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农民拍摄电影走进央视六套(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05:23 华商网-华商晨报
农民拍摄电影走进央视六套(图)

《磨剪子抢菜刀》 剧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农民拍摄电影走进央视六套(图)

李铭在编写剧本■本报记者李甜香摄


  《磨剪子抢菜刀》故事梗概

  老爷子李朝阳即将过生日。因此老两口决定把在县城政府机关当科长的大宝、在北京闯荡的二宝,还有老闺女小菊叫回来,趁着给老爷子过生日、给智障的三宝聘媳妇的机会,把老宅子拆迁获得的18万元赔偿款的事说说。接到电话,大宝在媳妇玉荣的撺掇下,早早地回了家;二宝花1000块钱“租”了一个叫马艳红的女孩做“媳妇”,也于第二天一大早回到
家里;老闺女小菊没来,倒是因为小菊找上门来闹事的一个泼妇,把老两口气得半死。

  最终,满满一桌酒席摆好了,大宝、二宝才从三宝掏出的一张诊断书上知道,老爷子已经是癌症晚期。这个生日,可能就是一家人最后团聚的机会。

  至此,李老爷子再也瞒不住了,老泪纵横地说出自己作为父亲的担心,以及老宅子拆迁获得的18万赔偿费的分配方案……

  《磨剪子抢菜刀》

  相关评价

  据参加过审片的央视6套节目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片可比肩曾获日本第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最佳女演员奖的家庭悲喜剧《过年》,就像是身边邻家发生的事情,情节会一分分地触动观众的心灵,打动人内心最脆弱的神经。

  “草根作家”李铭

  主要作品

  《风中的驴子》、《民工二题》、《谷子》、《乡亲》、《喝酱油的父亲》、《血案》和《娘家侄侯赛寅》。2005年12月,他的短篇小说《幸福的火车》荣获了辽宁文学奖。

  “磨剪子、抢菜刀!”

  也许我们走在大街小巷,就能听到这熟悉的吆喝,而今天19时35分,一部名为《磨剪子抢菜刀》的电影将在央视6套“周末影院”上映。

  这部电影的编剧身份有些特别,他不是文坛大腕也不是网络新锐,他只是朝阳农村一名普通农民———李铭。

  打小喜欢编故事,灵感来了菜摊上练笔读书,死缠滥打到作家班学习,成为惟一拿着工资和稿费回家的学员,他在文学的道路上是———

  “幸福的火车”

  11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了朝阳市双塔区孙家湾乡平房店村马代沟村民组,李铭的家就在山根底下。李铭今年35岁,1米76的个头,方正的脸上,透露着辽西农民的淳朴和北方汉子的刚毅。

  据李铭介绍,他家兄妹7人。李铭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打工生涯———卖菜、做小工、当保安,还学了一手抻面手艺,当街摆小摊。

  李铭打小就会编故事,喜欢听评书,精彩段子倒背如流,复述起来绘声绘色。别人讲的故事到了他嘴里马上就添枝加叶,而且编得更“圆”。不论卖菜还是打工,他整天都在构思,满脑子都是故事,灵感来了趴下就写———进城卖菜时,他在菜摊上练笔读书;在建筑队打工,他在简陋的民工棚里努力学习写作知识。

  1993年他的处女作发表,是一篇小小说,平生第一次拿稿费,比娶媳妇都高兴,巨大的动力让李铭“疯魔”,他又先后在几十家报刊上发表100多篇小说散文。

  2002年,已在文坛锋芒初露的李铭幸运地被朝阳市文联推荐参加省文学院首届“新锐”作家班学习。那是他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出远门。

  按照文学院选取学员的标准,李铭都不符合条件:一是他只是初中毕业,不懂电脑。二是他没有发表多少有分量的作品。李铭跟文学院的领导苦苦恳求,死缠滥打,几乎是赖在办公室里。李铭提出:只要让他听课,可以不要证书,可以在校外居住。领导和老师被李铭的执著感动了,破格吸收了李铭为正式学员。

  刚巧文学院缺个看大门的,文学院领导为了帮助李铭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将其编为临时工,月薪400元。5个月后,李铭毕业了,得了2000多元稿费,成为惟一拿着工资和稿费回家的学员。同时,在文学院李铭系统地学习了庞杂的课程,长期以来处在混沌状态的李铭开窍了,开始“感知生活的温暖和疼痛”。

  一名老父亲的做法给了他很大的触动,从此李铭文风大变,立足平民,因为他知道自己就是个平民作家,只是为弱势群体而不断耕耘的———

  “风中的驴子”

