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关紧土地闸门和环保闸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11:17 中国环境报

  王娅

  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1%。新开工项目13.1万个,固定资产投资仍然“高烧不退”。而在新开工项目中,“土地违法”和“环境违法”成为两大突出问题。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说,在抽查的1~4月3779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中,有44.2%的项目没有土地批准文件,有43.9%的项目没有环评文件。显然,
在错误的发展观和扭曲的政绩观的驱使下,一些地方政府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土地闸门”和“环保闸门”形同虚设。

  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的汇源化学工业公司30万吨/年氧化铝项目,未经环评审批即开工建设,曾在去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勒令停建。补办环评手续之后,今年2月此项目因为违反“三同时”制度,再次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黑名单”。而最近江苏省在清理整顿新开工项目中,徐州沛县一个投资额达亿元的精棉纺生产项目,因为没有用地报批手续,同时又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被停建。我们看到,在诸多的土地、环境违法案件中,有一个共同的现象:本该在土地、环保方面负有监管责任的地方政府,却对土地违法、环境违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成为其“保护伞”。

  地方政府滥占土地的冲动归根结底源于一个“钱”字。因为出让的土地越多,政府的财政收入越多。近些年来,“土地财政”备受青睐,地方政府热衷于“靠地吃地”。在很多地方,土地出让金已经占了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土地财政”带来了多方面的恶果:一是导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威胁我国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耕地平均每年减少1400多万亩,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为1.41亩,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40%。二是违法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愈演愈烈。三是地方政府为了从土地出让中获取更多收入,通过各种手段人为抬高土地出让价格,间接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地方政府为污染企业“大开绿灯”的动机也不外乎一个“钱”字。从表面上看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其实,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最近国家环保总局和监察部联合公布了今年第二批挂牌督办案件,6个案件中有两个涉及到地方政府违法出台“土政策”,为污染企业充当“保护伞”。如河南省新安县政府为加快招商引资步伐,1998年到2005年多次发文,明确规定对洛新工业园区实行封闭管理,对进区企业实行挂牌保护,设置“安静生产日”,“对未经批准到企业检查和收费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如今,土地问题和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瓶颈”作用日趋严重,它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必须严把“土地闸门”和“环保闸门”,对于违法案件,应当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绝不能姑息迁就。同时,应加快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地方政府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而不是整天忙于招商引资和抓生产建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