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封闭600年,最神秘城门开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02:27 现代快报

  唯一的一座外瓮城门

  据专家介绍,明代京城的十三座城门,普遍都是一个洞,只有神策门是左右各一个洞。而且,在现有的城门中,它是南京保留的唯一一个外瓮城门。

  南京明城墙管理处的城墙研究专家杨国庆介绍说,古代的军事防御上,瓮城的好处
是,攻打的一方容易上当,在他们攻下城门后,守军可以把城门一关,形成“瓮中捉鳖”。至于内瓮城和外瓮城之分,是在明朝初期。在明朝初期之前,古人堆砌的都是外瓮城门;只有到了明初,才出现了内瓮城门,内瓮城门的好处是可以设置藏兵洞,伏击敌人。“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明代京城的13个城门,包括神策门,应该都是内瓮城,现在保留最完好的中华门城堡就是典型的内瓮城。”但奇怪的是,神策门却是一座外瓮城门,这是为什么呢?杨国庆解释,这个神策门的外瓮部分是清代补建的,他指着城砖说:“这些城砖都是清代的城砖,上面的字也是清代的;另外从使用的粘合剂来看,清代的粘合剂薄而密,而明代的粘合剂很厚。”

  城门封闭了600多年

  通过外瓮城,就来到了主城门。这里有两扇已经腐烂的大门,它的里面是已经腐烂的木料,而外面则用铁皮包着。这两扇大门已经600多岁了,见证了神策门的沧桑,也是这座城门最珍贵的文物。

  据专家介绍,明代南京的13座城门中,惟有神策、清凉(一称清江)二门,因为地处“荒僻”所在,又靠水域、人烟稀少,基本上无人马出入,从明洪武初年开始城门封堵,后来,虽然几经战火,但由于不是交通要道,神策门在明、清、民国时期基本闭而不用。后来,美国人在此造火油公司。日寇占领南京期间,瓮城地下被建成了油库。建国后则仍是军事部门的油库。

  由于一直都是军事禁区,这使得神策门虽然如今地处火车站附近,但依然笼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就算是老南京,也从来没有见过它的真面目。“也正是因为它闭而不用,才使得神策门成了南京13个古城门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

  城墙内原设古“防盗门”

  在“古董门”的后面,只要仔细观察,你就可以发现城墙的两边有一道8厘米左右的“漕”,这条“漕”一直延伸到城顶。杨国庆说,这个漕是古代放千斤闸用的。“明朝初期,千斤闸就相当于现代人用的防盗门。每到傍晚,守城门的将士在关起城门的同时放下千斤闸,然后,把锁闸的钥匙交给五军都督府,这叫‘点闸’。如果哪天哪个城门的将士忘了放千斤闸,就会遭来杀身之祸。据史料记载,当年水西门的将士有一天忘了放千斤闸,那个负责锁闸的士兵,就被杀头了。第二天一大早,五军都督府的士兵又会快马加鞭,把13个城门的钥匙交到守城门的将士手里……”正因为千斤闸十分重要,所以闸门的材质也很特殊,有专家推测,当年的闸门估计是用坚实的木料做里子,外面用铁皮包裹,这样既坚实又不容易坏。

  10元便可一探究竟

  也许是封闭的太久了,这激发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昨天,神策门一正式对外开放,就有很多市民赶来,爬上城楼欣赏起来。很多老人还感慨,活了大半辈子了,才第一次登上这里的城墙。

  据城墙管理处的有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的神策门已经不是军事用地,为了让市民可以看到它的真容,政府部门耗费700万元维修了城墙,并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整治。从昨天开始,只要市民感兴趣,就可以踏上城楼看看这座神秘的城门了。“神策门景点开放是台城景点的延伸,两个景点门票实行神策门和台城‘一票通’,也就是说只要花10元钱,就可以看神策门和台城两个景点了。”

  另外,南京市文物部门计划从明年起,经过实施城墙保护维修,逐步贯通神策门、台城和太平门城墙全段。届时,市民登上神策门城墙,就可以一直走到台城,从城墙上观看整个玄武湖了。

  【链接】

  城门名字几经更改

  明初,朱元璋初建,名为神策门。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打开封堵的城门,大破郑成功于神策门外,于是朝廷下令把神策门改名得胜门。1931年,国民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20周年,南京的一批明代城门改了名。如聚宝门改为中华门、正阳门改为光华门、朝阳门改为中山门、仪凤门改为兴中门等。此时,得胜门便改为和平门,并一直沿用至今。

  快报记者 胡玉梅

  南京城门素有“内十三,外十八,一个门栓朝外插”之说,而这个被形容为“一个门栓朝外插”的就是神策门(即和平门)。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神策门是明代南京“内十三”城门中最神秘的一座城门,600年来,它都是军事禁区。

  “60多年了,我一直想上来看看,但因为是军事禁区,从来不敢进来。这里实在太神秘了,我还是头一回上来。”经过2年多的整治和修缮,昨天,神策门一开放,就迎来了许多晨练的人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