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民俗热”背后藏隐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08:20 沈阳网-沈阳日报

  

“民俗热”背后藏隐患
“民俗热”背后藏隐患
视点提示

  近来社会上热传,2006年是38年一轮回的大吉之年,尤宜嫁娶;2007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适宜生育。为此,社会上相继爆出新人扎堆结婚、争相孕育“猪宝宝”的现象。然而,相关部门和社会学家却出言提醒:扎堆婚育制造的生育高峰,不仅会打破社会资源平衡,而且会给将来孩子的入学、就业、结婚、甚至养老埋下重重危机。

  屈服于“民俗”的新人

  “我婆婆说明年是金猪年,生出的宝宝是福星高照,而明年结婚就很不吉利,所以我今年就结了婚,等着明年生宝宝。”10月30日,怀孕4个月的田女士在医院里笑着对记者说,她不大相信金猪年之类的东西,也没打算一结婚就生育,“但我婆婆几乎每周都给我们打电话,因为这事我丈夫没少和家里人闹别扭。我们最终拧不过老人,只好就要了孩子……”田女士腼腆地笑着说,“我现在被他们说得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也权当是锦上添花,为孩子讨个吉利吧。”

  田女士和丈夫是在2006年第一天结婚的,原本两人想早点结婚,但婆婆却考虑到民间说法,认为2004年是田女士的本命年,不宜结婚;2005年是“寡妇年”“不吉利”,所以才定了这个日子。但结婚后,婆婆对民间习俗更加热衷,不久就反复地向田女士灌输说:“2007年是个金猪年,最适合生孩子!要赶紧生育!”田女士本想在今年报考研究生,因为所报学校正好今年在沈阳大量招生。但婆婆听后不乐意了,多次到儿子面前絮叨说:“我心脏不好!你爸爸又有高血压,你们不听话,是不是想气死我们啊!”为此,田女士多次与婆家产生不愉快,婆家甚至多次暗示这个儿媳妇“不听话”。在老人的压力下,田女士和爱人只好打乱自己的人生计划,提前要了孩子。

  “其实婆婆并不是不讲理的人,心地特别善良,但她骨子里那种祈福的民俗意识已经根深蒂固了,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金猪年”孕妇扎堆

  在市妇婴医院孕前检查门诊外,田女士和十几对夫妇正在等待检查。记者在门诊外了解到,当天上午8时至下午2时,已有40多位女性接受孕前检查。门诊医生告诉记者,入秋以来,前来做孕前检查的人确实增加了很多。到年底,这个数字可能还会增长。这些年轻人就是冲着明年生猪宝宝而结婚怀孕的。

  在孕前检查登记簿上,记者还看到不少高龄孕妇记录。医生介绍说,这些人已过了生孩子的最佳年龄,碰上“金猪年”便不顾高龄要孩子。一位医生不无忧心地告诉记者:“去年咱们这里来了一个孕妇,刚生完孩子,老人就催着说要赶快再怀孕,力争2007年再生个猪宝宝。因为做不通工作,老人都给孩子妈妈下跪了。你说人都疯成啥程度!”

  属相已经成为影响新出生人口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医疗界人士认为,“金猪年”生宝宝这种生育观毫无科学根据,无非就是讨个吉利。扎堆生育的情况由来已久,12年一个轮回。沈阳出生人口统计表上清楚记录,每到虎年、龙年、马年、猪年等被老百姓认为比较吉利的年份,新生儿就特别多。所谓“金猪”只是按照民间习俗对猪年的吉祥称谓,是为了图个吉利。

  避开“寡妇年”领证者扎堆

  历法的阴差阳错,让沈阳某中学年轻的徐老师烦恼不已,本打算9月16日领结婚证的他直到最近才领到结婚证。

  徐老师告诉记者,他和女朋友早就商量好了,在她9月16日生日当天领结婚证,没想到当天去登记处领证的人特多。排队时互相一打听才知道,许多人都是为了图吉利才一块扎堆的。原来,2005年是农历鸡年,民间有个说法称之为“寡妇年”,不少人便盲从传言,不愿在鸡年登记结婚,致使今年登记结婚的人达到高潮。“干等到今年,就想选个吉利的日子结婚,一看日历,9月份最吉利的就是16、19日。”

  11月1日上午,记者从大东区婚姻登记处了解到,今年2月份以后,前来婚姻登记处办理结婚登记的人络绎不绝,门庭若市,每天都有几十对,忙得工作人员不可开交。

  一对刚登完记的男子告诉记者:他父亲去世早,他是由母亲一手拉扯大的,平时对母亲比较孝顺。他准备在去年9月结婚,母亲说是“寡妇年”结婚不好。没办法,他只好听从母亲的话放弃结婚登记。记者问:“那你俩在意这些民间说法吗?”“咳,其实我压根不信!不过老人对我们付出那么多,他们有一定决定权。”他指着妻子说,“今年是农历闰七月,有两个鬼月,民间又流行什么婆婆得给儿媳买‘转运珠’消灾转运。这不,我妈也给我媳妇买了这么一个东西。”记者看到,女方手腕上戴着一颗两头窄中间宽的小金珠,用红绳穿着。“你说花几百元买这东西,不就是中了商家的炒做吗?!”男人无奈地说。“唉,去年我们家乡流行什么吃桃罐头消灾保平安,可把罐头厂给乐坏了!”另一个排队的男子插话道。

  专家提醒:“民俗”带来一系列难题

  “寡妇年”不宜结婚,“金猪年”适合生育?“转运珠”能辟邪,“桃罐头”能消灾?所谓“群居相染谓之俗”,这些真伪难辨的“民俗”,作为民间社会习俗的传承和积淀,带着强烈的地域色彩和传统脉络。同时它也是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那么在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今天,这些寄托了人们美好希望的民俗,又将给社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辽宁社会学研究所研究人员齐心表示,民俗主要是指民间流行的风俗习惯。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相沿成袭的生活及文化活动,诸如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宗教信仰、巫术禁忌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行为模式与价值观念。中国老百姓心中有强烈的趋福心理,受传统封建迷信思想束缚了几千年,老百姓习惯于将某种自然现象拟人化到现实生活中。

  民俗民风和迷信糟粕是不同的,是一个民族的特色,好的民俗民风是传统道德,需要提倡。民俗应“因势利导”,坏在“走向极端”,只求盲目地祈求幸福、平安。“寡妇年”不宜结婚之说,全是牵强附会、随意比附引申而来。由“盲春年”又叫“寡春年”,引申为“寡年”,又从“寡年”,引申为“寡妇年”,不宜结婚,这是很好笑的。对此,民俗工作者有很大责任,平时要多多宣传传统文化,好让更多人掌握民俗知识,避免盲从,真正发扬中华民族良好的民俗之风。

  沈阳大学社会学专业、心理学博士陈勃认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旧有的民间习俗,使得老百姓对“口彩”倍加重视,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很多人为了避免犯忌讳,听信一些毫无科学根据的言论,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任意夸大自然历法的作用,把它看成是决定婚姻质量的关键,这在本质上是错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寡妇年”是一种极其荒谬的说法。

  此外,新生儿过于集中,在一个人口增长周期后,必然会引起社会经济方面的紧张。这就不仅是这一个人群的问题,而会影响整个一代人,从而导致整个社会正常经济和生活秩序受到冲击。婚育也应讲理性,青年人切莫在盲目从众中迷失了方向,莫为了赶“猪宝宝”而头脑发热,忘记了自己的宝宝以后在上学、就业等方面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希望各级政府能监测人口的变动规律,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特殊人口”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