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九千万封平信只有一成是“家”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9日01:58 青岛新闻网-青岛早报

  

九千万封平信只有一成是“家”信
邮政部门近日上调信函业务资费市民反映冷淡早报记者探访电脑时代谁还在写信

  国家发改委、国家邮政局日前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11月15日起上调信函明信片业务资费。面对邮资“涨价”,记者采访多名市民,他们均称因为很少写信,调整邮资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而邮政局工作人员也表示“私人信件不到平信总数的一成。”鸿雁传书,在市民生活中是否已经成为历史,还有什么人通过手写书信联系,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8900多万封平信

  九成是商业信函

  “有时间多给我写信。”这句话在10年前还经常出现,每当家人、朋友分别时总要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可随着互联网、手机的普及,电话、手机短信、E-mail、QQ、MSN及刚开始试用的3G手机成为市民主要的联系方式。一句话的消失,折射出市民生活方式的变更。

  记者昨日从邮政部门了解到,2005年全市寄出8900多万封平信,今年寄信数量也在这个数字左右,但其中大部分都是商业信函。像银行的消费清单、商场寄来的促销宣传单,不少市民一年可以接到几十封,虽然没有具体统计过确切数字,但据邮政部门工作人员统计,它们的数量最少占到邮政函件业务中的九成,而私人信件的数量“很难超过一成”。

  儿子在天津工作

  母亲每月写封信

  11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市南区一家邮政局,该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这里平均每天可以收到七八十封信,但很少看到私人信件。当天下午5时30分,记者随邮政人员一起打开邮筒,发现当天收信40封,但只有3封是私人信件,其他均为各单位的公函。

  “现在来我们这寄信的基本都是老人。”邮政人员告诉记者,老年人还使用手写信,一是多年的习惯,二来他们多数不会使用互联网等新工具,另外还有些老年人表示,给在外地的儿女寄封手写的信,能让子女感觉更安稳。

  11月16日,记者在邮局前碰到来送信的黄女士,她告诉记者,因为26岁的儿子在天津工作,所以她每个月都写封信寄给儿子,有时一封信要写三四天。黄女士告诉记者,儿子基本隔三差五就往家打电话,但从来不愿写信,有一次她为此发了牢骚,儿子“被迫”写信回家,中间还寄回一封打印的信,最后慢慢又不写了。“现在的年轻人,恐怕没几个愿意写信的。”黄女士认为,这是通讯方式发展造成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