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武汉出现“情侣去死团” 宗旨反对低级情爱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09:26 金羊网-新快报

  男女相爱、结成情侣,原是人类社会正常现象,但有些人偏偏对情侣“眼红”,要高呼“情侣去死”!“情侣去死团”又名“情侣去死去死团”或简称“死死团”,源于现代日本,是由独身青年和一些对当下“物欲爱情”不满的情侣组成的小团体。“死死团”宗旨在于反对带有浓烈金钱味道的情侣约会方式,和为炫耀故作亲密的行为,在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比较流行,11月11日在武汉公开亮相的“情侣去死团”在中国大陆还是第一个。

  “情人去死去死团”整肃低级情爱观

  “情人去死去死团”这种近年来在网络上蹿红的特殊团体,散播着反情侣、反恋爱文化等颠覆主流价值观的言论。但“去死去死团”这种团体,在社会的演化过程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及必然性。

  现今社会的媒体总是不时歌颂着“爱情万岁、情爱无价”的价值观,企图塑造出一种“自由恋爱、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假象。而我们应该从更客观的的角度去探讨这种文化所形成的背景,以及跟社会经济形态的关系。

  现代爱情充斥着物欲

  现今社会的情爱文化跟商品社会的形态有很密切的关系。越多人谈恋爱,自然可能会有越多人花钱去购买

情人节礼品,或是去灯光好、气氛佳的餐厅与情人共进烛光晚餐,或者一起去看电影、逛街、购物,或购买保险套、
避孕药
。总之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可能充斥着各种消费活动,而越多人谈恋爱也意味着消费活动越频繁。所以商人会透过媒体刺激或暗示我们要多去追求爱情,因为如果我们谈越多恋爱,他们就有越多赚钱的机会。

  媒体鼓舞着我们自由恋爱,种种如“想爱就爱,不要受到传统教条的束缚”“顺从你的渴望,不要过度压抑情欲”的现代爱情观,其存在并非意味着自由平等的恋爱环境真的来临了,脱去媒体冠冕堂皇的包装,它只是顺应了商品社会下的一种文化现象而已。

  爱情被工业化产量化

  因为对商家而言“恋爱越多,商机越多”,他们不但希望谈恋爱的人越多越好,还希望一个人的恋爱次数也越多越好,所以如“不对味就换一个”“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爱情观也应运而生。这种文化的压力越来越大,有越来越多人会担心,“我没有谈过恋爱或没有男女朋友,会不会跟不上时代、被视为异类?”有不少人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才去交男女朋友的。爱情在某种程度上,已被工业化、产量化,我们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自由。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我们被灌输并相信“人人都有恋爱的机会”,相比之下那些没有爱情的人经常被视为无能而低下。而当我们长期受到这种强势文化的压迫与异化,人性遭受扭曲,其反抗势力的产生也是必然的。

  “去死团”是人类情爱文化史上的大突破

  “去死去死团”这种团体就是联合被压迫的“阶级”(没有男女朋友的人)的力量向压迫他们的“阶级”(情侣、过度渲染爱情的媒体及商家)斗争。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存在着像“去死去死团”这种与主流文化背道而驰的异端分子,无论他们最终有没有达到他们原有的目的或理想,他们的存在都刺激着一个社会的革新与蜕变。如果一个社会少了这种异议分子,就形同失去了改革的活力,这样的社会易沦于极权化、单一化。所以“去死去死团”的存在代表着开始有人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及看待爱情这种东西,是人类情爱文化史上的一大突破。

  “去死去死团”不是反对爱情

  综上所述,“死死团”反对的是“商品化的虚伪爱情观和情爱文化”。而不是“反对爱情”。恰恰相反,每一个“死死团”员心中最渴望的,就是纯洁的爱情。

  “光棍节”高喊“情侣去死”

  11月11日,因为日期上有四个“1”字,所以一般被形象化地定义为“光棍节”。在“光棍节”当日,武汉市有30多名青年男女,身穿统一服装,在群光广场门口高喊口号反对“物欲爱情”,引来不少异样目光。在活动现场,“团员”们身穿黑色或白色T恤,高举写有“情侣去死”等字样的纸牌,站在群光广场空地上齐声高呼“情侣去死,死了都要爱”等口号,引来很多人围观。

  参与者“小狼”称,起初有人觉得这样挺神经,但过了一会,大家也都适应了,甚至许多情侣在听说“反对物欲爱情”的宗旨后也纷纷要求加入。

  对这群青年的“惊世”之举,众多路人表示不解。35岁的李女士称,“鬼晓得他们在搞么东西。”而路过此地的徐同学称,“光棍节”虽不是节日,但这样“过节”的确有几分新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学乔新生教授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特定的社会背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大家可以宽容点,另一方面也不可以抱着猎奇的心态,任其过度放大。

