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问题少年自谈教子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05:54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我不会像其他家长一样打骂或溺爱孩子”、“我要让孩子从小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会经常带孩子到全国各地看看”、“我要让孩子大胆地走向社会”……这些想法并非出自成人之口,而是一个孩子、并且是一个“问题”少年对自己成为父亲之后,教育子女的假想。

  不打骂但惩罚 不溺爱但奖励

  此假想出自“问题”少年鑫鑫(化名)的文章《假如我是父亲》,记者看完这篇文章后被深深触动。鑫鑫在文章中谈到,“我要让我的子女长大后不会责怪我没教育好他们”,“我会让他们生活在快乐中”。对如何管教子女,鑫鑫说:“当孩子犯了错,我不会责骂更不会动手去打,我会耐心教导他,有时也会给他点小小的惩罚,最后对他说只要知道悔改就是好孩子。”“我不会白给我的孩子零用钱,想要钱就必须付出劳动,比如扫地我给1元钱,帮忙洗碗给1.5元钱,让他不会有不劳而获的心理”。

  重阅历轻成绩 给自由促独立

  关于孩子的学习,这位未来的“父亲”也有独到的见解。“我不会十分看重学习成绩,而会更多地培养他们的知识面和人格方面。”鑫鑫还明确提出“青春期”教育的问题,“孩子到14岁左右就会进入青春期,思想和行为都很逆反,因为他急切地想独立,这并不能怪他”,“作为父亲,我会更有耐心,尽量给他一些自由的时间,让他渐渐学会独立”,“我会帮着他认识社会,还会在失利的时候鼓励他”。

  缺陷引发问责 假想反映需要

  记者了解到,鑫鑫是在父亲经常打骂、母亲却一味溺爱的情况下,逐渐旷课、上网、抽烟、打架……一直和父母沟通不畅,直到离家出走,最后被父母送到青少年素质拓展中心的。

  省社科院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方海韵指出,鑫鑫在文章中对其未来子女的教育假想,实质是对自己现实中父母教育失误的问责。这些假想虽然比较主观,但却真实反映了孩子内心的需要。如果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也能换位到孩子的角度了解他们的想法,对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就会有很大帮助。记者刘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