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市场不需要硬造的“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11:18 温州都市报

  ◎方南

  话题提示———育婴师证书的持有者现已超过千人,其中仅有200人左右在从事着专职育婴师的工作,而这部分从事专职育婴师工作的人,只被客户当作保姆使用。(10月31日《法制晚报》)在字典释义中,“师”属于多义字,其中一项就是“掌握专门技术的人”,如工程师、医师等。近年来,出现了职业指导师、营养保健师、项目数据分析师、物流师、
电子商务师、二手车评估师、空间设计师、黄金投资分析师、理财规划师、婚姻咨询师等,令人目不暇接。这些“师”,有的是纳入劳动保障部门未来新职业的,有的则是市场培训机构根据国外职业分工硬推出来的。

  当成批打造的“师”与市场形成某种不匹配,其中的浪费现象也就难以掩盖了。形成这一现象,应该从两个方面寻找原因:

  一是有些新职业在国外是热门,但是在国内尚处于市场出口很小、市场很不发育的情况下,培训机构为了自身利益而开足马力招生,一些学员也在迷茫、惶惑中报名,学成后却找不到用武之地;

  二是各种各样的“师”要达到怎样的执业标准?这样的执业标准与用户需求是否对接?目前尚无定论。如,没有带过孩子的女性,仅仅从理论上来展示自己的育婴技能,又怎么可能得到家长的信任呢?文化积淀上的不足,使“师”的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过渡,同样需要市场的长时间检验。

  育婴师干上了保姆的活,从育婴师的职业预期来看,确实是一种尴尬与无奈,但是从市场规律说,又没什么不正常。从这样的事例中,最该警醒的还是那些培训机构:培训的利润空间,是建立在开课职业的市场空间以及学员执业水准上的,只有选准方向,确保培训质量,培训产业才能真正做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