救护’就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救援体系仍需“磨砺”

  “非典”之后,石市三院心理治疗中心就开始申请成立石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如今三年过去了,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即将挂牌成立,真可谓“三年磨一剑”。但李幼东认为,这把即将出鞘之剑仍需“磨砺”。

  为了保证达到心理干预的效果,首先要解决运行体系问题。李幼东认为,既然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是心理“120”,就要纳入政府紧急救援系统,和其它紧急救援机构共同出现在救援一线。比如可与“120”实行联动,将生理急救体系与心理救助体系结合,使救助网络更加完善。

  而要保证心理干预的正常运行,还要解决经费问题。按照石市三院的计划,即将成立的中心将从6个层面开展工作:一般心理问题者、团体心理辅导、面向严重心理障碍者、心理危机状态者、特殊人群(如精神病等)的心理状态监控、公共事件。为此要设立5个部门:心理综合病区、心理干预病区、社会工作部、心理干预部(救援部),还有后勤保障部为中心运转服务,同时还要开通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这就意味着,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要面临人员编制、办公用品、医疗设备的补充,这需要决策层高度重视,划拨专款作为启动资金。另外,中心虽然实行自收自支,但只对局部、小团体、个体危机干预者收费,应对大的公共事件、突发事件和特殊人群心理状态监控等则是公益性质,所以每年仍需政府定额补贴来支持该中心的运转。

  对此,刘颖等省政协委员在提案中也提到,财政补贴可借鉴杭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运行模式,由财政按每人1元划拨,同时还可吸纳社会捐款。“作为一支特殊的‘心理救援队’,有限资金的投入必可取得不可估量的良好社会效益。”对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未来,李幼东很有信心。

  □本报记者 马国胜 □本报实习生 解利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