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变废为宝,“点金石”在哪里? 本报记者 宋鹏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09:01 解放日报

  

变废为宝,“点金石”在哪里?本报记者
变废为宝,“点金石”在哪里?本报记者
正值秋收,市郊一些地区的田间地头,又见火光熊熊、狼烟四起,留在田间的秸秆被点火焚烧。记者昨天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上海郊区尚有60万吨至80万吨秸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其中大部分被付之一炬。

  “72变”不缺技术

  废弃物再生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曾有人断言:废弃物利用将催生出未来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正是认准了这一点,科技领域研究先行,各种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层出不穷。

  以秸秆利用为例。秸秆由草变宝,技术已经十分成熟。首先,秸秆可以变乙醇。华东理工大学颜涌捷教授负责的国家863重大课题———“纤维素废弃物制取乙醇技术”,已经可以从7吨至8吨秸秆中提炼出1吨燃料乙醇,如果普通汽油中加入10%到15%的燃料乙醇,燃烧效果仍同汽油一样;如果改一改发动机,燃料乙醇就能代替85%的汽油。去年,年产600吨乙醇的中试示范生产线已在上海奉贤完成。秸秆还可以发电。2吨秸秆的热值,相当于1吨煤,目前我国可作为能源用途的农作物秸秆近3亿吨,至少可替代近1.5亿吨煤炭。此外,秸秆还可以发酵“生”气、制成人造板材、新型轻质墙材以及造纸等。

  秸秆再生利用路路通,但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7.2亿吨秸秆,大约40%还田作肥料,剩下的大都一烧了之。记者从市农委了解到,上海目前年产秸秆200万吨,经秸秆还田、有机制肥等渠道,消化了60%,但焚烧现象还是时有发生,亟需拓展更高层次的循环再利用渠道。

  “拦路虎”不少

  有技术却无法“72变”的,何止秸秆?记者昨天从市工业经济联合会获悉,上海在钢铁、石化、造纸、电力等多条“动脉产业”周围,都出现了小规模的废弃物再利用的实践。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上海废弃物再生利用的规模还比较小,技术水平还较低,投身其中的企业频频遭遇“拦路虎”。

  其一,法律政策滞后。随着电子产品加速度更新换代,大量的废旧家电处理便成了一大难题。今年年初,有关部门曾提出,年内在上海建立10个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商店。时下已近年底,一个也没有开出来。为什么?上海电子产品维修服务协会常务副会长俞金标告诉记者,当他们将资金、方案等全部准备齐全后,却在工商注册环节被卡住了。有关负责人解释说,目前在企业性质的大类中,没有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这一项,因此无法注册。

  其二,生产线“吃不饱”。废弃物是再利用的源头活水。由于回收网络不健全,投身其中的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遭遇到生产线“吃不饱”的困境。伟翔环保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琴华告诉记者,他们拥有世界前沿的电子废弃物再循环技术,可以从报废电脑、手机等电子垃圾中分离提取出有价值的贵重金属,每年可处置电子垃圾1万吨。然而,公司自去年9月建成投产至今,一直“缺米下锅”。上海飞轮有色冶炼厂是本市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含铅废弃物回收利用企业。2000年,该企业投资6500万元从澳大利亚引进国际先进设备,专门从事废铅处理,年处理能力为4万吨,全部实现无污染再生产。6年过去了,飞轮有色冶炼厂门可罗雀。厂长顾秀峰说,因为缺少原料,一年中大多数时间企业都处于停工状态。

  其三,企业融资难。若科学利用废弃物,避免再生过程“二次污染”,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环保设备,采购清洁原材料,使用清洁能源。资金哪里来?企业融资难,不仅使再生利用企业无法壮大,也会进而影响整个产业发展。上海挪亚环境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为造纸污泥废渣找到了出路,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但企业扩大规模时遭遇了资金瓶颈,最终不得不将复合填充剂生产线拆迁至外地。

  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孙环葆指出,上海发展循环经济,较注重源头的清洁生产,大部分采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和企业内部物料循环的模式,而对于变废为宝的社会静脉产业重视不够。社会静脉产业,是循环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社会整体循环角度,要大力发展旧物调剂和资源回收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环路。

  “大棒+胡萝卜”

  变废为宝,是国际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种优选模式,其核心是以最小的资源代价发展经济,以最小的经济成本保护环境,本身是具备竞争力的。目前,循环经济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专家指出,要真正调动起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棒”和“胡萝卜”缺一不可。

  废弃物“蝶变”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某种意义而言,政府是变废为宝的第一推动力。政府应对废物再利用企业“另眼相待”,为新兴的、符合发展方向的技术适当买单。今年10月,日本关西生物质公司在大阪建立的生物质乙醇工厂开始试运转。该工厂通过特殊的生物菌发酵,可将建筑废弃木材、甘蔗渣、秸秆、木屑、树枝等废弃物转化成乙醇燃料和其他化学原料。据该技术研发公司———月岛机械株式会社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厂总投资额相当于4亿人民币,除企业投资外,还有一部分日本政府专项补助。

  明确的产业政策引导,完善的法规制度保障,以及严格的考核,是最好的“大棒”。发达国家的大棒政策值得借鉴。在废弃物再生利用方面,他们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德国于1996年通过了世界第一部全国性的《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明确了产生垃圾的企事业、工厂及消费者对最大限度避免垃圾的产生,垃圾的回收利用和合理处置负有法律责任。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先后颁布实施了“资源回收利用法”、“省能源、资源回收利用支援法”、“容器包装再生利用法”等,强化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此外,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法规政策,提高废弃物处理的准入门槛,建立资格认证体系,将“只淘金不治污”的作坊剔除,对治污技术到位、治污成本到位的企业,给予免税、补贴等政策扶持。据悉,浙江已开始这方面的尝试,实施了《浙江省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试点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部队以及中央在浙单位等淘汰或报废的废旧家电,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律由试点企业或由其委托的回收企业(站、点)统一回收;凡由政府采购的,淘汰或报废后应无偿交给指定的回收企业。

  要真正调动起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棒”和“胡萝卜”缺一不可———

  秸秆,被称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能源。在世界能源危机四伏的背景下,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的秸秆焚烧为何屡禁不止?专家指出,在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秸秆”现象绝非偶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