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四川农民深山里自造直升机 称会加入自己的思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05:12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四川农民深山里自造直升机称会加入自己的思想

杨晓冬和他的直升飞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从来没有见过真正飞机的杨晓冬却想造一架直升飞机!在天全县大寨乡的深山里,经过一年的敲敲打打,他亲手设计和制造的直升机已初具雏形。“我不是完全仿造世上已有的……” 杨晓冬说,此举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为了让飞机上天,而是为了验证自己的设想:直升机的尾桨噪音大、耗能高,能否在尾部用垂直的机翼来代替?

  看个稀奇 寻访:深山里有人在造直升机

  昨日,记者赶往天全县大寨乡张家村,寻访到在家造直升机的杨晓冬。 “你们来晚了,我已经把它拆了……”34岁的杨晓冬的个子不足1.6米,深蓝色的衣服上满是油污,他摩挲着门边3块长达5米的直升机旋翼,一脸的落寞。不过据村民说,就在几天前,杨晓冬还向电视台记者演示了飞机的发动过程,“直升机喷着黑烟,螺旋桨转得飞快,把周围的草全吹趴下了——可惜没飞起来。”

  杨晓冬将此解释为螺旋桨的转速不够,因为经济窘迫,他采用的是用于东风车的410

柴油
发动机
,实际180转的转速离他所期望的400转差了一大截,“我以为花三四千元就能飞起来,现在都花了8200元了……”

  目击:直升机雏形深陷地里

  杨晓冬因陋就简,飞机旋翼的扇叶由钢架支撑,里面填充着泡沫,外面则由广告布包裹。在离他家50米远的一片空地上,直升机的主体部分已经停放了两个多月。杨晓冬还未来得及做外壳,发动机镶嵌在由钢条焊接而成的框架内,远远望去已经初具雏形。仔细打量,被发动机挡住的地面长了青草,而与地面接触的钢管几乎完全陷了进去。

  “飞机驾驶员就坐在这儿!”本来十分拘谨的杨晓冬站在架子上,突然变得神采飞扬起来,他指了指脚边的3个手柄,称它们分别操纵着侧飞、前进和升降。在他的操纵下,连接手柄的一系列零件果然连轴转了起来——尽管旋翼已经卸了下去,尾部还没装上来,杨晓冬说,如果直升机的各个部件安装好,将长达10米,重达700公斤,其中发动机就有300公斤重。

  造得辛苦 行动:准备7年后开造直升机

  其实,杨晓冬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飞机。他对直升机的钟情始于高中年代,那时他经常在课余看录像,“美国枪战片里的直升机热别威风”。直到他后来成为了一名熟练的车工后,才有了亲手造一架直升机的念头,并且这样的念头越来越强烈,“这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因为车工跟零件打交道,我就可以自己组装嘛!”

  从1998年起,只有高中学历的他自学了《航空燃气轮机原理》《直升机手册》《空气动力学》《飞机总体设计》等书籍。经过长达7年的准备,2005年10月,杨晓冬开始动手制造直升机。

  感动:年迈父母支持他造飞机

  “他的脑壳是不是有毛病哦?”一开始,许多人对杨晓东的这一举动议论纷纷,只有弟弟杨雪冬无条件地支持他。32岁的杨雪冬经营着一个修车铺,每个月有一千多元的收入,他不仅要供养两个孩子,还要在工作之余回家给哥哥帮忙造直升机。“其实人不一定不愁吃不愁穿才活得精彩、开心。只要他心里有个目标,哪怕这个目标不能实现,只要努力了,都活得很精彩。” 杨雪冬如此解释哥哥的“疯狂”之举。

  为节约开支,杨晓冬每次出去购买材料总是饿着肚子回家,加工零部件总是自己动手做;为了省来回7元的车费,他每次到县城都是和自行车“随行”,上坡时推,下坡时俯冲……他的执着终于感动了父母,老两口把多年积攒的辛苦钱拿出来交给了杨晓冬。此外,县城的朋友也为他免费提供了做零件的场地。后来,重达300公斤的发动机运到村口时,8个壮小伙专门赶来,义务将之抬到了杨晓冬家。直升机逐渐成型后,全村人都来看稀奇,并引以为荣。

  干预:乡政府担心他的飞机出事

  然而,大寨乡政府得知杨晓东在造飞机的情况后,对此进行了干预。 “如果飞机真的飞起来后控制不住,掉到人家的房子上咋办?”大寨乡党委书记徐忠明说,杨晓冬飞机上所用的材料都是废旧品,手工制作的零部件也不精确,飞机的安全隐患很大。乡政府早已下发通知,责令其立即停止一切制造活动。

