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和谐玉林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10:15 桂龙新闻网-玉林日报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213.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56.25亿元,年均增长11.7%。财政收入由2001年的15.4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8.64亿元,年递增16.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8.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7%,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机械、水泥陶瓷、健康、服装皮革四大产业集群发展成型,市经济开发区、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区、容县经济开发区等一批工业集中区建成规模,促进了工业集聚发展;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4%,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广西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同步增长。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实现了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回顾我市的发展历程,年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从1950年算起共花了44年时间;突破200亿,我们用了7年;突破300亿,我们只用了3年,去年又跃进到350亿元以上。

  非公经济企业已发展到18900多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8%

  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县域经济迅速崛起。非公经济快速壮大,经济总量、质量明显提升,全市非公经济企业已发展到18900多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8%,非公经济资产总额、出口额、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占全市的81%、80%和83.8%。以中小企业众多为特色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玉林特色经济、集聚经济、配套经济、劳务经济向更高水平提升。高层次推进玉贵走廊建设,带动县域经济逐步崛起,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区前列。

  全市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1.78亿元,开工建设重大项目342个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四年来全市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1.78亿元,开工建设重大项目342个。云天民俗文化城、玉林城区人民路、一环路、市体育馆、会展中心、体育中心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成。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推进,新扩展玉林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市容市貌、管理水平、城市品位有了新的提高。六景至山心高速、山心至石南一级、北流至宝圩二级公路等一批交通要道相继建成,洛湛铁路、兴业至岑溪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投入建设,全市公路面积密度达43.9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国公路面积密度的2.2倍。开展了以“路、水、电、校、医、办、池”为主要内容的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投资11亿元建成项目2.37万个,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达1000多个,区域合作共签合同项目259个,合同投资额294.5亿元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区域合作取得突破。全市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基本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有力推动工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积极性。对外开放成效明显,与广东中山市、浙江嘉兴市、西班牙萨拉戈萨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加强与粤港澳及长三角的产业对接,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四年来,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达1000多个,区域合作共签合同项目259个,合同投资额294.5亿元。特别是成功举办两届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设立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构筑招商引资新平台,海螺水泥、燕京啤酒等一大批大型知名企业落户玉林。外贸出口规模扩大、结构优化,2005年进出口总额达3.69亿美元,是四年前的两倍多。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0.7%和8.8%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玉林“扁担精神”和“玉博会”精神,涌现出一批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树立了陈革、梁启波等一批先进典型。深入实施“科教兴玉”战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63%。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两基”水平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走在广西前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和数字电视转换工程进展顺利。全民健身运动和竞技体育迅速发展,获得了2007年广西第十一届运动会承办权。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有效防控了“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情。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扎实开展,全市环境质量逐步好转。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00%按时足额发放,城镇低保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全市取消农业特产税和提前一年免征农业税,为农民减轻负担1.17亿元。四年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0.7%和8.8%。

  党员队伍不断壮大,新发展党员19206名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明显提高。以“双找”制度为基础,建立健全了新形势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圆满完成了县(市)区、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提高了执政能力。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区“三级联创”工作先进市,大力实施“小康示范百村”工程,提高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抓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试点工作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探索出新的经验,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四年来新发展党员19206名。

  全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高度关注民生

  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要以惠民、利民、安民、富民作为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要高度重视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拓展就业空间,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加强就业培训,建立健全城镇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充分就业。要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覆盖,建立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帮助弱势群体解决生活困难。要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疫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强化食品、卫生监管,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等保障事业,搞好扶贫开发,建立完善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制度。

  建设政治文明

  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能,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支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开展审判工作和法律监督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对台和侨务政策,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的团结合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村民自治和社区居民自治,深化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保障基层群众的民主权利。

  繁荣先进文化

  要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推进以未成年人为重点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城市精神,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大力推进“文化玉林”建设,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培育壮大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加强对玉商文化、中小企业文化、侨乡文化、民俗文化的研究开发,塑造具有深厚历史底蕴、鲜明时代气息、浓郁地域特色的现代岭南城市文化。

  维护一方平安

  要深入实施依法治市方略,进一步落实维护社会稳定领导责任制,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平安玉林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扬善惩恶,扶正祛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正确处理和妥善化解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调解体系,积极防范处置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

