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十四户和睦大家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9日06:14 沈阳网-沈阳日报 | |||||||||||
跑水后:“没提索赔,先帮收拾” 杨老和老伴曾被定居加拿大的女儿接过去享福。可没住多久,老两口就给邻居张文友打来长途电话:“这里没有那种邻居的感觉,不是我的家。我要回家!”杨老如此眷恋自己的邻居,还要从他刚搬到药大社区说起: 一次,杨老家的水管老化跑水,不但把自己家冲个七荤八素,还让其以下三层的居民家也泡了汤。“那时候,邻居之间还只限于见面打个招呼,何况杨老刚搬来和谁都不熟呢。”二楼的张文友和三楼的小赵赶紧去敲杨老家的门。“一屋子的东西全泡在水里了,老两口在屋里正急得团团转呢。”张文友说,“当时杨老以为我们索赔来了,一开门我就看出他们有点紧张。”看见老两口因为不好意思手都绞在一起,张文友和小赵赶忙安慰:“我们不是来要钱的,是帮你们收拾屋子来啦。”说罢便挽起了裤角…… 那一次,杨老的家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恢复了原貌,而人们通过这件事也发觉邻里之间的团结是多么重要。 午饭时:“让孩子吃饱,邻居有责” “跑水事件”让住在这个单元的人们逐渐亲热起来:谁家出远门,便把钥匙交到“单元长”张文友手里保管;女婿送给张文友一辆轿车,张文友经常用它接送有急事的邻居们;老杨家装修时水管线路不合理,邻居们帮着拆开重装;谁家不能按时缴纳水电费了,其他人总是会主动帮助代交;每逢春节前几天,杨老便把邻居们都聚集在一起,像亲人一般搞家庭聚会……“但并不是每个人一开始就愿意融入这样的生活。”张文友说,“小赵夫妻做生意,生活条件不错。虽然他俩和邻居们的感情很好,可他们的儿子小明(化名)却对邻居们相当冷淡。”直到有一天,邻居们发现小明无精打采地在院里踱来踱去。原来,小赵夫妇总不在家,小明的午餐早就成了问题。可即使饿得都没精神了,他也不好意思去敲邻居的门。好心的邻居赶紧把小明带回家,让他美美地吃了一顿。从此以后,只要小赵夫妇不在家,就有邻居把小明接回家吃饭、写作业。 这种呵护让小明渐渐变成另外一个人:见到邻居就“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甜甜地叫;看到邻居买菜回来,他就帮忙送到家门口;遇到老年人上下楼不方便,他总能过去搀扶……原来那个骄傲的孩子不见了,今年小明拿回的沈阳市三好学生证书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这个单元有离退休干部、大学教授、还有下岗工人、生意人,虽然大家的生活方式不同,但邻里间相亲相爱,谁也不愿离开谁。”这“一家人”告诉记者,“从素不相识到成为同住一单元的邻居,这就是缘分;从普普通通的楼上楼下到结成深厚的情谊,这不只是缘分!”(靖宣、李旭/文张哲/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