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记者走近“非得”品牌,探营这里技术创新的奥秘试验海参入酒尝醉技术人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02:53 大连晚报

  记者走近“非得”品牌,探营这里技术创新的奥秘

  试验海参入酒尝醉技术人员

  ■首席记者孔庆蕾

  “‘肽’到底是什么?”9月21日,记者一见到大连非得生物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兆明,就向他提出这个记者一直不明白的问题。李兆明用很通俗的语言解释说:“人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来自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肽是还没有分解到氨基酸的物质,它的特点是比氨基酸更容易被人吸收。”

  李兆明自豪地说:“我们所使用的海参肽生物技术在今年3月举行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领导人亲自为海参肽技术发明者颁奖,这是目前我国海参行业获得的最高奖项。”

  走进“非得”公司的院内,在大门右侧有一个很引人注意的石碑,就在这石碑下埋着“非得”创业初期的价值10万元的报废产品……

  1999年12月15日,经过上千次的试验,“海参肽”生产和加工技术在大连轻工学院实验室内获得成功,李兆明为实验付出了100多万元费用,并于2000年初,一期投资5000万元在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立了生产基地,进行产业化生产。

  2001年11月11日,全公司技术人员连续两个多月倒班,机器一刻不停,中国第一粒由生物技术提炼出的海参肽胶囊产品问世了。

  然而令人无法想象到的问题出现了,当第一批价值10万元的海参肽胶囊产品生产出来后,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一项微生物指标超标。是就这样推向市场,还是另作处理,李兆明总经理做出了令全公司职工没想到的举动,就是将这批产品全部毁掉并竖上“耻辱碑”。李兆明告诉记者,自主创新之路是有很多困难的,一个新产品的诞生,首先不能抱有马马虎虎的心理。

  海参肽胶囊的成功,使李兆明决心在海参的普及创新之路上走下去。他瞄准了“将海参入酒”的创新。但海参入酒,在传统观念中是不可能的,不少专家教授称入酒后的海参易发生变化,因此尽管此前很多人都在搞海参入酒的试验,但都因沉淀、溶解度不高等原因,而以失败告终。“非得”的技术人员不信这个理,在经过上百次的试验后,利用肽生物分子技术,将海参的小分子肽溶进了酒中。接下来选择什么样的酒原料,可苦了这些技术人员,他们把大连市场上凡是见到的各种香型酒,有100多种全部购买来家,一一测试。很多技术人员是滴酒不沾,还有的已经戒了好多年,为了将这种产品研发成功,那一段日子他们身上都是带着酒气的。“非得”海洋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赵兴坤回忆说:“有一天,单位就剩下我与另一名技术人员,桌上一下子摆了10多种样酒,两人半两半两地品,全然忘记了会醉的事,等到人们发现时,我们俩人因不胜酒力而醉了过去。”

  最终他们在国家级品酒师的协助下,经过一年半的反复对比实验,选定了米香型白酒作为海参酒原料。海参酒的问世,打破了传统观念,更重要的是为大连海参的推广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

  目前,大连“非得”已经成功研发出了海参肽、海参酒、海砺脂、肽蛋白、海之清褐藻孢子素等5种创新产品,在北京、上海等全国20多个城市开有直销店,2005年销售额达到了5000万元。

  李兆明说:“是创新技术使大连海参行业焕发了新的生命力,‘非得’今后将继续在探索海参深加工的道路上走下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