  正是基于此,杨晓东才不情愿地将旋翼卸下,暂停了造飞机的活动。但他颇不服气:“我造直升机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它满天飞,它飞多远飞多高并不重要,只要它稍稍飞离地面就行,因为我只是想验证我的一个设想。”

  寻求突破 心愿:造一架独一无二的直升机

  他一脸“专业”地向记者介绍,直升机能够起飞,全靠旋翼转动产生气流差,但如果只有旋翼,直升机就只能在原地打转,为了保持机身的平衡,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直升机都在尾部加了个尾桨。然而,尾桨“不仅会产生巨大的噪音,耗费很多能量,而且容易伤人”,他在经过长达两年的思考和计算后,决定造一架没有尾桨的直升机,并且准备史无前例地在尾部采用垂直的机翼来代替,以平衡旋翼旋转所产生的冲力,“尽管现在造飞机的农民很多,但他们都是依葫芦画瓢,而我会加入自己的思想”。

  来蓉:找专家解决技术“瓶颈”

  “我不能通过理论来证明它的可行性,只有靠不断地实践来修正,但现在却遇到了发动机动力不足的麻烦。”在雅安的采访行将结束时,见杨晓冬如此表示,记者提出可为他在成都联系相关专家,以解决技术上的“瓶颈”。但杨晓冬反倒有些犹豫,他说:“我也想找专家帮我把一下关,就怕专家笑话……”但其母却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鼓励他趁此机会到成都提高一下“技术”,然后回家“几下把飞机飞起来”。杨晓冬这才忐忑不安地坐上了本报记者回蓉的采访车。

  怕花钱 不敢耍女朋友

  杨晓冬67岁的老母亲高素梅坚信儿子能够成功,唯一忧虑的是儿子今年34岁了还是光棍一个,“给他介绍了好几个,他一直不愿见面,他怕找到女朋友要花钱,因为他的钱全投在飞机上了”。难道杨晓冬为了造飞机,连老婆都不要?付出如此心血究竟后不后悔?带着疑问,记者与杨晓冬进行了以下交谈。

  记者:就是因为怕花钱才不愿意交女朋友?

  杨晓冬:有这方面的原因,我把我所有的积蓄全投在了造飞机上,而且也没有精力哄女朋友开心。再说了,我恐怕找不到这么开明的老婆——可以无条件地支持我造飞机。

  记者:造飞机真的对你那么重要?

  杨晓冬:毕竟这么多年了,舍不得放弃。

  记者: 你为什么偏偏选择了造飞机?为何不选择造汽车和轮船呢?

  杨晓冬:汽车太多了,这方面的技术很成熟;我们山里没有水,轮船用不上;选择直升机,可能与我们这里是山地有关,不用滑翔和助跑,直接能飞起来。

  记者:全国有很多农民造飞机,成功的寥寥无几,对此你怎么看?

  杨晓冬:但依然有人将飞机飞上了天。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不是天方夜谭,当然,这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记者:怕不怕失败?

  杨晓冬:做了我就不后悔。(顿了顿)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如果把零件拆来卖了,其实也亏不了多少。

  明日预告 渴望飞翔

  回成都后,几经周折,记者联系上成都飞机公司技术中心的三名专家徐军、李景虎和齐世文。“发动机的转速达到之后,差不多就可以飞起来了……”专家齐世文听了杨晓冬的讲述后开门见山。“我在读大学时就有过这样的设想(即用垂直机翼代替尾桨),”李景虎随即补充道,“但是……”专家小小地卖了一下关子。

  那么,杨晓冬“用垂直机翼代替尾桨”的设想是否有科学依据?他设计的直升机是否仅仅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专家对于他造飞机的行为是支持还是反对?请关注本报明日后续报道。

  本报记者 张欧 摄影 冯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90,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农民 飞机”的相关新闻
农民20年造出27个机器人 称和造飞机农民不一样 (2006-09-02)
西安农民烧秸秆影响飞机降落 机场曾暂时关闭 (2006-06-02)
组图:农民尝试驾驶自制飞机赚钱 200元飞一圈 (2006-04-24)
农民发明家的造飞机梦想和家庭困局(图) (2006-04-14)
9农民坐飞机偷遍11省 家中富足超乎想象(图) (2006-02-23)
春节临近,我省民航客流出现新动向 农民乘飞机结... (200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