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互相帮扶以和为荣 “和谐小巷”一家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07:59 荆楚网-湖北日报

  记者涂亚卓 通讯员徐彬 陈杏林

  1954年,洪灾将武汉硚口段汉水边的50余户菜农、渔民逼进棚户区。光阴荏苒,如今,棚户区变成了干净、整洁的百米街巷,邻里间互相关爱,原来“玉带一村”的地名也早被“和谐小巷”所取代——

  “您家进来坐!”一个秋高气爽的晴天,记者慕名来到硚口玉带社区“和谐小巷”。坐在巷口晒太阳的肖爹爹一边热情地招呼着,一边向在不远处聊天的一位嫂子喊到:“江少华,把你屋里凳子拿几个出来。”

  环顾四周:狭窄的小路上,找不到一片纸屑或果皮,各家杂物摆放得妥妥当当;温暖的阳光下,过节时挂上去的彩旗在秋风中飘扬……

  60多岁的李兆珍怎么也想不起巷子改名的具体年份。“隔壁街坊看我们心蛮齐,建议改叫‘团结巷’。”她回忆:“但是对面荣华社区也有条‘团结巷’,为避免重名,有人说就叫‘和谐小巷’吧,这一叫就叫到了现在。”共护一个家这么多年了,未发生一起火灾火警;未出现一起治安刑事案件———很难想像,一条四通八达、周边困难群体集中的背街小巷,怎么能如此祥和?

  小巷的“父母官”,玉带社区主任余敏芳称,如今社区治安管理倡导“人防”,而“和谐小巷”早在多年前,每位居民都是义务关照员。

  肖爹爹住在巷头,很少外出。“他是我们的‘门神’。”积极分子刘玉梅快人快语:“我临时出门,把钥匙、甚至存折都放在肖爹爹那儿。”“最多的时候,我一手抓了7家的钥匙。”肖爹爹忍不住笑了。2004年的一天,李兆珍刚出门准备坐下晒太阳,看见一男子正在摆弄邻居家的门锁。“你干什么的?”“找人。”“找人弄锁干什么!”那男子溜了。

  余敏芳说:“后来社区也效仿这一做法成立了‘党员红袖章巡逻队’,辖区发案率大幅降低。”

  里弄环境也是居民自己动手整:公共水管破了,懂水电的罗忠元上阵抢修;线缆乱七八糟,大伙一起出力归整“蜘蛛网”;衣服无处晾晒,各家凑份子架起公共晒衣杆。“‘和谐小巷’从来没有乱堆乱放、乱牵乱挂、违章搭盖。”余敏芳很自豪。共养一个伢“和谐小巷”并不富裕,50多户人家月人均收入350元。但小巷里爱意浓浓,邻里间互相友爱、礼让宽容。

  罗彪,是小巷人的儿子。今年已上初三的他,当年在襁褓中被妈妈抛弃,爸爸是弱智,奶奶胡婆婆无经济能力。罗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胡妈、张妈、李妈等“街坊妈妈”轮流参加家长会,各家出游吃酒的喜事都带上他。“同学们都羡慕我有这么多妈妈关心。”每当奶奶长吁短叹时,罗彪时常这样安慰老人。“其实他们家家都不容易,但都是尽全力帮我拉扯这孩子,而且还常常接济我。”胡婆婆是巷里唯一的低保户。谈及邻里的关爱,她笑得合不拢嘴:“那年我胆结石开刀,大家凑了2000多元。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因为天天有人来看我、照顾我,旁边病床的婆婆还以为我是教授。”共享一世福邻里和睦、心舒气顺,快乐自然无处不在。“没事我们就一起逛街,兴致来了就出去唱卡拉OK。”江少华笑呵呵地说:“我家门前最宽敞,只要天气好,每天午饭、晚饭的时候,各家就会端着碗聚在一起,吃饭弄得跟串联似的。”

  中秋之夜,“和谐小巷”张灯结彩。每家出点钱,买灯笼、挂彩旗,有音箱的拿音箱、有电视的抱电视、有桌子的摆桌子。大家吃月饼、赏圆月,聊天、唱歌、演节目,欢声笑语一直传到巷子外头。

  李丛珍、张战涛等几对夫妻非常活跃,唱戏、打腰鼓样样都会点儿。前年应他们提议,玉带社区举办了第一届社区“家家乐”运动会,10多条巷的街坊邻里玩得前翻后扬。“听说这儿快拆迁了。”刘玉梅说:“大伙正商量着今年团年饭怎么过,都怕是一起过的最后一个春节。”“怕什么,到时候争取买一个楼盘的房子,那不是又可以在一起享福了?!”江少华安慰着。

  如今,“和谐小巷”精神正感染着周边地区10多条街巷,大家互相帮扶,以和为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