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春城“抱抱团”街头“施抱” 路人热情相拥市民褒贬不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10:08 云南日报

  

春城“抱抱团”街头“施抱”路人热情相拥市民褒贬不一

  曾在国内多个城市出现的“抱抱团”行动,昨天在昆明南屏步行街上演。

  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尽管还略带些羞涩,但50多双充满温馨的手,将充满关心、关怀与关爱的温暖传递给路人。正如一些市民所说:“一个简单的拥抱传递的就是一
种信任,这样的活动应该会得到人们的赞同。”

  在南屏街步行广场,30多名“抱抱团员”把一块块写着中英文“抱抱”的标牌举起,引来市民驻足观看。一开始,面对热情似火的“抱抱团”,市民如同看怪物,似乎还不习惯与陌生人拥抱,彼此之间像隔着一块砖头,绕道躲闪。慢慢地,老人、青年、小孩……参与的人多了起来,还有人现场报名,甚至将“抱抱”招牌“抢”过去。一名高中女生告诉记者,本来是出来消遣的,没想到竟有如此新鲜的事情,被感染了,也想把自己的关心传递给别人。

  涌动的人群中走来两位外国女士,在翻译的解说下,其中一位显得十分高兴,不但和陌生市民深深拥抱,更和他们留影纪念。

  据了解,昆明“抱抱团”的发起者是位网名叫“蜡笔叮当”的女孩。

  热烈的场面之下,过往市民对这一新鲜甚至时髦的举动褒贬不一。

  网友呼唤活动再来

  “很多时候一个拥抱代替所有的语言,一个拥抱足够。很有意义的活动!如果偶(我)在,偶(我)也会给你一个热情的拥抱。相信经历了那次拥抱的人,微笑了那一整个的下午!”在网络上,记者看到了许多网友被“抱抱团”深深感染,他们希望更多的人为之感动,使“抱抱团”能将关心、关怀、关爱继续传递,把爱洒满人间。

  难以接受陌生拥抱

  昨日在活动现场,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抱抱团”的活动,市民对昆明“抱抱团”行为褒贬不一,不少人在猜疑着活动本身,有市民甚至质疑仅凭“抱抱”能增进信任、拒绝冷漠。在广告公司上班的陈先生认为,真正的温暖来自于真诚的帮助,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余小姐说,两个陌生人突然抱在一起,感觉总有些别扭。“可以握握手,微笑一下,为什么一定要刻意夸张地去拥抱呢?”

  与传统文化存在冲突

  云南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乔亨瑞认为,从社会学来说,随着社会变迁,人际关系越发冷漠,“抱抱团”在国内多个城市出现,对它的存在就要给予承认。但这种活动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习俗都存在冲突,可能会带来负面效应,特别是青年学生受到的影响更大。他建议能否采取其他方式,比如:关爱弱势群体,探望孤寡老人等,既有利于发扬传统美德,又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花絮

  “得病以来,今天最开心”

  坐着轮椅,一位60多岁的大妈靠了过来。“我可以抱抱您吗?”大妈没有迟疑,微笑着把双臂微微张开,几秒钟后,两人分开时,大妈仍是满脸笑容。之后,一位高个小伙弯腰而下,再度与这位大妈拥抱,大妈笑得嘴都合不拢。大妈说:“我已经中风9次了,双腿瘫痪,无法行走,昨天看了电视,早就盼着出来感受一下了,得病以来,这是我最开心的一天!”

  拥抱之后赶去献血

  下午4点,“抱抱团”活动接近尾声,记者一路追寻采访逐渐散去的“抱抱团员”,没想到竟跟随其中一位来到了省红十字会的献血车上。验血、吃面包……这位网名“九弟”的“抱抱团员”伸出了手臂,将自己的爱心持续。记者很想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但与其他“抱抱团员”一样,“既然是做好事,就没必要留名留姓”,简短的回答让记者深为感动。

  媒体辣评

  中青网:支持者认为,“抱抱团”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行为应该提倡。质疑者认为“抱抱团”不符合国人含蓄的情感表达习惯,很难得到大众的认同,还有人认为有作秀之嫌。

  一项网络调查的结果是:3045票“接受拥抱”,3493票“不接受拥抱”。不难看出,社会和民众都很难接受“抱抱团”这种方式。表达爱心并没有错,只是在方式和途径上值得商榷。

  湘江评论:“抱抱团”以与陌生人拥抱的方式,唤醒了一种社会道德。“抱抱团”所抱着的愿望,不单是“抱抱团”的美好初衷,也应该成为社会有关部门努力的方向。构建大和谐的空间,建设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倡导社会文明的进步,无论是民间的方式,还是政府的行为,都应该支持。

  红网:不论对当事人而言,还是对大多的与“抱抱团”成员拥抱的“陌生人”而言,此举与消融“社会冷漠”的公共意义没有多少关系,更大程度上是出于个体的自娱自乐。

  而对过路的配合者而言,他们的迎合拥抱就很大程度上出于“拒绝冷漠”的初衷吗?对于大多人而言,这是否仅出于好玩、有趣,捧捧场面呢?值得考虑。

  新闻助读

  抱抱团:free hugs (自由拥抱,或者免费拥抱),已经有了个很好的中文名字“抱抱团”。

  “抱抱团”在国内是从长沙开始的,发起人是一名叫才子豪的广告从业人员。在长沙“抱抱团”成功举行了多次活动后,北京、南京、广州、天津等地也纷纷成立“抱抱团”,成员通过网络相识,目的是“让那些原本擦肩而过的人们,因为这样的活动影响,开始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真心微笑”。

  (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