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核心报道:防艾资料火爆赛过安全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06:10 三秦都市报

  ■昨天是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陕西省和西安市卫生等部门在西安钟楼邮局广场举行大型宣传咨询活动,记者发现,往年都无法与安全套“抗衡”的防艾宣传单,今年格外火爆。

  ■记者在街头调查时发现大部分人知道昨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许多人表示不会歧视艾滋病患者。

  千余青年志愿者街头宣传

  本报讯(记者 赵丽莉)“你好,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请了解一下艾滋病。”12月1日,一名佩戴红丝带的青年志愿者和同伴们在西安小寨十字一边向过往的行人散发宣传资料,一边不停地宣传着、讲解着,飘动的红丝带在寒风中格外醒目。这是共青团陕西省委、省卫生厅、全球基金陕西艾滋病项目办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关注艾滋,共建和谐社会”——“青春红丝带”预防艾滋病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的一个缩影。

  昨日上午,由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学院团委、社区青年志愿者组成的“青春红丝带”预防艾滋病宣传小分队,活跃在小寨十字、土门十字、张家堡劳务市场、康复路等流动人口聚集的地方和繁华路段。他们佩戴着“青春红丝带”,通过悬挂横幅、布置展版、散发宣传用品、播放影视片、提供咨询等形式开展服务。他们还走进社区、校园、工地和企业,开展面对面的宣传。下午,团省委、省卫生厅、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在西北影城举办了“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影片播放仪式”,800余名大学生观看了预防艾滋病宣传影片。

  据悉,昨日共有千余名青年志愿者在街头、在工地、在学校参加了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活动。

  防艾宣传单火过安全套

  本报讯(记者 张毅伟 实习生 王龙涛)昨天是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陕西省和西安市卫生等部门在西安钟楼邮局广场举行大型宣传咨询活动,记者发现,往年都无法与安全套“抗衡”的防艾宣传单,今年格外火爆。省市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年宣传现场最大的特点是人气旺,群众主动索取资料,咨询的问题与各自的生活贴得很近,说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真正深入到人心。

  昨天上午11时,在钟楼邮局广场防艾宣传现场,已经没有安全套等小礼品赠送,但是现场依然人头攒动,咨询台前,人们不但索取资料,而且问个不停。记者采访了一位中年人张先生,他从报纸上看到我国艾滋病流行现行特点是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渗透,他要咨询的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易感染艾滋病,因为他既不嫖娼也不吸毒,生活中还需注意哪些行为。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咨询活动的特点是前来咨询的中青年人多起来,这让从事疾控工作的医生尤为高兴,往年出来闲逛顺便来看热闹的老年人挺多,虽然老年人也应该掌握防艾的基本知识,但是处于性活跃期的中青年人才是防艾宣传的重点人群。

  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恒新副主任告诉记者,往年宣传咨询活动临近尾声时,宣传点前会门前冷落,但是今年的宣传日临近中午依然人头攒动,这说明百姓在对待防艾宣传上的更加理性和务实。

  省卫生厅疾控处郝庆玉处长表示,知识比安全套更重要,在索要安全套的人群中,有的人可能是出于避孕的目的在索要,并非出于防艾,而防艾宣传单可以给人们全面介绍艾滋病传播的三种途径,同时也提醒人们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减少对艾滋病病人的歧视。

  河南艾滋病人感谢陕西人民

  本报昨日报道的来西安感恩的河南艾滋病人崔显彬本打算在12月1日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当天到西安街头现身宣传防艾知识,并亲手将写给陕西省及西安市相关部门关于陈凯来等一批西安市民关爱艾滋病人的感谢信交到相关领导手中,可12月1日凌晨4时许,他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说母亲病重了,昨晨7时许,他与金士杰乘长途汽车离开了西安。

  昨天上午,省卫生厅及西安市卫生局等部门在钟楼邮局广场上举行防艾宣传,省政协副主席李雅芳正在向市民发放宣传材料时,长期关注河南艾滋病人的西安退休老工人陈凯来挤到李雅芳面前说:“河南一名艾滋病患者委托我把他及多名受到陕西人民关注、资助的艾滋病人写给省委、省政府、省卫生厅的感谢信转交给省上领导。”李雅芳看完感谢信后说:“只要做了好事,别人就不会忘记。”

  感谢信写道:“我们从千里之外的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岗王乡金庄村来到西安,此行代表我们村‘红丝带心连心俱乐部’38名艾滋病人向陕西各界关心我们艾滋病人的领导、同志、朋友致以崇高的谢意。祝愿陕西兴旺发达!”

  本报记者 李永利 实习生 钟晓静

  大多市民知道世界艾滋病日

  昨日,记者在西安市小寨和钟楼附近对路过的行人做了随机调查,被调查者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是否知道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二是是否对艾滋病患者有歧视心理?有些人称知道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许多人回答知道有世界艾滋病日这个事,但不知道具体时间,还有些人表示不知道。

  当记者问“是否会对艾滋病患者有歧视心理”这个问题时,有受访者直接回答,对艾滋病患者会退避三舍,又恐惧又歧视;有些人回答既不歧视也不关爱;另外一些被访者则认为不会歧视艾滋病患者,应该给予他们关爱。

  “在2000年左右,一提到艾滋病病毒或艾滋病患者,我身上都起鸡皮疙瘩,觉得那是非常恐怖也非常有悖于道德的事情,听说谁患了艾滋病,肯定会躲得远远的,觉得空气都有可能被污染。”在一家公司做文员的楚女士在回答“是否会对艾滋病患者有歧视心理”时笑着对记者说道,“现在想想觉得那时的想法既幼稚又自私。”

  你身边是否有艾滋病感染者?看到艾滋病感染者,你会避之不及还是给予帮助?你身边的人对艾滋病感染者是什么态度?你是否曾经做过“防治艾滋病义务宣传员”?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名艾滋病感染者,是否愿意勇敢地站出来,谈谈你鲜为人知的生活?在艾滋病越来越来势汹汹的今天,你对防治艾滋病有何看法……本报推出《预防艾滋 关爱艾滋病患者》系列报道,欢迎您通过拨打本报热线029-82243110或发送电子邮件至shehuibu2000@126.com进行参与。

  本报记者 毛蜜娜 王涛实习生 石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