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高手阐释武学精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05:41 东方今报 | |||||||||
少林寺方丈出迎 少林武术表演 武林大会之 五大高手 今报记者 梁新慧/文 邱琦/图 释德扬:不喜欢江湖的高手
俗名史万峰,河南省太康县人,少林寺武僧队队长兼总教练,匈牙利国家警察局武功总教练,擅长少林大洪拳、罗汉拳、疯魔棍、五虎群羊刀等拳械功夫。 武术节为什么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 人们之所以如此钟爱武术,主要是因为武术的一招一式都展现着技巧美,体形美,还有一种深厚的文化韵味,已经被人们寄予正义的化身。当然,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在人们的印象里,功夫分高低,大家在一起,很容易见分晓。 你是怎么理解国人的尚武精神的? 只有真正理解‘尚武’的含义,才能真正修炼少林功夫,自古以来,中国就“尚武”,但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尚武”。 如果尚武仅仅要求每个人左手拿刀,右手持棍‘雄纠纠,气昂昂’地耍弄一番,大概除了热闹之外,唯一的正面功能也许是能强身健体,如果我们提倡的尚武是这个样子、这个层次、这个水准,那尚武不提也罢。 尚武是精神指向,它是文化的内核,至少是内核之一,或者说尚武为精神、文化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意志的平台,它是基础,它是底蕴,它是器,更是道。 如果一个不懂“尚武”精神,不具备武德的人练习少林功夫,他不但领悟不到少林功夫的精华,还会害人害己。这种人,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介武夫而已。这还是少林功夫的悲哀。 邱丕相:纸上论武的高手 记者 刘长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教授,中国武术九段,擅长华拳、翻子拳、太极拳、八卦掌、剑术、鞭杆等。曾多次担任亚运会及国内外重大武术赛事总裁判长等职,并发表论文40余篇,并著有1O余本武术专著和教材。 什么是武?它和中原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认为武是一种境界。武术高手境界是一种道德境界。武术练到一定程度就是一种修养、能力的具备。我们做过调查,和没练过武的相比练过武的人反而不爱招惹是非。 中原大地是武术非常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中原地带武术人才济济,民风也很提倡习武。少林拳、太极拳,这些国内目前最流行的大拳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 武术发展起来以后,对中原的作用也非常大。除了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它还可以带动当地经济。 中国人为何尚武?武术为何能一直流传千年至今?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崇尚一种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文化的主题是“和平”。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战争,为了自卫,追求那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武术就不可避免地被创造、保留下来。 中国文化是一种延绵文化,主张父传子、子传孙。父亲把儿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因此希望把自己所有的能力、技艺教授给自己的儿子。我们现在所说的传统武术,就是指在新中国成立前,以家传或者师徒形式传承的流派武术。 中国武术在多年的发展中演变出来的。中国人已经把武术发展为一种文化。因此武术文化就和中国其他文化一样延绵千年,流传至今。 文学、影视作品中的武和现实中的武有何不同呢? 现实中的武术是一拳一脚练出来的,超出人自然能力的事是做不来的。比如,影视作品中的人能在空中飞、能在水上漂,一拳打塌一面墙,隔着老远就能点中人的穴位,这些在传统武术中是没有的。 文学、影视作品对武术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它夸张的手法也令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误解。现在传统武术发展受到了阻碍,因素之一就是现实和影视作品中的武有巨大的落差,想学武术的年轻人见到真正的传统武术很失望。 陈正雷 玩转太极的高手 记者 刘长征 中国陈家沟陈氏19世太极拳第11代传人,中国当代史大武术名师,中国武术八段 什么是武?它和中原有什么样的关系? 武是一种精神、智慧。练武的人不是头脑简单的粗人。它需要智慧和科学的分析。武可以振奋精神,跳也情操,引导练武之人驱邪向正。 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有着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产生武术文化。