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无偿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东北义工联盟在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11:59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樊金钢

  26日9时,寒风中的中央大街出现了一群人,头戴小红帽,年龄从4岁到40多岁不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义工。此刻,他们一边为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募捐,一边向路人宣传义工的意义。

  在现场的东北义工联盟理事长赵庆告诉记者,这只是东北义工联盟的活动之一。义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他曾经在网上搜索过,发现东北三省少有义工组织,而世界及我国其它地区的义工都在凭借“组织”的力量开展富有成效的活动。于是,他和网友商量,计划成立一个组织,将爱心人士的力量组织起来,让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平台从事公益事业。

  今年5月,东北义工联盟诞生了,第一批义工仅6人。通过在网站宣传,网友反响热烈,一周就有100多人报名参加。现在,会员已发展到400多人,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市,在吉林、辽宁也有志同道合者。这其中,有学生、

公务员、教师、记者,甚至还有一些进城打工者。会员们喊出了“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的口号,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志愿为社会提供无偿服务。

  7月的一天,几个义工来到兰西县的7个单亲或孤儿家中,这些孩子大都和祖辈生活在一起,基本没有生活来源。义工们为每个孩子分别送去200元钱,一袋米一袋面。“进屋后,双方都流泪了,那场面真让人心酸。”赵庆回忆起来仍然感慨。受助的老人泣不成声,有个叫宋雪微的孩子还说:“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也去当义工。”

  老年人也得到了义工的温暖。今年端午节,义工们去了兰西县平山镇敬老院。他们为老人们送去了4箱鸡蛋和几百个粽子。而为了让老人们能吃上“现成的”,40多岁的姚晓峰凌晨3时就起床,煮了4个小时的鸡蛋。老人们看着一群戴着小红帽的人进了自己的房间,全都莫名其妙,也不知义工是怎么回事。可当他们吃着义工们为他们扒好的鸡蛋和粽子,很快就感受到久违的温情。一个86岁的老人老泪纵横:“好吃,好吃啊。我有亲人哪,过节了,他们没来看我,没想到你们来了,你们比我的亲人还亲!”

  义工们也遭受过流言蜚语和误解。有的人对他们说:“有了工作不好好干,太没正事儿了。”还有人怀疑义工的动机。但与义工收获的幸福感相比,这些并不算什么。义工们一般都是普通人,经济能力也很有限,但他们会想方设法筹集经费,有时也会卖些废品换钱,有时他们会利用自己的专长去奉献。

  日前,东北义工联盟入围2006感动哈尔滨评选活动。这对联盟中的义工们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荣誉。他们更加有激情了。他们说,自己只是希望通过无偿服务,唤起社会上更多人的爱心。

  在这些义工中,4岁半的林沐雨阳无疑是特殊的风景。他是和父母一同参加义工活动的。他告诉记者:“我是义工。义工就是帮助别人捡垃圾的人。”他身上,展示出义工发展的美好前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