  加强党建 永葆先进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思想政治素质是执政素质的灵魂。要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广大党员干部明方向、辨大局,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自治区党委步调统一。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常抓不懈,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长效机制文件要求,把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结合起来,以改革的精神探索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新方法、新途径,教育全市党员增强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紧紧抓住领导班子建设的关键环节,把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保持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作为班子建设的灵魂;把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作为班子建设的根本保证;把团结一致,干净干事,作为衡量检验领导班子整体政治素质和党性觉悟的重要标志。严格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的要求,认真抓好领导班子的配备,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有为才有位的用人观,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农村党组织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任务,重点抓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把“三级联创”活动引向深入,扎实推进“五村、两规范”建设,通过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百村万户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等抓手,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综合素质,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企业党组织要围绕改革和发展,探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逐步使党建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切实加强街道、社区、机关、学校、两新组织等领域的党建工作,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健全组织体系和工作网络,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大力倡导廉政文化,搞好反腐倡廉教育,健全廉政制度,强化党内监督,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效能监察,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加大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要牢记“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努力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抓住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这个“本”,认认真真务好“实”,多干多数人受益的事,多干群众最急需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有利于发展的事。要为政“清简”,做到政治清明,作风清新,为官清廉,不搞繁文缛节,不搞文山会海,不搞形式主义,在全市上下营造“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的良好风气,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想干事的自觉性、敢干事的坚定性、善干事的创造性、干成事的实效性。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以建立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为重点,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集体领导,疏通党内民主渠道,保证党员平等地参与管理党内事务的权利,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充分发挥地方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健全完善党员学习教育制度、党员管理制度,坚持“双找”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抢抓多区域合作的新兴机遇,加快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区,努力把玉林建设成为广西乃至环北部湾地区重要增长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中小企业名城;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全面建设富裕玉林、文化玉林、生态玉林和平安玉林,构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玉林。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根本保证,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健康快速发展,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玉林而努力奋斗!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今后五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增长更加强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1.5番;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和5.5%,形成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下。

  ──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下,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文化建设更加繁荣,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明显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和巩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和谐玉林建设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效。

  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加大农业产业化力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扶持发展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鼓励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市场化服务。以建设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为契机,重点推进桂台农业技术合作,引进农业高新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推广良种良法,力争我市农业高新技术和组织化程度在全区处于领先位置。提高农民的务工技能和致富本领,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探索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工促农、以工投农、以工改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和调整村镇建设规划。巩固发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成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中小企业名城

  实施新型工业化主导下的“工业兴市”战略,坚持品牌引领、园区集聚、开放带动、环境支撑、人才保障,加快工业发展。壮大机械、水泥陶瓷、健康、服装皮革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提升藤芒竹编织工艺品等传统产业集群,扶持发展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工业园区(集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实施品牌战略,加强招商推介,大招商、招大商,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和企业;坚持改组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设计、研发、制造和配套能力,进一步培育壮大玉柴机器、玉林制药、三环陶瓷、富英制革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有品牌企业。加快玉林经济开发区、玉柴工业园、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区、容县经济开发区等十大工业园区(集中区),以及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龙潭产业园建设,抓好优质项目集聚入园入区,使工业园区(集中区)成为推动玉林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

  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数字玉林”

  巩固发展商贸业,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努力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商品批发中心、国际化中药交易物流港。整合现有资源,改建提升传统物流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业。以会展、金融、房地产、科技、中介等为重点,大力培育发展关联度大的新兴服务业,实现会展经济产业化,把玉林建设成为国际区域性会展城市。积极推进“数字玉林”信息化城市建设进程,加快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建设,努力推进“创建数字农户、培养新型农民”和“三电合一”工作,大力推进工业信息化、农业科技信息化、农业服务信息化,力争在广西率先基本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打造百万人口大城市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强度投入、高水平经营,加快玉林中心城区东扩南拓,在新区开发带动旧城改造中盘活资源,做大产业,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贯通城市干道,完善配套设施。加快玉州、北流、福绵一体化建设进程,做强做大城市核心区,打造百万人口大城市,在扩大城市规模的同时提升人居城市质量和品位,把玉林建成桂东南首位度最高、集聚辐射能力最强、环境宜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成区域核心增长极。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推行资源节约,加强生态保护,强化资源管理,倡导节约文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构建生态玉林。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引导产业集约化发展。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和循环传递。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强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环境。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全面提高玉林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区域发展竞争力。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抢抓多区域合作的新兴机遇,发挥玉林作为承东启西“桥头堡”的区位优势,提升地位、获得资源、赢得先机。加快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加快与珠三角地区的体制、产业、基础、市场的对接和融合,通过推动区域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玉林与粤港澳的市场相通、体制相融、资源共享、交通共连、人才共用、产业互补。加快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区,积极参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发建设,加速完善东向沿海发达地区、南向出海、西联大西南、北联中南腹地的区域性交通枢纽网络建设,实现玉林“通江达海”的战略构想。通过区域分工协作和有效互动,促进产业对接和结构升级,打造广西新兴工业近海城市和区域性物流前置配套中心城市。要运用好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这个平台,开展高层次交流、高技术引进、高端产品培育,进而形成和推动玉林与台湾之间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要继续办好中小企业商机博览,打造和提升玉博会品牌,通过玉博会创造合作机遇,提供合作服务,全方位加强与区内外、国内外的经贸合作与交流。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创业城市

  要全面深化经济政治社会各领域的改革,革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积极推进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城市管理、财税管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改革,不断建立起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深入推进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服务型高效政府,为市场主体营造平等竞争的发展环境。要毫不动摇地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强政策扶持,引导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激发创业潜能,拓宽发展空间,把玉林打造成“广西温州”和创业城市。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构筑人才新高地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发展的战略基点,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产业集群和新兴支柱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交流合作,以服务创新为核心,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普及力度,逐步实现由“玉林制造”到“玉林创造”的过渡,发挥科技在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玉林建设成服务泛珠三角和泛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培养、培训重要基地。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开发和引进力度,不断扩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培养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继续推进人才小高地建设,加大力度引才引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来源:玉林日报

  责编:李晓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