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央视《讲述》专题 > 正文

央视《讲述》文明中国:救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10:43 央视《讲述》

  央视《讲述》11月14日播出《救心》,以下为节目内容。

  2003年春节刚过,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鹭岛名城厦门,又恢复了往日的喧闹,人们都投入到新年伊始的工作忙碌中。此时,在厦门市中山医院心脏中心里,年近70岁的心外科主任廖崇先教授,正带领科室的医生们,争分夺秒地抢救着一位病例罕见的患者。

  一、贵 州 小 伙 求 救

  廖崇先抢救的患者叫王水浙,是厦门本地人,因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引起了脑部一侧,大脑半球梗塞80%,并发呼吸暂停综合症,正在进行置换瓣膜手术。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廖崇先并不担心手术本身的风险,关键是手术后的监护:这将是个不小的考验。因为脑子受过梗塞后,中枢受到影响,咳嗽都没力气,要为他吸几千次痰。

  手术后,医护人员每隔半小时就必须为王水浙吸一次痰,一旦痰卡住喉咙,呼吸中断,心脏恢复受到阻碍就会再次危及生命,这是让廖崇先最紧张、害怕的事。可手术结束后,作为王水浙的主治医生,他却不能守在王水浙身边。因为他必须马上远赴乌鲁木齐寻找一颗救命心脏,这将直接关系到另外一个叫刘金华的年轻人的生命。

  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刘金华与廖崇先有着一段不解之缘。就在王水浙进行手术的前几天,廖崇先无意间看报时,被《厦门晚报》上的一篇“贵州小伙子厦门求救”的报道深深吸引住了。开始他还不知道那小伙子是患的什么病,看下去才知道小伙子患的是肥厚性心肌病,因无钱医治而通过《厦门晚报》向社会求救。

  刘金华是从贵州来厦门的一位打工者。一种家族型肥厚性心肌病,在一年之内,夺去了其大姐和二哥的两条生命。不久前,病魔开始缠上了23岁的刘金华。他的心脏也很肥厚,稍微多几个早搏人就晕过去了,晕过去后即会导致死亡。为了让父母仅存一点希望,刘金华谎称到厦门和姐夫一起打工挣钱治病。来到厦门后,看到当时《厦门晚报》正在登载广大市民联手救助一位白血病患者的故事,得知这位患者最终获救的消息后,求生的本能瞬间抓住了绝望中的刘金华,他尝试着找到了这篇报道的作者徐苹。

  听刘金华讲述了其遭遇后,徐苹心里觉得既酸楚又悲痛:这个年轻的小伙子离开家乡和亲人,从贵州来到厦门,说是来打工挣钱治病,其实就是留一份生存的希望和舒服的感觉给母亲。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可父母亲怎么办,以后谁来照顾他们?说到此,这个小伙的眼睛红了,泪水在眼眶里盈盈闪动。作为一名多年来一直在关注民生报道的记者,徐苹决定帮帮这个陷入绝境的小伙子。

  二、两 个 重 症 病 人

  很快,《厦门晚报》刊登出《贫家小伙子被厄运扼住心脏》的报道。让徐苹和刘金华都始料未及的是:刘金华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火,竟被厦门市民的热情重新燃了起来。为救助他的生命,人们掀起了一股捐款热潮:有的市民连名字都没留,放下钱就走了;有个80多岁的老太太,硬是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定要亲自把钱送来。

  短短两天时间,厦门市各界为刘金华捐款近4万元,很多人还在为救治他的心脏积极想办法。刘金华为此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个异乡人,在这座美丽的城市,得到这么多人的关心,使我的心里感到无比温暖,觉得他们就像自己的亲兄弟姐妹一样。

  与此同时,此报道也吸引了厦门市心脏中心心外科主任廖崇先的注意,对这个年轻人的遭遇,廖主任不禁身有所感:自己小时候得了麻疹、肺炎,还有中耳炎没钱治,耳朵一直流脓;而父亲得了重症肺炎,也是因为无钱治,后来去世了。现在看到报上的刘金华,想想当年的自己,他不正是和自己当年一样吗!若他是自己的兄弟,自己应该怎么办?现在报纸上在呼吁,厦门市民也都在捐款挽救这个小伙子的生命,我也一定要尽自己的力拯救这个小伙子的生命和他的家庭。

