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男子13岁起担任小学教师共出书22本(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6日11:18 长沙晚报
男子13岁起担任小学教师共出书22本(图)

胡永阳年青时的“潇洒”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男子13岁起担任小学教师共出书22本(图)

坐在电脑前写作的胡永阳


  13岁当上小学教师,15岁在上海《故事会》发表作品

  今年夏天,即将退休的长沙市粮食局调研员胡永阳又出版了一本《书山有路》的书。在这本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题写书名,全国人大常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周玉清作序的书的扉页上,胡永阳写到:“把从政与为文看成是种责任和互补,与读者共析业余写作的难与易。”

  的确,作为一个业余写作者,胡永阳在领略了许多欣慰的同时,也品尝了无数的艰辛和寂寞。在这本书中,胡永阳说:“本来写书就难,但作为一个公务员写书更难。”

  “您为什么这样说?”11月11日,记者问胡永阳。

  “这个主要是因为

公务员的本职与业余的矛盾难处理,内行与外行的界限难逾越,普及与提高的跨度难突破,肯定与否定的议论难摆平造成的。我在业余时间写这样多的书,如果我的本职工作没做好那对于我这个公务员来说同样是失败的。”

  “这样说,是不是您在工作之余基本上都在想着写书的事情?”

  “应该是这样。”近60岁的胡永阳腼腆地说:“特别是像我这样文化根基浅的人,要想写书就必须得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文化学习上才行……我是在特殊时期担负起了特殊的使命啊!”

  胡永阳所说的“特殊使命”是指他13岁就担任小学语文老师以及他后来辗转不定的求学和工作之路。1960年5月6日,农村娃子胡永阳的人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这天上午,正在小学五年级教室听老师讲课的胡永阳被校长叫到了办公室。

  站在校长面前的胡永阳忐忑不安,不料校长却既热情又非常严肃地说:“胡永阳同学,经学校推荐,公社同意,县教育科批准,从明天起,你就是人民教师了。等你这节课下课后,你把书包带上去公共食堂领3个月的原粮,到粮站办好转户手续,明天一早就去宁乡六中师训班参加集训,3个月后就正式上台讲课……你听清楚了吧,还有什么要讲的吗?”

  “我一个13岁多点的农村小学生,一下子猛然成为了教小学的老师,真还有些不习惯。”胡永阳冲记者一笑说:“好在我个子还比较高,被分配到宁乡县花元小学教语文时,站在讲台上还真像个老师。”

  不过,1962年8月,胡永阳又坐在教室里重新当起了学生。“这一年,我被幸运地保送到宁乡师范学校进修。”第一次作文,胡永阳以老家村上几名算命先生扯谈的内容为题材,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一万多字的文章:《我们村里的故事》。完成作业的同时,胡永阳将这篇文章抄了一份寄给了上海的《故事会》,“我做梦也没想到,这篇文章居然被发表了出来。”

  15岁的师范进修生在上海《故事会》发表作品,这在当时的宁乡是绝无仅有的事情。“我不仅在学校里出尽了风头,而且也从此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过,可能也是因为这件事,在我毕业前一学期被宁乡县委宣传部借去搞‘社教’……唉,这是我第二次与毕业证书无缘啊!”胡永阳说。

  一句工作需要成了编剧,“无心插柳”出版了第一本书

  说是搞“社教”,其实就是写写画画地办展览。“那个年代政治学习任务很重,我搞的这个‘社教’内容,就是宣传我们县的一个民兵营的典型,无外乎就是‘既抓革命又促生产’什么的。”

  “你那时还继续给外面的报纸、杂志写文章吗?”记者问。

  胡永阳沉思了一下说:“我想写,但是不敢乱写,怕政治上把不准。”

  好在“社教”很快就结束了,县领导还一时真不知把胡永阳这个“笔杆子”如何安排。恰在这时,县里要成立文艺宣传队,正差一个编剧。“领导找我谈话说,反正你喜欢写文章,就去文艺宣传队搞那个编剧好了。就这样,我一个小学没毕业的人成了十足的文化人。”

  不过,说是编剧,但胡永阳在文艺宣传队做得最多的事情还是“敲锣打鼓”。“整个文艺宣传队就那么13个人,一台节目下来,我们必须个个跑前跑后才行啊!”

