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敢吃“大螃蟹” 邛崃农村悄然巨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9日02:59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采访手记

  农业、农村、农民,不仅负载着历史的厚重,更孕育着未来和希望。多少年,渔樵耕读,一代代邛崃人别无选择地在润涸相间的土地上插满稻谷和麦香。但他们心中总企盼着
这片沃野,这无数纵横山川,能演奏出不再苦涩的新乐章。

  2005年,华章正式奏响。邛崃古老的土地,迎来了一个春风杨柳的季节——该市同时成为全省“金土地工程”试点市(县)及成都市土地整理重点市(县),邛崃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把土地整理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法宝,迅速启动以羊安镇、卧龙镇为典范的大规模土地整理,从而开启了邛崃历史上一次性投资农村规模最大,投入资金最多的土地整理大幕。

  一项重大工程的推进,常常预示着某种全局性变革的深入。一年后的11月16日,当笔者再次走进卧龙镇杯金村时,不由得惊讶地发现,该市以土地整理为助推利器,使新农村建设在这里已特色凸显:当时的红土地,如今已经摇身变成邛崃农村里屈指可数的新型社区,气派的川西二层民居依次排开,和常见的山村风貌不同,这里的道路没有泥泞。整洁的房舍、崭新的户外健身设施,让同行者赞叹不已。但让人惊叹的不止是村容,更是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心境。杯金社区熊书记难掩内心的欣喜:“我们社区正在招募保洁队员,专人负责清扫卫生,这个还只是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头”。

  是的,透过杯金村这一微小缩影,我们仅仅不过是对邛崃全市土地整理管中窥豹;邛崃人前行的脚步没有停歇,我们关注的目光就从这里延伸!

  蓄势与攻略

  11月16日,秋日的阳光在炙热中凭添了一份暖意。放眼邛崃市一个个项目整理区,一片片平整的土地层叠递进,纵横阡陌;一处处梯田,台位清晰,绵延山丘;蓄水池、排灌沟渠自成体系,呵护着泥土的浸润与干涸;平整的田间道路向四面延伸,改写了过去人机难以入田的历史;各具魅力的中心村,畅洁绿美的水泥路,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给人以无穷的田园遐思,心中更为邛崃人的智慧和气魄而嗟叹。

  2006年以来,邛崃市委、市政府以“三强市”为目标,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将土地整理作为该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奋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富市、旅游兴市”战略,并狠抓“五龙出海”的强力抓手和重要载体,重点推进。根据该市敢吃“大螃蟹”式的土地整理方案,全市从2005年至2010年,土地整理项目涉及19个镇乡288个村36.5万人,约105个项目,面积共计94万亩,其中现有耕地面积43万亩,预计新增耕地面积13万亩。投入资金8—10亿元,整治沟渠约1600公里,农村道路约1460公里,新建机械化生产道路130公里;桥涵980余处;新建蓄水池约1600个,开发荒草地4800余亩,河滩地2200余亩,整治农村聚居点用地2万余亩;可节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13000余亩,废弃地复垦约1500亩;整理现有耕地43万亩。搬迁农户3万余户,新建农村新型社区120余个,聚居点200余个……

  土地整理潜力有多大?

  成都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较大,主要为农村居民点用地。95%的农村居民都是以自然村落或单户独居,点多面广,林盘面积大,设施不配套。据统计,成都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达150万亩左右,人均占地149平方米。通过土地整理,到2020年人均可降至108平方米,全市可腾出42万亩土地,其中80%都可以整理成耕地。

  另一方面,现有耕地存在田块过小过多,田块不规整,田埂和田间道路占地较多和中低产田、土占比重大等问题。据典型测算,成都市平原地区农地整理的新增耕地率可达10%左右。按2003年土地利用现状统计,成都市现有耕地面积645.89万亩,如经整理,可新增近65万亩耕地。一系列数据充分表明,土地整理的潜力巨大,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

  挥舞龙头 集约大整理

  正是在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巨大的背景之下,邛崃市委、市政府将其列为加速该市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项目,并于2005年就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总指挥长,国土、农发、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的协调管理。该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了“土地整理办公室”和“土地整理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各项目区则成立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指挥部及相应的领导小组,并将土地整理项目列为专项目标督查,层层落实责任,严格奖惩,与各镇乡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明确的责任体系,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镜头