  作为我国颇具权威的心血管外科专家的廖崇先很清楚:要拯救刘金华的生命并非易事。首先,要找到合适的配型,进行心脏移植的费用就约20万,到哪才能筹得如此高额费用呢?其次,尽管自己从前成功实施过几千例心脏手术,但心脏中心自2001年成立以来,尚未进行过换心手术,这对自己的团队也是个巨大考验,一旦失败,各方压力将不堪设想。

  在廖崇先看来:作为医生,看到自己本来能救治的病,因经济或其它原因没有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把该病人救活,把其家庭拯救,将会一辈子内疚。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思前想后,廖崇先决定对刘金华倾力相救。为解决手术费用,他一次次向院方争取。终于,中山医院考虑:这是本院心脏中心的第一例换心手术及刘金华的实际情况,决定为他减免20万元的手术费。

  生命出现了新曙光的刘金华,被安排住进了心脏中心的病房,只等配型进行手术。就在廖崇先为刘金华的心脏配型四处奔波时,住在同一病区的王水浙突然发病,急需进行置换瓣膜的手术。对两个危重病人的牵挂让年近70岁的廖崇先心里沉甸甸的,这一切都被心外科副主任、廖崇先的学生及最得力助手的单忠贵看在眼里。

  每天在老师身边的单忠贵,耳濡目染了很多廖崇先对病人认真负责之事例。王水浙手术完成后,因大脑严重梗塞影响到心脏恢复,最好有医生留守监护,但乌鲁木齐又传来消息:可能有符合刘金华的心脏配型。廖崇先要远赴新疆,单忠贵接过了监护王水浙的任务。谁知就在廖崇先离开厦门的当晚,王水浙的病情突然出现异常。

  三、医 生 千 里 配 型

  此时,王水浙的体温达40.2度,烧得浑身发紫起了一层皮。这是全身中毒症状。王妻心急如焚地拉着单忠贵的手道:单医生,你一定要救活我丈夫,无论花多少钱,请你尽最大努力一定救活他,我会把你当兄弟的。单忠贵又何尝不知道:一条生命走了就永远的走了,不可能再有,我家里即使有再紧急的事,此时也要放下来,尽全力抢救王水浙。

  单忠贵一面在电话里请示廖崇先,一面与其他医生展开紧急降温措施。经过一整夜的抢救,王水浙的体温终于缓慢下降,但人仍处于昏迷状态。为保证王水浙的生命安全,单忠贵索性在其病床边住了下来,每天照看着王水浙至下半夜才睡觉。即使如此,他还要护士每隔一个小时叫他一次,对王水浙进行检查,唯恐因为自己稍微的疏忽,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

  在单忠贵日夜守在王水浙床边时,远在新疆的廖崇先更是对病房里的王水浙和刘金华牵肠挂肚。让他最着急的是:新疆的配型并不理想,刘金华的心脏却发出最后的告急。2003年8月10日,刘金华的突然病情恶化失去知觉,其姐夫忙把此情况告诉给了廖崇先。廖崇先得知非常着急,马上乘飞机赶回。在飞机上,他恨不得让飞机再飞快一些;下飞机时,坐在后面头等舱的他要求乘务员让他先下。

  一直在医院照顾刘金华的姐姐,等在在医院大门口,一看到廖主任下车了,连行李都没放下,水没喝一口,就直接到病区去看望刘金华,了解他的病情,她非常感动。安排好刘金华的抢救措施后,风尘仆仆的廖崇先又急匆匆赶到重症监护室,查看王水浙的病情。看到王水浙病情趋于稳定,他才松了口气。此时他才得知,为了不让自己分心,单忠贵做了一件让他既感动又欣慰的事:怕万一发生意外,整整21天单忠贵没有回家,在监护室里随时检查刘金华的病情。

