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山东省东营市在农村开展文明信用创建活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10:06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济南9月21日消息(记者桂园)山东省东营市在农村开展文明信用创建活动,逐步唤醒了农民的信用意识。源源注入的信贷资金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如今在东营市农村,争创“文明信用村”、争当“文明信用户”已成为一种时尚。谁家门口挂上了“文明信用户”的红牌,不光在街坊邻居面前体面风光,还能享受到农村信用社“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的资金扶持,不再为贷款犯愁。得到实惠的农民群众更加认识
到了讲文明守信用的价值,以极大的热情参与“文明信用工程”。 农民们说:“别看这个牌小,有了这个牌既光荣又实惠,上农村信用社去贷款很方便。”“没有文明信用户这块牌子,我就得不到信用社的大力支持,没有信用社的支持,我就不可能走上今天的致富路!”

  东营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大本营”。作为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东营的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发达的石油工业和传统的农业经济形成强烈反差,过去被称为山东的“北大荒”。2001年,东营市委、市政府开始在全市农村开展创建以“文明信用村”和“文明信用户”为载体的文明信用创建活动。他们对参评农户的经济状况、文明信誉、伦理道德、邻里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按照“优秀”、“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严格评估评定,并在村里张榜公示,让群众监督评议。对符合条件的农户,由县区文明办、农村信用社审定信用等级,统一挂牌命名。 “文明信用户”贷款优先、利率优惠,5万元以下不用找人担保和抵押就能随用随贷。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地触摸到了文明信用的价值。

  实施文明信用工程五年来,全市农村信用社已核发农户《贷款证》近31.2万个,发放贷款117.76亿元,让利于农民7860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制约农民增收致富的贷款难问题。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603元,创建市23年来增长幅度最高水平。农村信贷实现了“要我还钱”到“我要还钱”的转变,全市农村信用社家家赢利。

  信用惠农、信用兴农、信用富农。河口区六和乡于家村村民于耀山,2002年6月被评为村里第一个AAA级信用户,五年来,先后从农信社贷款10万元,搞起了水产养殖、大棚桃、速生杨种植,五年下来,净收入达到17万元。广饶县大码头乡码一村农民许金庚,2001年就成了文明信用户。2002年,靠着这块金字招牌,他从信用社贷款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搞起了棉花加工。凭着诚信经营,短短几年的时间,企业由小到大,许金庚深有感触地说:“你搞企业也好、做人也好,咱讲文明、讲信用了,这是无价的,根本买不来啊,贷款也方便多了,每一步的发展都没脱离了信用社、合作银行的支持。如果是不讲信用,你是寸步难行啊。信用就是财富啊。”

  全市第一个“文明信用村”—史口镇万家村的老支书孟宪彬,用“媳妇好找、闺女好嫁”的朴素道理和事实,诠释了文明信用创建活动对农村产生的深刻影响。他说:“农忙的时候,农民赊化肥用,原来不敢赊的现在敢赊给村民了,也有好多人找上门来和我们一块儿做买卖,就连小伙子找对象也好找了。这为啥?就因为我们是“文明信用村”,他是“文明信用户”,人家信得过。

  广饶县大王镇累计贷款100多亿元,本息无一拖欠。良好的信誉为大王镇获取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跨入“全国百强乡镇”行列。大王集团总裁李培义对此深有感触。“根本的问题就是讲信用。你以诚信待人,人家就以诚信待你。我们大王镇这几年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有这么好的形势,我认为确实是文明诚信起了一个非常好的作用。”

  到目前,东营市已评定“文明信用村”193个,“文明信用户”45670个。“文明信用工程”就象一部播种机,在黄河口这片年轻的土地上播撒下信用的种子,农民正在绿色的田野上收获着信用带给他们的果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