  “从土地整理开始的那天起,周末和节假日几乎就跟我们绝缘了!”说起自己的工作,邛崃市国土局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不说忙的。土地整理的规划出台,靠的就是工作人员下村走访与当地村民面对面地沟通,交流意见,路怎么修,沟渠怎么改道,效果图专题设计图的出炉决不是凭空臆造。因项目是以村为单位,全市20个乡镇里所涉及到的村落,都成了工作人员常去的地方。由于该市国土资源局与水利局、交通局、农发局、规划建设局等部门及各镇乡通力协作,形成了“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合力格局。有些村的群众开头不理解,他们就组织项目区干部群众代表参观蒲江复兴乡等地土地整理和“红砂村”、“幸福梅林”等城乡一体化建设亮点工程,让群众去那里真切感受土地整理的好处。针对部分心存疑虑,情绪抵触的村民,项目区镇村干部则挨家挨户用诚心和耐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次,两次,三次……直到“金石为开”。

  专业管理 护航“金土地”项目

  由于邛崃市是我市实施“金土地”项目最多的县市,因此涉及到的土地整理专项资金数额巨大,约10亿元人民币,目前已实际投入近4亿元。为了保证这笔资金能够专款专用,发挥最大功效,他们实施了项目启动后按工程进度支付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土地整理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者,为资金的流向把好关。同时,各相关部门也派驻专业人员参与土地整理现场监管工作,定期召开项目建设会议,寻找工作中的不足。

  截至目前,在该市首批开工的16个“金土地”项目中,已有10个土地整理项目顺利通过省国土资源厅综合验收,除1个项目在建外,其余5个项目均已进入验收阶段;同时,今年该市又新增17个项目即将开工。而首批16个土地整理项目已共完成土地平整工程115109亩,约完成工程量99.9%;完成农田水利工程382904米,约完成工程量的100%;完成道路工程216344米,约完成工程量的100%;共规划农村新型社区26个、聚居点17个,让4520多户农民搬进了漂亮的新居。

  变革生产方式 农民持续增收

  “通过土地整理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这是土地整理的出发点,假若没有产业支撑,没有形成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住在花园洋房里又能怎样?”卧龙镇一位负责人认为:“能解决好农民的就业增收问题,新农村建设才算成功!”

  在卧龙镇采访的当天,我们正好遇见邛崃市人事局的同志,他们此次前来,正是准备在杯金村社区里举办就业技能培训。他们说,土地整理后,在相继形成的新型社区里举行这样的培训会是常事儿,因为这里聚集居民比过去容易很多,培训起来也方便了许多。

  除了通过培训不断加大就业力度外,邛崃市还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业收入和引入农业产业化项目带来土地收益的方式,使农民增收,农民也可以转化为农业产业工人,充分享受到通过土地整理得到的实惠。

  镜头

  “大爷 ,茶叶地里套种刀豆收益如何?”“比种其他的收入多多了,刀豆可以种两季,一亩地刀豆一季可卖1800多元。”正在刀豆基地采摘刀豆的杯金村一组村民张大叔停下手中的活,指着脚下的半亩土地高兴地说道,“这段时间,我地里每天可采10多公斤刀豆,要卖七八元钱呢”。据悉,通过茶地套种,邛崃刀豆基地已经扩展到4000多亩,仅此一项,农民就可增收近4成。土地流转后规模化经营带来了切实的好处,增收让这里的农民都笑逐颜开。

  在羊安镇汤营村,笔者遇见62岁的陈方安正在田里修剪水果黄瓜多余的枝叶。陈方安和村上另外一位老人要管3亩黄瓜地。“我们两个人每人每天20元。一个月只需在地里干20多天。”他说:“现在我算是农业公司的工人,还有1亩多地入了股,我还是公司的股东。”“你问我现在一年能挣多少?以前,一亩地种粮食一年500多元,这还没有把人工刨除在外。现在入股1亩地,一年保底有450公斤黄谷,大概是600元;工资一个月大概500元,公司说有了利润还要分红,肯定比原来挣得多。”

  看来,他们现在一个月的收入相当于过去一年的总收入。在邛崃采访的几天里,笔者深切感受到,通过土地整理,该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催生了广大农民们新的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革。

  汤营村支书胡桂全称,汤营虽然在远郊,但3500多人、2700亩地,还是人多地少。村上完成土地整理2300多亩后,以前很多分散的小田并成了大田;再有就是204户村民搬到了镇上新区集中居住,他们大都脱离了土地,开始从事二、三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像以前那样单家独户种粮食,种得再好收入都有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打独斗”的农民根本无法成为市场主体。于是,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中,他们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抓住农业产业化这个核心,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搞现代种植、养殖业,依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把大家集中起来面对市场。现在成立公司,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集体经济,就是为了摸索致富的道路。只有通过多种形式增加农民的收入,逐渐让农民有了相当的积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会在充足的物质保障中,迸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新农村在实干中嬗变

