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记者下跪采访被救助者10分钟 网友称其不成熟(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09:23 国际在线

  陪跪还是不陪,这事儿有争议

  给采访对象下跪,何永刚的举动经过了媒体的披露后,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反响。

  大河网网友“距离”:这个记者不成熟

  “这位记者看起来还年轻因此,我有理由相信该记者在采访对象面前可能有点张皇失措。下跪,更多的可能是因为尊重。但如果是一个成熟的记者,我觉得更多的时候需要保持清醒,要预见到事件的终极结果。如果总是‘一不小心’让自己成了主角,是否也是对事件本身的不尊重呢?”

  大河网友“lanya”:这样不正常

  我不认为下跪就值得提倡,这样很不正常。认为这样的下跪没有合适的理由可以张扬。

  大河网网友“蓟运河”:这一跪,记者成了普通人

  我虽然没有当上记者,但是,我上的第一节新闻课就是讲记者的职业道德。被采访对象跪着,记者也跪着是一种良好职业道德的表现,应该得到鼓励,我相信,记者的这一跪,报纸的声誉上去了,记者的人格得到完美的体现。

  大河网网友“lili753”:这一跪,唤来了太多真情

  这个年代金钱与利益的味道有点浓,真情与责任在淡化,而今能有这样的记者,不正是大家做出了最好的榜样!跪下自己的尊膝换来百姓的真情的感动又有什么不可以?

  大河网友“韩中玉”:这一跪,姿态低了,品格高了

  说实话,看了这张照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之感动,人之初,性本善,记者和群众的这一跪,不是低贱的下跪,也不是屈辱的下跪,而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我想,作为一个记者这一跪,让这个职业不再高高在上,他们“贴”到了实处。

   秀与非秀,自我告白

  主角名片

  何永刚,24岁,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毕业,今年7月13日来到今日安报,经过实习、见习考察之后,12月1日,成为正式记者。

  报社观点:他这时转正与下跪无关

  “他的转正和这件事情没有任何关系,他是靠自己的实力转正的。”今日安报总编办公室主任吴元成告诉记者,“这个时间恰好是他转正的时间。”

  吴元成还告诉了关于何永刚的一个小故事。

  作为一名见习记者,何永刚被报社派遣参加“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系列报道活动。“后来有位参与该报道活动的领导同志给我讲,何永刚是活动采访所有记者里面中最为勤奋的一名记者,写的稿子也最扎实。”吴元成说。

   直接领导:那场面肯定不是事先安排的

  作为何永刚的直接领导,采访中心的副主任段君伟是整个事情的直接见证者。“他不可能作秀,当时的场面很感动,甚至摄影记者也没有多拍照片。”段君伟还告诉记者,在11月29日,为了一个小稿子,何永刚去找一个采访对象3次,经过一整个上午的体验后,才写出稿子。“他是一个心底善良的人,举动是发自内心的。”段君伟说。

   自我解释:父亲年龄的人下跪,谁敢承受?

  对于当天的举动,何永刚事后并不愿意多讲。针对网上评论的质疑声音,何永刚并没有过多的考虑。“我只是做了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他哥哥的年龄比我爸爸的岁数还大,如果是自己父亲这样年龄的人给你下跪,谁敢承受?”何永刚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