  “死死团”反对的是“商品化的虚伪爱情观和情爱文化”,而不是反对爱情。

  认识中国大陆“去死去死团”

  1.自由开放:“去死去死团”没有组织,由共同的感受维系。只要理解并认同支持“死死团”的基本观点和行为,即可算作“死死团团员”。“团员”的组成很复杂,在实际情况中,有些情侣也在团中。

  2.较少攻击性:中国大陆地区的“死死团”员绝大多数是在网络上宣泄对一些低级无聊情侣的不满,或者是身穿团服出入一些情侣聚集地以示鄙视。

  3.目标各异:相比其他地区以“反对低级无聊的情侣”为终极目标的“死死团”员来说,大陆地区的有些团员是因为感情受挫,通过在“死死团”员中寻求一种心理安慰和发泄途径;有一些是因为抱定了“自由单身”到底的观点,不愿交男(女)朋友;也有一些是反对腐朽的爱情观,赞美纯爱,以能够找到纯真的爱情为目标,也就是以“脱团”(脱离“去死去死团”)为终极目标。

  4.更深的意义:由于社会上日渐出现了一些不恰当的恋爱观和婚姻观(比如金钱万能等等),不少人被恋人所抛弃;另外男女比例失调,也增加了男性的交友成本和难度,这些都是存在的社会问题。

  “死死团”的存在,能让受到这些现象伤害的人有一个宣泄疗伤的场所,同时也是对这些现象的讽刺和反抗。另外,它也让一些立志单身不能为主流社会所理解的人有了一个可以交流的场所。

  什么是“情人去死去死团”

  “去死去死团”一词是最早出现于1972年由著名作家川内康范所推出的的日本超人影集《爱的战士———彩虹人(爱の战士レインボーマン)》的反派集团《死ね死ね团》。成员为二战中受日军侵害的各国受害者家属所组成,目的是为了叫日本人通通死光,以消他们心头之恨。后来由日本漫画《去吧!稻中兵团》(行け!稻中卓球部)借用了此名称,在漫画中是由前野与井泽组成,来破坏情侣气氛的胡闹团体。他俩经常驾驶着一辆从百货公司游乐场“偷”回来的熊猫车四处活动。

  “死死团”是由一群维护感情正义的好人组成的团体。打击虚假爱情,憎恨用情不专,憎恨爱作秀的情侣。

  “死死团”的10个关键词

  节日:耶(圣)诞节与农历七夕,并列为“情侣去死去死团”的两大节日。“死死团”员在当天的反情侣活动被称之为“圣战”。

  怨念:形容因为某些事情,没完没了地碎碎念,最后念到所有人都受不了的地步就变成了怨念。“死死团”员对情侣的声讨就已经成为了一种“怨念”。

  叛团:“去死团”员交了男女朋友的话,被称为“叛团”。

  死死主义:又名死死精神。抗拒肉麻主义思想,拒绝拍拖,甚至刻意拆散其他情侣。

  肉麻主义:肉麻主义有两种理解:一是由林语堂提出,指一种滥情的思想。二是指与死死主义对立的思想。

  失意体前屈:网络象形文字。它看起来像一个四肢撑地的小人,垂头丧气的样子。最常见的用法就是用在被甩(失恋)的时候。

  好人:指付出很多但被对方拒绝交往的人。通常告白得到回答是:“你是个好人,但是……”

  坏人:对异性不见得很好,但却有异性缘的人。

  好人卡:又称做好人牌。获得好人卡,即被人拒绝而成为“好人”。

  发卡:用委婉、公式化的方式拒绝对自己很好的追求者。除最常见的好人卡外,还有朋友卡(告白被拒绝“我们还是做朋友吧”)、亲友卡(告白被拒绝“我把你当我哥哥一样”)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60,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爱情观”的相关新闻
野蛮女生横行校园 错误爱情观念成少女施暴诱因 (2005-12-05)
时代性情的背后:影响现代爱情观的十大人物 (2005-01-10)
“快餐式”恋爱蔓延校园 大学生爱情观令人担忧 (2004-09-17)
巨人热线征婚 女大学生天真爱情观吓怕巨人 (2002-06-21)
南方都市报:走进白领 感受婚姻爱情观(附图) (2002-05-20)
新浪网四地华人爱情观调查结果公布 (200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