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连发女研究生跳楼事件 专家称因压力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14:55 新民晚报 | |||||||||
10月27日和11月13日,仅半个月的时间内,本市某高校连续发生女研究生跳楼身亡事件。 跳楼源于心理问题 第一个死者是历史学博士生,姓周,38岁,来自陕西,离婚后考入这所名牌大学,今
第二个死者来自安徽,是今年刚刚考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硕士生。据学校心理咨询老师介绍,这个女硕士生近来一直神情恍惚,医院诊断她为严重忧郁症,学校作出让她暂时休学治病的决定,这几天正在办理休学手续。没想到,她突然从学校文科大楼跳下。 学业求职婚恋压力大 一所高校不出半个月,连续发生女研究生跳楼自杀事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记者分别采访了复旦大学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主任肖永春和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张海燕。 肖永春说,每年,复旦都对新入学的研究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表明,研究生患心理疾病人数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最新一次调查发现,研究生有严重心理障碍,需进行心理干预的占0.3%——0.5%;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占5%——10%;感觉心情郁闷的占20%。目前的情况是,研究生比本科生的总体心理状况显得更弱,这是因为,在学业、求职、恋爱婚姻等各方面,研究生承担着比本科生还要大的压力。 华东理工大学近期对1700多名06级研究生进行了一次心理普查,得出的统计数据与复旦基本一致。张海燕认为,研究生的心理调整其实还不如本科生,这是眼下高校中需要面对的问题。“研究生的学习环境与本科生不一样,他们没有班级的概念,宿舍基本是1至2人居住,平时在学校除了和导师交流,周围的朋友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团体观念较差,容易孤独,而在发生心理危机时,缺少更多的人可以沟通。” 两位高校心理咨询专家认为,需要为研究生设置“心理防线”,关爱他们的心灵。据介绍,复旦目前正在研究生中培训心理辅导员,让部分研究生学习心理学知识,让他们走进同学中间,成为那些孤独学生的朋友。华东理工则在研究生招生复试中,引入心理测试题,掌握研究生的总体心理状况,在关键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干预。 媒体不宜过分炒作 两位专家还提出一个观点:虽然大学校园中部分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但是,这个比例与社会其他行业相比并不算高,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不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不能因为个别自杀案例,就作出“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低下”的结论。 张海燕说,每次有研究生自杀,部分媒体和网络就会大肆炒作,说什么“‘自杀’成为高校流行词”、“某某学子自杀戳痛中国教育软肋”,乍一看,好像大学生研究生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其实,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张海燕表示,目前校园内的心理问题预防还是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过分渲染自杀案件,会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相反作用——有时学生看到了相关的报道,会有心理暗示。(本报记者张炯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