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感谢您心里装着西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06:11 三秦都市报

  孙清云昨对坐着轮椅千里迢迢前来参加研讨会的著名学者许倬云说———感谢您心里装着西安

  由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市委宣传部主办的“西安:历史记忆与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建设国际研讨会昨闭幕。国内外20多所重要学府和研究机构的30多位海内外研究古今长安文化的一流学者,在为期两天的国际研讨会上以西安为文本,从历
史文化、音乐戏曲、文化精神、城市规划、文物保护、园林建设等方面,进行历史哲学的鉴识、考古发现的实证、文学艺术的解读、古今社会的对话,多角度、多层次,精辟新颖地研讨了古都西安城市发展的演变历程。

  图为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左一),西安市代市长陈宝根(左二),副市长杨广信(左三)看望坐在轮椅上的美国匹兹堡大学著名教授许倬云(右一)先生。首席记者 阮班慧摄

  ■有人说,认识100年的中国,要研究上海;认识500年的中国,要研究北京;认识2000年的中国,就要研究西安……

  ■2006年11月2日、3日,由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市委宣传部主办的“西安:历史记忆与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建设国际研讨会在西安举行,研讨会汇集了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王德威等海内外一流学者。这些著名的文化学者,把目光投向了古老而年轻的西安。两天的时间里,专家学者们主要探讨了西安的历史文明与现实发展之间的对话,并为今后西安城市文化建设提出了各自宝贵的意见。

  中外学者会聚一堂把脉西安

  有人说,认识100年的中国,要研究上海;认识500年的中国,要研究北京;认识2000年的中国,就要研究西安……

  2006年11月2日、3日,由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市委宣传部主办的“西安:历史记忆与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建设国际研讨会在西安举行,研讨会汇集了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王德威等海内外一流学者。这些著名的文化学者,把目光投向了古老而年轻的西安。两天的时间里,专家学者们主要探讨了西安的历史文明与现实发展之间的对话,并为今后西安城市文化建设提出了各自宝贵的意见。

  专题研讨高扬汉唐旗帜

  本次以“西安:历史记忆与城市文化”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从议程上分为5个部分进行,其中包括开幕式、主题演讲、专题研讨以及闭幕式。开始仪式于11月2日上午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房喻教授,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西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军以及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院长陈学超教授分别致词;在第二部分主题演讲之后,进行了本次研讨会的重头内容———专题研讨。专题研讨共分为5个单元,近30位学者分别就“唐诗与文人文化”、“古都西安城市发展演变与中国文化”等等议题进行了发言;研讨会的最后两部分内容分别为“西安城市文化建设方略”座谈以及闭幕式,这两项内容于昨天下午在西安大唐芙蓉园内举行,除了与会专家学者之外,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西安市代市长陈宝根,副市长杨广信等领导也参加了座谈及闭幕式。

  陕西文化彰显古都魅力

  西安作为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古城,孕育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化精粹及精英文人,他们正是西安城市文化的生动代表,而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东道主,他们也成了本次研讨会的核心话题之一。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不仅应邀在会议上发表了“汉唐气象与西安文化精神”的主体演讲,并且为西安城市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以西安市文联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及其作品《秦腔》为主的“贾平凹《秦腔》获奖对话会”于11月2日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与会的多位专家都参与了讨论;而易俗社社长张保卫一曲高亢激昂的《三滴血》更是震惊四座,引起了台湾著名学者李孝悌的强烈共鸣,作为研究长安文化的专家,李孝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秦腔的关注上面,而他在研讨会上的发言题目也正是《西安易俗社与中国近代的戏曲改良运动》。

  城市建设应古今兼顾

  作为一座曾有13个王朝建都的古城,提起西安,人们总会想起这个城市曾经见证了中国汉唐两个最鼎盛王朝的辉煌,昨天参加研讨的专家都提出现代的人们要珍惜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说,回顾西安过去的辉煌,展望西安的未来,西安的历史应该成为一部教科书,时刻告诉人们“汉之所以为汉,唐之所以为唐”,要恢复汉唐精神,重建汉唐气象。台湾大学教授沈冬表示:“面对着一座城市,我们总是会有两难的选择,文物保护与旅游推介的艰难选择,不能说为了旅游推介这座城市而忽略了文物保护,尽可能在市场化的同时维持城市的原貌或汉唐时的风格。”沈冬用自身的经验来说:“台湾地区的古迹太少,所以我们文物保护的对象甚至扩及了一棵大树,强调文化保存、历史保存的同时也凸显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积累。”

  专家语录

  王德威?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雪?押西安在1000年前就是国际化的城市?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熏也一定能够发展成为具有独特的、创新的文化内涵的城市。而西安的城市文化建设?熏主要的着眼点不是1000年前的长安?熏而是立足于未来?熏放眼长远的远景规划。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西安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在旧城改造等方面,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大拆大建,努力保证一些具有历史内涵的城市建筑传承后世。城市的建设不仅应站在游客和发展旅游经济的角度去看,也应该站在普通城市居民的角度去考虑。

  沈冬(台湾大学教授):西安的城市文化建设,不仅应强调对汉唐文化的重塑,也不能忽略元明清等历史年代对西安这座古城的影响和优秀文化的存留。

  方葆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不能忘记第一次看到兵马俑、钟楼、碑林的,这些古迹遗址里蕴藏了身后的文化历史风韵,希望我们一起把这座城市宝贵的记忆传承下去。

  许倬云(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1.重建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但同时也是种机会,考验政府,如何凸现西安的特色,让国人和世界了解西安。2.国际观不能大开大合,要用人惟才,有宏大、自由、开阔的胸襟;3.汉:厚重;唐:宏大。4.学习唐朝的学术制度,设立实用的科目,以适应社会。

  学术研讨会昨西安闭幕

  昨日,为期两天的“西安:历史记忆与城市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闭幕。来自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国内外20多所学府和研究机构的30多位海内外研究古今长安文化的一流学者,在为期两天的国际研讨会上以西安为文本,从历史文化、音乐戏曲、文化精神、城市规划、文物保护、园林建设等方面,进行历史哲学的鉴识、考古发现的实证、文学艺术的解读、古今社会的对话,多角度、多层次,精辟新颖地研讨了古都西安城市发展的演变历程。

  此次会议的与会者来自世界各地,在学术界享有极高声誉;会议的研究成果厚实,与会代表的发言及提交的论文,深化了西安城市历史文化的研究;会议的内容丰富,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了不同研究方向甚至专业的互补与融合,展现出在人文社科研究的大背景下,对同一学术命题的多重审视与关照;同时,与会专家学者的学术思想及研究方法的新颖多样,对于理解西安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完整性与复杂性,研究其深刻的知识背景,拓展其话语空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此次会议是中外高等学府跨越地域合作联办,并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深入推进了城市文化研究的国际性多层面交流。

  在昨天的闭幕式上?熏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的陈学超院长,激动地宣布国际西安学研究会成立,许倬云担任研究会会长,中国古都学会会长由朱士光教授担任,副会长由西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军,美国哈佛大学的王德威教授,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肖云儒教授以及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院长陈学超教授担任,同时,所有参与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都成为该研究会的第一批会员。

  文/本报记者 黄小春 实习记者 赵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