  “我在文艺宣传队时写的《农民爱读‘老三篇’》、《李营长上北京》、《歌唱三二一一钻井队》等脚本,还被评为全国的优秀脚本。”胡永阳话锋一转,说:“当然,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那些东西其实都是写得十分粗糙的。”

  1966年下半年,“文革”进入高潮,跟着,学校停课、工人停产、干部也不需要办公,胡永阳所在的文艺宣传队自然也就解散了。无所事事的人们除了进行各种游行就是打扑克。“我觉得那样好的时间浪费真是可惜了。我就借此机会一天到晚看书、写作。当时,我想到的就是在这一生中一定要写出几本好书……我自小就信奉人生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写书就是‘立言’啊!”

  “文革”期间,胡永阳几经周折,先后当过中、小学老师而且也因此被安排到益阳师专去进修。1975年,从益阳师专结业的他被意外地分配到了宁乡县流沙河区公所“爬格子”担任秘书工作。正在这个时候,该区所属的瓦子坪公社开展群众性的学讲普通话活动,区、县将之作为重点扶助,中央和省里经常派人前来指导。“总结推广的文字工作自然落到了我这个秘书的头上。这一年,我在《光明日报》发表了14篇稿件。紧接着,文字改革出版社以《推普山乡》为书名,将我写的文章进行了结集出版。呵呵,真是天上掉下了个‘林妹妹’,我做梦都想出书,不想这样一下子就出书了……”说起当年看到《推普山乡》样书的情景,胡永阳至今还笑得合不拢嘴。

  第一个提出“发挥余热”的观点,用出书庆祝60岁的生日

  有了第一次就不愁第二次。《推普山乡》出版后,胡永阳在宁乡的名声大振。很快,宁乡县委把他要去做秘书,他也因此走上了真正的以写文章为主的工作岗位。

  “我做了十几年的秘书工作,一天到晚就是想着为领导去写那些讲话稿什么的。后来,我觉得其实在写材料的同时,也有很多内容可以写成书的,就邀几个同行尝试着去写书。1979年,我们合作的第一本书《家庭问题通信》写成了,湖南人民出版社及时出版面世,不想两年内这本书重印了6次,发行总数达38.6万册,新华社为此还专门发了一条消息。”胡永阳说。

  几十年的时间仿佛就如一瞬间。从1975年第一本书出版,到今年夏天出版的《书山有路》,已经足足过去了31年。这些年,胡永阳的工作几经变化,职务也几经升迁,他先后担任过中共宁乡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分管工业的副县长。1997年,调任长沙市粮食局正县级副局长。他始终没有忘记的一件事就是在工作之余发愤写书。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几乎什么书都写。”胡永阳喝了一口茶后说:“谁都想不到,我居然会去写《优质毛兔饲养法》、《观赏动物传奇及饲养》这样的书。”

  “您写了这么多书,哪本书是您最满意的?”记者问。

  “前不久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我这几十年撰写的各类成为印刷品的文章就有2000多万字。在出版的22本书中,我觉得最适用的应该是《基层秘书手册》,这本书再版了多次。当然,最有影响的是1989年出版的那本《老年人的热门话》。在这本书中,我们第一次提出老年人虽然退休了,但还可以‘发挥余热’这个观点。直到现在,这个观点仍旧在社会上广泛使用。不过,要说我个人最满意的书应该是2003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那本《山外的世界》。这本书记录了我从山里出来的娃走到今天的心路历程。而且,这本书才谈得上是真正的文学作品,所以,出版后就被《文艺报》评为了一等奖。”

  回想起几十年人生的风风雨雨,胡永阳感慨良多。“今年我就是60岁的人了,子女们想为我热热闹闹地办一次像样的生日宴会,我一想,吃了喝了还不如用这些钱去出一本书。我这个想法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于是,就在今年夏天出版了《书山有路》这本书。”

  “这会是您写的最后一本书吗?”

