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重庆灾民新疆棉田抢丰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10:34 乌鲁木齐晚报

  

重庆灾民新疆棉田抢丰收

  今年,内地来疆的拾花工达到了130余万人。截至9月21日的统计结果显示,其中到达兵团的拾花工有58.3万人。

  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兵团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服务中心部长李建军
介绍,今年,重庆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很多地区农作物几近绝收。在此情形下,当地政府号召农民“旱灾损失劳务补,田间损失摘棉补”。

  8月17日起,重庆市政府组织了4.95万名农民分乘33趟专列抵达乌鲁木齐,分赴兵团各团场采摘棉花。

  9月23日,记者前往兵团农六师新湖总场三分场8连,探访了这些从灾区来疆的拾花工。

   重庆灾民将“捡”走近亿元

  据其中一个组组长黄佐仁介绍,云阳县距离重庆市300公里。来疆前,他们这些云阳县郊区的农民靠着每人两三分地种植蔬菜为生。今年5月重庆出现旱情以来,云阳县的最高气温曾一度达到42.5℃,蔬菜基本上都发黄枯死了。“地上的裂缝大得可以把脚陷进去。原来每天卖菜可以收入四五十元,可今年的旱灾让蔬菜都歉收了。”黄佐仁说,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重庆市政府提出了“旱灾损失劳务补,田间损失摘棉补”的口号,号召灾民来新疆兵团拾花。

  黄佐仁说,他们都是第一次拾棉花,来之前想着毛茸茸的棉花一定很好拾,可没想到来了之后才发现挺辛苦的。记者看到,他黝黑且粗糙的双手食指和中指上都缠着白色的胶布。他说:“不过现在大家都习惯了,每天地里热闹得很。老家歉收的损失今年在这里基本都能挽回来了。”

  黄佐仁的乐观不无根据。据他介绍,他们组现在有的人一天可以拾90公斤棉花,最少的也能拾60公斤。按今年的价格,他们每人每天的收入都比在老家高。

  黄佐仁给记者算了笔账:从9月2日到10月底拾棉结束,按照50个工作日计算(除去阴雨天),他们每人平均可以赚到2000多元,重庆来的4.95万名拾花工的总收入将接近亿元。

   重庆拾花工女性唱主角

  记者看到,在黄佐仁负责的组里,48个人中女工就有33人。新湖总场劳动和社会保障科科员陈志兵说:“重庆来新湖总场的拾花工总数是7091人,其中女性占到55%。”据了解,这些人里面也不乏夫妻双双上阵的。

  黄佐仁说,仅他这一组中就有5对夫妻,其中就包括他自己。黄佐仁的妻子韩孝兰告诉记者:“我们的大女儿上高三,在学校寄宿。小女儿上初一,她外婆给带着。”

  43岁的朱厚萍是第一次来新疆。“来了一个月了,有点想家。”她说。

  朱厚萍告诉记者,她的家挨着长江的一条小支流,以前她和丈夫以打鱼为生。自从重庆出现高温伏旱天气以后,水位下降,小支流里的鱼都游回上游了,没有鱼可以打了。

  她说,来之前她告诉在上海开理发店的女儿要来新疆拾棉花时,女儿在电话里很反对:“妈,太远,太辛苦了。别去了,我给你寄1000块钱。”但她想自食其力,就在村里报名来了新疆。

  “重庆市政府给我们买了来新疆的火车票,村子里又给我们每人发了30块钱,让我们路上买水喝,还给我们发了一个行李包。”朱厚萍对政府的帮扶很满意。

   拾花价创历史新高

  当日下午16时,农六师新湖总场劳动和社会保障科科员陈志兵同记者一道前往三分场8连,探访了重庆旱区云阳县来兵团的拾花工。

  临走时,陈志兵一上车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白色帽子戴在头上。见记者不解,他解释道:“头发丝、纤维丝和塑料丝三丝不能进入棉花里,否则会影响棉花的品质,进入棉田前我们都要戴上这样的帽子。”

