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淳化枣树沟脑遗址发掘获重要发现:关中人先周时就掌握人工蓄水技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06:04 三秦都市报

  本报讯(记者 赵争耀 实习生 杨德山)记者11月29日获悉,为深入探索先周文化与客省庄文化的关系问题,西北大学考古系对我省淳化县境内的枣树沟脑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获得了一批特征鲜明的重要资料。

  该遗址位于淳化县润镇乡枣树沟脑村的台塬上,总面积300万平方米。调查发现,遗址北侧有一条人工壕沟,把台塬分割成南、北部分,由于遗址西侧靠近地表水源通神沟河,
各时期的文化遗存都集中分布于遗址西半部。此次发掘面积近1500平方米。由于历代的破坏,在发掘范围内没有发现较为完整的地层堆积,结合石器、骨器和陶器等出土物特征,可知枣树沟脑遗址包含有仰韶文化中期、龙山时代、先周时期、西周时期、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又以先周时期的文化遗存分布范围最广,内涵丰富且特征比较鲜明。

  出土遗物主要为石器、骨器和陶器等。石器中有磨制的石锤斧等工具类型,骨器中以骨镞最为常见,而最富特征的则是陶器组合及其形态特征。陶器组合中以罐、鬲、甗和三足瓮比较常见,个别器物上腹部饰有一周放射状纹样,极似太阳纹,最具特点的是在上腹部多以泥条贴饰横向蛇形纹。“罐、鬲、甗、盆和三足瓮上普遍饰有横向蛇形纹,在先周时期遗存中十分罕见。”参与考古发掘的有关专家分析认为,陶器中的三足瓮明显属于北方因素,这表明在古豳地区(古豳(bin)地是周人祖先活动的地区)东部边缘的淳化县一带,自古就与陕北及河套地区存在较为密切的文化交流现象。

  先周时期的遗迹发现有房址、墓葬、灰坑和灰沟等。房址共12座,包括深穴式、窑洞式等建筑形式,功能有居住和储藏之分;有些房屋内壁经烘烤而成红烧土,但烧结程度较低。遗址中灰坑多达160余座,分直筒状、袋状及不规则状等,其中包括两座直径超过10—15米的大型灰坑,坑底有青灰色淤土或红色黏土层,应是池塘类遗迹。另外,许多灰坑内都发现有红土堆积,尤其个别坑内堆积全为红土,专家推断该灰坑应是专门用来储存红土的。另外,在通向通神沟河的坡地———苜蓿坡上还发现了一处专门掘取红土的遗迹,其红土堆积明显超过了附近红土层的厚度约两米,红土断面上随处可见掘土工具(耒)的使用痕迹。考古专家认为,池塘以及红土取土场等遗迹现象的发现,初步说明在先周时期关中地区居民就掌握了人工蓄水的基本技术条件,从而使居住地点逐渐由龙山时期常见的沟壑坡地转移到台塬高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