  “当然不是,在退休前,我就给自己今后的生活制订了12字的准则:看书、写书,交友、访友,钓鱼、钓主。我想在我这一生出版30本书,也算是个整数吧!”“这‘钓主’是什么意思?”记者笑着问。

  “退休了,闲的时间多了,没事的时候就和朋友们打打牌。”胡永阳幽默地一笑说:“我总不能每时每刻都去写书,那样的话写出来的文章肯定没什么质量啊。”

  首席记者 范亚湘

  说说胡永阳

  许久文

  胡永阳是我们湖南人民出版社的老作者,以前,我只知其名,不知其人。近几年担任他创作的《公余漫笔》、《山外的世界》、《书山有路》几个集子的责任编辑才有所接触。由于是同乡,加上性格合拍,来往越来越频繁,相互了解也就逐步加深。

  说胡永阳是个“两栖人”一点不假,因为他从政不忘创作,为官不忘为文,担任县级干部20多年,出版各类图书20多部,可说是个少见的奇才。胡永阳还被誉为是一个“高尔基式的人物”,因为他直到退休也未去拿一纸文凭,而一生却又与写文章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工作繁忙的同时笔耕不辍。

  今年夏天,胡永阳又出版了一本新书:《书山有路》。这本书当然不是他写作的终点,但是,在书中,他联系自己几十年的实践谈写作的体会、说书外的话,因而颇为精彩。这样一本总结他写作之路的书,自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迪,也使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了胡永阳,知道他的成功完全源于他那过人的勤奋。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胡永阳这一生,也就是两件事:为官、为文。为官,他清廉正直,敢作敢为、有声有色,政声颇佳;为文,他善于积累,勤于思考、勇于钻研、甘于寂寞。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把这二者结合得非常的完美。为官事务性多,为文要耐得住寂寞。当然,更难能可贵的、也是最令人景仰的还是他的为人,与人为善,以诚待人,急朋友之所急,忧朋友之所忧,具有古君子之风。不论是在宁乡还是在长沙,也不论是他的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凡是认识胡永阳的人,都会称赞他总在发光发热、温暖他人……

  (作者系湖南人民出版社社长助理、编审)

  生活磨练人

  曾记得不久前采访来长沙讲学的著名学者易中天时,他说过一句颇具哲理的话:“生活不是诗。”现在,每每想到他当时说这句话时的情景,我就认为易中天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说什么都能够一针见血。

  然而,当我采访完胡永阳后,我猛觉得“生活不是诗”也只能是易中天的“一家之言”。也许,易中天在新疆的那段知青生活的确艰苦,他由一个意气风发的大城市里的青年变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下子难能适应,自然感慨不同。因此,他得出“生活不是诗”的结论自然就不稀罕。但是,胡永阳走的路却与易中天恰恰相反,他只是一个农村孩子,一点一滴的变化都使他倍感珍惜。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没有生活的磨练就不会有我今天。”

  生活磨练人。13岁的农村孩子可以在一夜之间由学生成为老师,这是许多人都难能遇上的。或者,就是遇上了也仅仅只是在欣喜过后就不再去想。但胡永阳不同,他虽然拗不过命运的安排却并不屈服命运。为了实现从小就向往的人生“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始终不渝地坚持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并用手中的笔记录时代的变迁和人生的感悟。

  为了写好这篇文章,我很是认真地读了胡永阳送给我的几本书。诚然,在他写的22本书中,也并非本本都是精品,但也有一部分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特别是近几年出版的那几本书,无论是行文的流畅或是笔意的表达,都能够如实地反映出一位具有广泛生活阅历的智者对社会、对生活和对人生的思考。有的点睛之句,读后令我久久难以忘怀。

  说句实在的话,写书不易。即使是在现在这个出版业十分发达的时代,欲想出版一本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胡永阳却居然一出就是22本,这难免不叫人羡慕得有些嫉妒。不过,为了这22本书,胡永阳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也着实不得不令许多向往的人士望而却步。胡永阳说他至今还每天坚持学习2个小时,每月用20%的工资购买各类书籍。仅凭这两点,非专业人士又有几人能够做得到?

  有人说,把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做到了就是成功。我虽不敢说胡永阳现在就是成功了,但他至少是充实的。是的,又有什么比充实的人生更有意义?

  一句话,是生活磨练了胡永阳,也是生活成就了胡永阳。作者:长沙晚报首席记者 范亚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