  好在他家离医院很近,妻儿常来医院看他。每次儿子来后,看到爸爸开始很高兴,可要告别时,却依依不舍地欲哭道:爸爸,你今天还不回家吗?单忠贵只好哄孩子道:爸爸工作忙,你在家好好听妈妈的话。王水浙的妻子见此深为感动:我也是为人妻为人母,非常理解他们这种心情,那有父母不想自己的儿女?我从心里钦佩单医生的这种敬业精神,他不是不想回家,而是这里更需要他。

  就在单忠贵21天的日夜守护,渐渐唤醒了王水浙的神志,而廖崇先连续几日的舟车劳顿,也终于为刘金华带来了救命的配型时,在城市的另一端,《厦门晚报》的记者刘苹也一直在关注这个贵州小伙子的命运。刘金华准备接受手术的前一天,徐苹意外接到了刘金华打来的电话。当时也意识到心脏手术有很大危险的刘金华对徐苹道,若手术失败了,我不能走下手术台,请你一定转达我的心意,替我在报纸上说一声谢谢:我非常感谢厦门人的热心,我喜欢厦门!

  四、病 人 感 激 出 院

  2003年11月9日,中山医院心外科开始了刘金华的换心手术。手术室里,廖崇先主任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一丝不苟地忙碌着;手术室外,这个贵州小伙子的命运更是牵系了无数厦门市民的心。在大家共同的期待中,几个小时后,一颗满载祝福的正常心脏开始在刘金华体内慢慢跳动。

  从麻醉中清醒过来的刘金华,一睁开眼睛,第一眼清晰地看到了墙上的钟在走,不由心里一阵狂喜:这不是梦,这是真实,我的手术成功了!所有默默支持我、帮助我的热心人,和廖教授他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没有白费。当窗外第一缕阳光带着生命的气息洒进病房,刘金华再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重生的激动。此时,他并不知道:那位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老人还为他奔波在路上。

  心脏移植后,要终生服用免抑制剂维持身体,否则仍会有生命危险,而每月的药费高达两千多元。考虑到刘金华的困难,廖崇先亲自到福州找到该药品生产公司,反复沟通后,对方被这位老人的真诚感动,答应为刘金华终生免费提供用药。此时,病区里也传来好消息: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王水浙基本痊愈可以回家了。可面对这一时刻,王水浙夫妇却充满了矛盾。

  就要回家了,王水浙夫妻俩非常高兴,可又舍不得离开那些为王水浙治病操劳,比亲人还要亲,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夫妇俩的医生们。妻子说:要到3楼向护理王水浙的医生们告别一下。王水浙为难道:去了我就出不来了。妻子只好远远地隔窗户看看那些医生、护士。上电梯时,王水浙的两个妹妹,硬是把舍不得离开,想见见单医生的王水浙给拉了进去。

  而此时,单忠贵在办公室门口,几次悄悄地伸出头,看到王水浙跟在其家人的最后面,走到电梯口,恋恋不舍地含着眼泪回一次次回头。单忠贵知道王水浙想看看自己,与自己告别,可却又怕他看到自己:因为王水浙刚康复,怕他一激动而出问题。其实,单医生真想把王水浙送到楼下。

  王水浙出院不久,刘金华的情况也日趋稳定,考虑到他的心脏承受力,廖崇先和单忠贵又开始为他的工作忙碌起来。在他们眼中,此时的刘金华已经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时刻都让他们牵挂。

  如今,在大家的关爱下,怀揣着特殊心脏的刘金华不仅有了一份轻松满意的职业,而且找到了情投意合的妻子,并即将迎接未出世的小生命。厦门这座美丽的城市连同一颗颗爱心,为这个年轻人翻开了生命中崭新的一页。

  对此,厦门市市委宣传部长说:一个社会需要社会公德,一个行业需要职业道德:廖崇先先生所在的这个团队,就体现了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窗口行业建设在我们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市委、市政府长期高度重视窗口行业的建设,目的也就在于:通过这些窗口行业的建设,不断提高厦门的服务水平和厦门人的全面素质,使厦门更加温馨,更加文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