  随着土地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邛崃市广大农村综合利用各种配套措施,促进农民由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快速对接城市文明。越来越多的农民住上了设施配套的小区,还当上了现代企业里的产业工人。土地整理在邛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已发挥出强力助推作用,切实成为一项惠及该市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规模经营 全力助推农业产业化

  近日,四川振鹏达食品有限公司的12个集装箱青刀豆加工品发往欧盟。从年初至今,邛崃市的这家农产品公司向欧盟出口产品货值已达600万美元。拓展国际市场,是该市实施“五龙出海”、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战略的一部分。刀豆的种植地卧龙镇杯金村村民李奇告诉说,土地整理后,村里发展规模化刀豆种植,比起过去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种植农作物,土地流转后由公司来统一管理种植,他们的收入更有保障了。

  基于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先天条件,邛崃市抓住被确定为成都市生猪、林竹和茶产业牵头市(县)的契机,大力发展畜禽、果蔬、林竹、茶桑、优质粮油“五龙”产业,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方式,走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现代农业道路。在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该市将土地整理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把土地整理后新增耕地,通过调整农民承包地的权属等方式,为农业的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并积极引入农业产业化项目,促进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

  在该市宝林镇,5000多亩被平整一新的土地,已有400亩发展成为标准化蔬菜基地,正在筹建之中的茶叶基地也赢得了茶叶生产厂家的青睐。在邛崃市卧龙镇杯金村,成都花卉公司雇佣的村民正在地里忙活,这片曾经无法耕种的沼泽地经过土地整理,已种下了500亩非洲菊。而在羊安镇樊哙村,在通过土地整理平整出来的土地上,村里则通过招商引资建起了养鸭场,发展规模化养殖。更让这里村民们高兴的是,邛崃市兴农农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要对养鸭场的项目实行“风险投资”,以最大程度保障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

  据悉,目前邛崃市年销售收入达 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龙头企业有2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7家。该市在确定龙头企业与产业对接、龙头带产业的原则下,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和优势产业实行政策倾斜。市上落实专项资金500万元扶持龙头企业,并实施3个百万财政资金支农项目,撬动1万亩标准化茶叶基地、1万亩无公害蔬菜、1万亩丰产速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投入100万元财政资金建设畜禽质量保证体系和畜禽养殖风险体系。同时,该市引进农业开发项目资金2亿多元,到2007年底,“五龙”产值预计将达到38亿元。

  “汤营模式”解难题 探寻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新机制

  “看邛崃,因为这里的做法有新意,甚至具有一点方向性。”成都市主要领导不久前曾肯定邛崃羊安镇汤营村模式。在推进“三个集中”进程中,汤营村成立汤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击破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坚冰。

  去年10月,这个村的村民在政府的支持下,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组建了汤营三联农业公司,整合土地资源,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在新华社的通讯中,他们的做法被称为“汤营模式”。汤营村村支书胡桂全认为,如果没有实行土地整理项目,汤营是不会有今天的。正是实施了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的一部分调整给农户承包,一部分则留作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目前,依托土地整理,羊安镇积极探索了一条创新土地流转、发展股份农业和租赁农业的发展道路。在汤营农业公司之后,又有来龙、仁和、樊哙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相继成立。目前,汤营、来龙农业公司已有入股农户716户,农户和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入股面积达1560多亩。全镇引进业主进行规模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其中,“早春红玉”西瓜规范种植基地4000多亩,蔬菜种植面积2000多亩,花卉苗木、食用菌等1500多亩。

  “村民成为公司股东之后,将会获得三方面收益:每亩每年有450公斤黄谷做保底收入;入股的农户可以获取务工工资;汤营公司当年经营利润的一半用于分红。目前,汤营公司已与汤营村506户签订入股协议,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已达1060亩,占农户承包土地经营面积的45%。”胡桂全谈到公司如数家珍。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汤营这个农业村创新了农业经营方式,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只有解决好“钱从哪里来”,才能最终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从汤营村的发展我们看到,帮助村上找到有力的产业支撑,帮助农民找到稳定增收的途径、让农民尽快致富,加快他们融入城市的进程,其实正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土地整理切实发挥实效的体现。

