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小巷里又见“打莲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10:30 江南晚报

  本报讯记者巫晓凌报道“哐啷啷、哐啷啷”,一声声脆耳的铃响从老阿姨手握的竿子上传来。老阿姨正跳着古老的民间舞蹈“打莲厢”。最近,这种消失已久的舞蹈又在丽新社区出现,一群老阿姨根据记忆,让该舞蹈再次展示在人们的眼前。

  陆琴芬阿姨是社区最早参与编排该舞蹈的人员之一。她介绍,“打莲厢”源于浙江一带,解放前是乞丐要饭时的一种表演形式。陆阿姨老家在西漳,旧时每逢过年她奶奶就会
遇到乞丐上门“打莲厢”,舞蹈人数一般为2人以上,每人手里握着一根一米左右的竹竿,竹竿被削成曲折形,中间贯穿一根绳子,上面系有数个铜钱。跳舞者一边跳舞一边用竹竿在地上及手、肩、脚、背等身体各部位敲打,竹竿上的铜钱同时发出脆响。“打莲厢”的人还配以说唱,其曲调引用越剧里的“莲花落”较多,以“莲呀莲花落”作开场,内容包括抒发心声、讲说趣事、讽刺现实等。

  解放后,“打莲厢”被用于大众娱乐,成为一种民间舞蹈。陆阿姨7岁时,学校里排练文艺节目,她和一群女同学被安排跳“打莲厢”,从此她与这种传统舞蹈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该舞蹈主要为团队表演,曲调多是革命歌曲。66岁的她至今对每个动作还铭记在心。传统的“打莲厢”动作大多是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有规律地拍打,且一个节拍配一个拍打动作,现在陆阿姨和社区老阿姨们又将武术和划船等一些姿势添入其中,使舞蹈更显美感。她们还把“打莲厢”的工具做了改造,以塑料管代替竹竿,以铜铃代替铜钱,再在竿子两端配上彩带。

  社居委的负责人称,现在的“打莲厢”从工具到动作越来越漂亮,更是好看多了。经历过“打莲厢”三个时代演变的陆阿姨不无担心地说,“打莲厢”在无锡市内已非常罕见。

  随着社区参与者迁出,她们这支民间“莲厢队”队员也所剩无几。等到她们跳不动时,“打莲厢”恐怕会从人们视线里消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