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海鸥监护需改版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10:14 云南日报

  除了希望丰富爱鸥内涵的意识,有人还指出,在翠湖,除了颇受争议的鸥粮销售摊点,20多年来海鸥并没有给昆明带来其他产品,甚至像“海鸥明信片”这类最为普通的旅游商品都难以见到,海鸥产品资源开发几乎为零,旅游部门几乎没有将冬季观鸥作为昆明的一项旅游资源来开发。有趣的现象是,有报道称,成都的的哥专门组团来昆投喂海鸥,享受西部南方城市很难见到的自然景观。

  在记者看来,谁来担当海鸥监护人,提出的是海鸥事务的整体管理和组织问题,如果仍然局限于科普层面的保护,局限于关注海鸥生存问题的思路,在海鸥入春城22年后的今天,已经远远不能体现这一城市文化现象和园林景观的含义。应该说,海鸥在城22年,许多科普层面的基础研究大体定性,应该转入城市文化和园林景观层面的思考和开发,比如城市发展、气候及市民活动对海鸥在城现象的影响等,但我们似乎并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

  当然,从政府层面来,如何看待“海鸥在城”,如何管理和开发好这份“资源”,需要创新思维和创新的操作手法。今天,公益如何组织、科研课题如何确定,包括社区及社团在内的参与层面如何扩展,都需要用一种开放的态度来考量。在昆明人对海鸥日益深厚的感情面前,在昆明人发现这份风景和感情日益难以割舍的今天,在昆明人感受到海鸥风景并非天赋而至,而是需要加以精心呵护的今天,海鸥监护的思维有必要重新命题与思考,监护者的智慧有必要改版升级。(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