  生活方式之变 村里人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如果不是亲见,笔者很难相信眼前的气派小洋楼是卧龙镇杯金社区居民的新居。这些川西二层小洋楼整齐地一字排开,一眼望不到尽头。而投资80多万元修建的三层居委会大楼成为了这个社区里最惹眼的建筑物。在这栋大楼里,卫生所、物业管理所、纠纷调解所和社区事务管理机构融为一体,真正方便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杯金社区熊支书带着笔者来到村委会楼顶,俯瞰整个社区,只见处处透着绿意。据了解,整个社区的绿化率已经达到30%,意味着这里比邛崃城区许多居民院落的绿化覆盖率都要高。

  杯金社区的马大姐坐在自家客厅的真皮沙发上喜不自禁道:“土地整理前自己是不相信有一天能住进这样的房子……现在,不仅儿子可以到社区里的标准篮球场打篮球,节假日,坝坝电影还在那里上演。”熊支书高兴地介绍说,11月1日起,社区已开始每家每户收卫生费,专门成立物业管理所负责保洁工作。据他介绍,杯金社区的土地整理从去年6月正式启动至今,已完成新增耕地约1400亩;本着自愿原则,370户共1300多人迁入了新型社区。

  而在宝林镇广岩村,布满山坡的独幢别墅式新居吸引了笔者的目光。这是广岩村土地整理后的农民聚居点,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的房屋,为广岩村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谋划了美好的蓝图。在邛崃,土地整理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土地再造,而是要利用此次机会,彻底打破农村居民过去的居住方式,让他们享受到有机对接的城市文明成果。

  土地整理,同时也带来了生产条件的极大转变。笔者在卧龙镇杯金村看到,新建好的u型渠里,用来灌溉的河水正欢畅地奔向田地。一位正在地里劳作的农民还兴致勃勃地带着笔者来到村里新建好的蓄水池参观。他说,过去要建个蓄水池,村里要商量好多天,现在借着土地整理的东风,蓄水池已建了两个,天旱的时候,再不怕没有水浇田了。农田水利设施的新建造福了农业生产,而田间道路的铺设不但方便了农产品的运输,也方便了从事生产的农民生活。刚走进临邛镇荷花村,我们就看到新修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村子的尽头。听说过去要踩着泥路下地干活的农民朋友如今也可以骑着摩托车直达田边。一位正在忙活的大叔说:“现在货车也可以开到地跟前,要卖东西方便得多了!”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市已在土地整理的同时,完成农田水利工程u型渠245217米,浆砌沟128681米,新修蓄水池62个,铺设田间水泥路129338米,碎石路73644米,新建桥(涵)414座。

  环境舒适 民福院里老人安享晚年

  深切感受到居住方式变化的不仅仅是广大农户。针对那些土地整理项目中涉及的五保户、特困户和残疾人困难户,因政府补贴的钱不够新居建设,而他们自身已无力承担多出的部分,羊安镇便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在该镇新城区修建起漂亮而宽敞的民福院。

  笔者找到82岁的赵玉廷大爷时,他正和七八位老人围着桌子晒着太阳,玩着长牌。与这些大爷一样过上惬意生活的,在邛崃市羊安镇仁和社区共有43人,他们都是当地的五保户、特困户、残疾户和困难户。这个院子是川西民居院落构造,联排的平房,共有40多间,每户门前都种着树木,在赵玉廷大爷分得的房间里,他的老伴、76岁的张玉华正和另一位太婆摆龙门阵。看见有人来,张大娘起身带客人参观她的新家:两室一厅的新房,她和老伴一人住一间。卧室里是政府出资添置的柜子和床,从床垫、枕头到被子,都是政府给新买的。客厅里也是政府统一给他们买的桌子、长椅。房里还有卫生间和杂物室。“大娘,新家和旧家比起来哪个好?”笔者问她。“当然是这儿好哦!”虽然刚搬进来1个月不到,张大娘却已经完全喜欢上了这里,“我和老头子以前的房子是木头房,冬天透风,夏天漏雨,我们老两口都一直没精力打整。”据介绍,邛崃市计划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在前进等20个村都将配套建设民福院。

  本版采写 李丰谷 王晶 摄影 李军

  后记

  这次采访的遗憾在于,我们的时间与视觉都存在局限性。土地整理为邛崃市已经带来和即将带来的历史性巨变,涉及到该市36.5万农民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而我们的笔今天能捕捉到的,仅仅只是智慧而勤劳的邛崃人的点滴印记,只是他们坚实脚步前行时所留下的零星足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