  与最初的下意识创作、单纯描写个人经历和情感宣泄不同,几年后,李铭的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展示,探入到时代变革深层的底蕴之中。从城市打工一族的艰辛,触及到城市与农村观念的、道德的、文化的等诸多方面的碰撞。

  李铭说,一位大姐告诉他,她将年迈的父亲从农村老家接到自己身边,老人随身带了许多无用的东西,她很不理解。后来她看了李铭的小说《风中的驴子》,说一位农村老汉的儿子在城里当了副局长,把老父亲接来同住,老汉不舍得丢下朝夕相处的老伙伴———那头驴子,便牵着它进了城,结果闹出许多笑话,不得已又回到农村,最后老汉亲手杀掉了驴子。小说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为迁就陌生的城市,老人亲手结束了他熟悉并无限眷恋的生活。

  这位大姐受到触动,从此理解了父亲,她将父亲的破烂东西小心地收进地下室,哪一天父亲想要看一看跟随他半辈子的镰刀、铁锹、柳条筐时,她能快速地找出来,送到老人眼前。

  这件事给李铭很大的触动,他开始深刻地反思小说要怎样写、应该反映什么。李铭说多年前他曾写过一个短篇,讲一位局长如何反腐倡廉,现在看来实在可笑,那时候自己见过的最大领导就是工程队队长,根本不了解局长的生活,这样生编硬造出来的作品,怎么能真实感人?而自己熟悉卖菜人、打工者的生活,为什么不写他们?

  从此李铭文风大变,立足平民,反映弱势群体的感受,所创作的30多个短篇多为描写平民生活的,打工妹、小商贩等众多形象成为他作品中的主人公,描绘他们的喜怒哀乐、理想追求、生活境遇,差不多出来一篇即受到关注,评论界将其定位为“平民写作”。

  “草根作家”终于成名,由他担任编剧的影片《磨剪子抢菜刀》在国外受到好评并在国内进行公映。从一位普通农民到一位编剧,李铭成功地跨越———

  “飞翔的锅炉”

  “我只是‘草根作家’。”李铭这样评价自己,“草根虽然平凡甚至低微,但他们是最广大的一群,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更无权利忽视他们的存在。”

  2005年对于李铭来讲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年。5月份,因为优异的创作成绩,他被辽宁省作协聘为合同制作家,从农民成为一名专业作家,也是我省惟一的一位最年轻的农民签约合同作家。

  李铭说,他看到什么东西都很好奇,比如看到居民楼里伸出的土烟囱,就想知道这一扇扇紧闭的门窗后面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也因此,他创作的反映平民生活的短篇小说《飞翔的锅炉》发表在2005年的《鸭绿江》杂志上不久,受到了北京影视导演宁敬武的注意,宁敬武决定将故事搬上银幕,于是聘请李铭担任编剧。

  本片原本定名为《生日》,但由于李铭在剧本中赋予角色“李朝阳”磨剪子抢菜刀的手艺,后来才被更名为《磨剪子抢菜刀》。

  该片由北京一声春雷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06年出品。故事被导演宁敬武拍成胶片电影后,在由芬中文化教育和技术交流协会主办的中国电影周上,作为开幕式影片首先跟欧洲观众见面,受到芬兰观众和美国《综艺》杂志的好评。10月份,该片还曾在国内进行公映。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李甜香采写

  对话李铭

  “我的偶像是何庆魁”

  记者:听说你去年10月份,被朝阳市群众艺术馆聘用为创编室调研员,每月工资600元,现在辞职不干了,为啥呢?

  李铭:以前我是在土地里“刨食”,后来被城里单位聘用,确实很兴奋,也感到很体面。可后来,在那里工作了11个月后,我觉得很不适应城里的生活,总觉得离开了土地,就像没了“根儿”似的。因此,我在今年10月份,辞职回家了。

  记者:那你爱人赞成你这么做吗?

  李铭:起初我爱人不赞成,毕竟在城里能旱涝保收开工资了,另外她觉得自己在村里人面前有脸面,但现在她还是支持了我。

  记者:你心中有偶像吗?

  李铭:我的偶像是何庆魁老师,我们都是农民出身,都有一种朴实的情感。他写的作品大都是反映农村的题材,我都非常喜欢,尤其是他创作的电视连续剧《圣水湖畔》中扮演“六婶”的演员王素云,现在在《磨剪子抢菜刀》中,主演王树芬这个人物。

  记者:你现在还在创作作品吗?

  李铭:是的,我又用了1个月的时间,写完了一部以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题材的电影剧本,现在剧本已经通过了,马上就要投入拍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