  云阳县拾花工所在棉田距离新湖总场场部约3.5公里。一下车,记者听到四面八方都充满了重庆方言的交谈声和欢笑声。绿白相间的棉田里,四五十个头戴白帽或凉帽、腰间系着白布袋的拾花工半弯着腰飞快地采摘着棉花。

  在现场带班的8连连长王开勇说,重庆旱区在8连的拾花工有192人,分别来自重庆云阳县6个乡(镇)。“我们把他们分成了4个组,每组48人。每组由他们自己选出一个组长来负责管理。”

  王开勇介绍,云阳县拾花工是重庆市政府组织的第一批来兵团的拾花工的一部分,于8月20日晚乘专列抵达乌鲁木齐。9月2日开始进入棉田拾花。

  据了解,今年拾花工每拾1公斤棉花的价格是0.85元。这个价格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比往年高出了1角到1角5分。当日下午16时,农六师新湖总场劳动和社会保障科科员陈志兵同记者一道前往三分场8连,探访了重庆旱区云阳县来兵团的拾花工。

  临走时,陈志兵一上车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白色帽子戴在头上。见记者不解,他解释道:“头发丝、纤维丝和塑料丝三丝不能进入棉花里,否则会影响棉花的品质,进入棉田前我们都要戴上这样的帽子。”

  云阳县拾花工所在棉田距离新湖总场场部约3.5公里。一下车,记者听到四面八方都充满了重庆方言的交谈声和欢笑声。绿白相间的棉田里,四五十个头戴白帽或凉帽、腰间系着白布袋的拾花工半弯着腰飞快地采摘着棉花。

  在现场带班的8连连长王开勇说,重庆旱区在8连的拾花工有192人,分别来自重庆云阳县6个乡(镇)。“我们把他们分成了4个组,每组48人。每组由他们自己选出一个组长来负责管理。”

  王开勇介绍,云阳县拾花工是重庆市政府组织的第一批来兵团的拾花工的一部分,于8月20日晚乘专列抵达乌鲁木齐。9月2日开始进入棉田拾花。

  据了解,今年拾花工每拾1公斤棉花的价格是0.85元。这个价格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比往年高出了1角到1角5分。

   明年还想来新疆拾棉花

  19时50分,落日渐沉。一辆车厢上装着铁丝网的四轮拖拉机驶进了棉田。

  “收工,过秤了。”随着黄佐仁一声吆喝,所有人都开始把腰间系着的小布袋里的棉花往编有自己号的大布袋里装,然后扛起圆实的大布袋向拖拉机汇拢。

  一个个硕大的白布袋在拾花工的肩上连成一条直线,蜿蜒着一点一点向前移动。忙碌了一天的女工们唧唧喳喳的吵闹声和欢笑声在空旷的棉田里传得很远。

  “3号68.5公斤,16号72公斤……”过完秤,大家一边记着自己的数字,一边询问着同伴的战果。组长黄佐仁则在一个本子上仔细地记录着全组人的数字。

  最后,大家将过完秤的棉花倒进拖拉机后,拿着空空的袋子三三两两地向住的地方走去。拖拉机车厢里,如山的棉花见证了灾区拾花工一天的辛劳。

  在回去的路上,朱厚萍告诉记者:“我挺喜欢这里的,明年我还要来拾花。”

  据兵团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兵团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服务中心部长李建军介绍,来自重庆灾区的4.95万名拾花工分布在农一师(阿克苏,1.1万名)、农二师(巴州,0.65万名)、农六师(五家渠,1.3万名)、农七师(奎屯,0.1万名)和农八师(石河子,1.8万名)。

  这是自2005年重庆市政府组织3000余人来兵团拾花后,首次由政府组织大规模向兵团输出劳务人员。重庆市政府为每位来兵团的拾花工免费提供了一张来疆火车票。

  另据了解,今年兵团拾花工的计划需求总数是52.5万人。截至9月21日,来兵团的拾花工总数已达到58.3万人,比计划多出5.8万人。而且目前仍有内地拾花工陆续抵达兵团,预计总数将突破60万人。比去年来兵团的拾花工总数51万人多出9万余人。

  实习编辑:李彭勇

作者:苏兵 江斌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