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侃侃三人谈]第三只眼看“英语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07:07 荆楚网-楚天金报

  一口外语“闯天下”

  宝华:最近,有则报道引来许多争议:在“纪念推广普通话20周年”座谈会上,上海的语言专家和教育专家却指出,在某些行业存在着英语过度使用的情况。有专家认为:英语热本身并不是坏事,但在很多方面,英语却热过头了。

  徐琴:英语热,目前来说还没有“退烧”。我相信大多数白领,尤其是外企白领,一直没有放弃的就是英语学习。我身边有朋友将能进外企的条件简单概括为“三好”:形象好,素质好,英语好。

  陈莹: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大家热心学习,也无可厚非。但我看到一些案例显示,在某些外企的中层会议上,即便参加的全部都是中国人,却仍然被要求一律讲英语;中方职员彼此书面往来都要求用英语写作,同一家公司的外国职员在书写文件时却是中、英文各一份。这种类似的现象就有点过头了。

  宝华:我采访时碰到一个将英语作为公司“第一语言”的公司,职员们都抱怨:我们公司一没有涉外业务,二没有外国同事,老板只是为了显示公司的“高档”,就“折磨”我们全说英文,真痛苦。

  陈莹:在我们酒店,如果开会时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而中国人都会说英文,那么就可以用英文开会,这样省去了翻译时间,也可以直接把意思表达出来;如果有中国人不会英文,也有外国人不会中文的情况下,就看人数多少而定用什么语言。总之,应该尊重大多数人。

  不善切换闹尴尬

  徐琴:我个人不认为“英语泛滥”是坏事。方言是地域内的沟通载体,普通话是全中国沟通载体,英语等世界通用语是“地球村”村民间的沟通载体……我们之所以觉得英语说得有点“泛酸”,其实是使用者没有场合意识。

  陈莹:如果把语言分成三类,那这三类之间不是绝对对立,而是可以切换自如的。比如,在外企工作的白领上班时说英语,逛街买东西可能说普通话,在家和爸妈聊天,自然会用方言。

  宝华:我有个朋友很有意思,因为长期处于英语环境中,她的中文基本都“退化”了。有次她妈妈要她列一个购物清单,她脑子里冒出来的全是英文单词,已经不知道酱油醋该怎么写了,她平时跟我们在一起谈话做记录时,也全用英文。她自嘲自己的大脑已经完全被英文“格式化”了。

  徐琴:其实我也碰到过有时候要说一个东西,一下子就想不起来中文怎么说,只记得英文了。话说回来,在日常交流中,适当用一些英文习惯用语也无妨,像OK,Bye,Good,Sorry等就无所谓,只是不能滥用,而且最好不要用别人听不懂的。

  宝华:对呀,就是场合问题。我有个同学在外企工作,同学聚会的时候,他一口的夹生英语,我们都听得腻死了。

  陈莹:这种情况下,也许你是无意,但别人会认为你有“炫耀”或“显摆”嫌疑。不适合用英语表达的环境中,还得适当“克制”一下,以免留下不良印象。个人的“习惯”,不能让别人来“习惯”。

  母语表达也重要

  宝华: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英语的重要性,但事实上,一些外企在招聘的时候,如果你中文不够好,一样不会被录用。我曾经就碰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英语过了专业八级的求职者,因为中文求职信上错误百出,最终被淘汰了,招聘负责人说:“一个连母语都用不好的人,英文再好,我们也不考虑。”

  陈莹:是的,其实中文表达能力很重要。我原来在三亚面试员工时,会让他们写一些中文短文,因为我们这一行经常要写文字稿,我很看重中文写作水平。有些人英文很棒,但写起中文来,一不会分段,二不会打标点,而且还错字连篇,简直让人不敢恭维。

  徐琴:的确,外企在中国,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中国人,当然必须有“既会英语,又能熟练运用中文的人才”。重视应聘者的母语表达能力,也是对个人素质进行综合考量的基本要求。

  宝华:英文说得尽善尽美,自然不是坏事。不过,在注重场合的同时,用好自己的母语,其实也非常重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