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歌手,延续青春的记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05:53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 |||||||||
■本报记者颜婧陈四四2日,四川省首届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在四川大学进行了最后一场总决赛。两个月来,绵阳、乐山、成都等5个分赛区近400位大学生参加了比赛,层层选拔出的10强选手亮相总决赛舞台。然而,与1993年在毕业晚会上一曲《同桌的你》唱得声泪俱下的老狼不同,流行歌曲《北京一夜》、《寂寞的保龄球》、《离歌》等,成为让大学生欢呼的参赛曲目,而大赛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歌手,还有机会成为某网络的代言人及手机彩铃的签约歌手。校园歌手在时代中嬗变。校园歌手以与老狼截然不同的方式存在着。
不在乎唱什么,关键在于“表达自己” 采访四川师范大学音乐专业的大四学生张丽时,她正在化妆,张丽并不刻意认为自己是“校园歌手”,“只是想把自己想唱的歌曲唱给大家听”。比赛中,一曲高亢的《山里的女人喊太阳》让张丽获得民族组银奖。与张丽持同样想法的学生很多,记者现场采访20个学生,19人认为“唱什么歌无所谓,关键是表达自己。唱功好、歌好听,就行!” 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组委会负责人坦言希望通过举办此次大赛,唤起大学生对创作和演绎校园歌曲的热情,更希望在活跃校园生活的同时,能发现几首脍炙人口的校园歌曲。“以前的校园歌手所唱歌曲都是个人对校园生活的情感表达,对同学情谊的怀念,或者传递朦胧爱意,但现在的大学生,多为嘻哈、摇滚、朋克一族,唱的也多为表达男女爱情的情歌。”著名社会学家胡光伟分析,“商业介入使歌曲创作者缺乏心声,演唱者缺乏情感,加之各种活动和比赛让大学生创作、演唱的心态都发生了改变。”所以,校园歌手“一曲难求”之下,纷纷去“模仿秀”了。 记者细数了一番,近两年从校园里走出来并且大红的歌手,基本上都是通过选秀而红,且歌唱曲目多为翻唱的流行歌曲。 校园歌曲和歌手应顺应时代潮流 老狼的年代,没有网络,只靠电视,被重播、被知晓,然后开始被简单包装之后,以磁带质量取胜市场。但现在基本是唱片公司先看看这个年轻人“有没有被包装的价值”,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更坦言,“原创歌曲只有30%,唱的几乎全是港台歌星‘爱’的主题曲。” 因故错过了本届校园歌手大赛的成都大学生陈芳,一直坚持创作校园歌曲,在将自己的作品送往多家唱片公司无果后,她也开始尝试新的风格,“大家喜欢的风格与上世纪80年代大为不同,现在年轻人,也包括大学生都崇拜周杰伦的RAP风格、喜欢李宇春一样的个性明星。” 记者采访成都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学生,发现他们虽然也有自己创作歌曲,但多为情歌,偶尔也将歌曲挂到网络自娱自乐。常去酒吧商演的成都理工大学黑壳子乐队无奈表示,在酒吧唱的歌曲虽然都是个人创作,但绝对是商业歌曲,校园歌曲没有想过,“我们的歌曲一要针对市场,二要符合乐队风格,否则不会有酒吧请我们唱歌的。”他们认为,时代在变,校园歌曲和歌手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 音乐评委赵晓毅认为,“没必要刻意划分校园歌曲和歌手的风格。可以稍微中和一下,不丢掉流行元素,也不忘寄予思想内涵。校园歌曲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健康表达,如英文歌、流行歌。”也有评委期望,校园歌手不能只有“游刃有余的唱功、极具感染力的舞台爆发力”,还需要有温情的心曲来感动听众,这样才能让属于今天的校园歌曲延续昨天留下的温暖记忆,让每一代的大学生都有持久而不会模糊的青春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