武术可以保一方平安,可以名扬海外,为中原增光,增加中原人民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 太极拳能做到一招把对方打出几丈远吗? 拳打脚踢是人的本能。太极拳不用拳脚,它讲究后发先至,借势打势。顺着敌人的来势,利用螺旋和斜面的物理原理,把敌人的力量加上自己的力量再还给敌人。影视作品里有些太极动作达到的效果是比较夸张,但是如果借力借得好的话,是可以把人推出很远的。但是电视里飞来飞去的轻功起码我从未见过。 民间有没有高手? 世界之大,不能说民间没有高手。高手都是深藏不露的。现在电视台的擂台节目里一些“民间高手”登台亮相。但是那种节目是武术喜乐式的活动,看不出来正式的功夫。这些节目有利于宣传武术,但是从武术专业的角度我不作评价。 黄明飞:年轻的高手 今报记者 田震/文 张晓冬/图 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少林规定拳和少林规定棍双项冠军,本届国家代表队队员中两名河南队员之一,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位,26岁。 你是怎样走上武术道路的? 12年前,我怀着对武术的喜爱走进少林武校开始练武。在习武之前,我和很多男孩一样,对武功充满幻想。那时候最羡慕轻功和铁头功。 现在想想,其实武功只是一种特殊的体育运动,并不神奇。我练武的12年,从来没有见过人能飞檐走壁的。我们的武术里确实有轻功,但不是水上漂、空中飞那种轻功,在我看来,轻功其实是一种弹跳力。人不能飞翔,这是宇宙给人的限制,即使轻功再高,也难以突破的,如果有人能跳几丈高,那奥运会让他去参加算了,那个撑杆跳高就不用撑杆了,直接跳过去就行。 在比如那个降龙十八掌,少林寺藏经阁里确实有,但不是金庸写的那种纯刚猛的招式,我们一般人也不去练习的。 武术教会你那些东西? 武术实战要靠反应迅捷,更要靠智慧。现在学武的学生,都是全面培养的,我在武校中也学习语文、外语、历史、解剖等学科,学校更重视练武者的武德教育。 “武”这个字拆开后,是“止”和“戈”,也就是止戈为武,所以练武并不是为了去打别人,而是让更多的人放下武器,这是一个高境界,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思。从最低的要求说,一个练武的人,首先要有武德。练武不是为了打架闹事,显示自己的能耐,而是为了强身健体,锄强扶弱。 许多练武者在习武前,性格暴躁,但经过训练后,克制了许多,虽然是武校,很少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因为他们都相信,能力更大,破坏力更大,所以责任更大,所以练武后,倒是比练武前更保守了,更克制了。 武术在你的生命中占什么样的地位? 习武后,我的常态工作是一名武术教练,主要工作是给学生们上武术课,还经常代表学校甚至河南省去参加各种武术比赛,也拿到不少奖牌。 我端的就是武术这碗饭,离开了武术,我可能很难适应其他工作。我每月的收入是2000元,除了正常工作,就是参加比赛拿奖和出书出碟。 或许会有人觉得现实中的武术不像武侠世界中的那么厉害,但我仍喜爱这一行,从来没有后悔失落过。我倒觉得,如果现代人仍然痴迷武侠,倒是一种不敢面临现实的表现。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侠客,如果有,这个侠客肯定脑子有病。 毛景广:武术教育的高手 今报记者 田震 国家级武术裁判,中国少林武术协会顾问,河南省高校武术协会秘书长,六次担任国际少林拳大赛副总裁,38任河南省武术比赛总裁判长。 中国人为什么对武功怀有特别的好感? 武术来源于民间,反映了人们向往健康、向往正义、向往超能力的心愿。中国武术随着历史的发展,经过儒道释三家文化浸润后,已经成为一套博大精深的武学体系,其中包括了儒家的中和养锐,道家的守静致柔和佛家的禅定参悟等各种符合中国人思维的内涵,再加上墨子后来的侠客传统,中国人喜爱武术已经到了骨子里,打上了国人深深的文化烙印。在体操、篮球等“西洋体育”来到中国之前,武术一直是国人最喜爱最主要的体育方式。 习武40多年,在您心中,武到底是什么? “武”这个字拆开后,是“止”和“戈”,也就是止戈为武,所以说“武”只是以练武为手段,“不武”才是真正的终极目的;从个人角度来说,武是一种能增强生命能力的途径,增强自信心,艺高人胆大,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如果再结合生活阅历和个人参悟,武能够教会人很多生活哲理,比如不争乃争,贵在中和等。 您对武术与中原的关系怎么看? 我并不赞同“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因为武术来自民间,在有少林之前就有了武术,武术更多的是在各种文化、各种门派的互相学习和融合中发展开的。但就历史来说,嵩山少林寺对武术的发扬光大起了巨大作用;就现实来说,河南是武术资源大省,从武人员最多,武术文化最丰富,练武的氛围最浓厚,对外输出的武术教练最多,历年来80%的全国散打冠军,不是从河南走出来的,就是河南武校培养出来。这几年,河南人对武术的热情越来越高。因为陈氏太极拳和少林寺这两个武术品牌,河南的武术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您对当下的武术教育怎么看? 现在,大专院校的学生不是太认可武术,应该说,目前的武术教学比较失败的,好的教材和师资都比较欠缺。武术教材不适合学生学习,有的武术教材不够武术,形式化、简单化,有的则是过于专业,不利于学生掌握;师资也比较缺,许多懂武术的人,不懂教学规律,懂教学又懂武术的,太少,希望有所改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