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乌鲁木齐大面积停暖追踪】 乌市停暖各方互推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1:48 北京娱乐信报

  ■发电公司:供暖是热力公司的事 ■热力公司:蒸汽不来也无能为力

  ■市政府:只是低温运行而非停暖 ■当地市民:只听辩解却未闻道歉

  在零下十多摄氏度的寒冷中度过了近100个小时的上万户乌鲁木齐市居民,终于在6日晚间盼来了望眼欲穿的暖气。几天来,他们不仅身上寒冷彻骨,有关部门的麻木冷漠
,更在他们心里结上了一块化不开的冰坨。

  停暖 市民回忆

  一夜间忽然天寒地冻

  受大面积停暖影响的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天山区6日22时左右全面恢复供暖。记者走访幸福路、光明路的一些居民家庭了解到,尽管目前暖气包还没有达到平时的温度,但在市民家中,穿毛衣已不再感到寒冷。而停暖事件的前前后后,却让很多市民无法淡忘。

  12月3日9时,家住光明路的王先生发现暖气冰凉,已经停暖。其实在2日23时,为乌鲁木齐水磨沟区和天山区提供热力的新疆华电苇湖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锅炉就已发生故障停止运转,380多万平方米范围内的上万户居民住宅、单位停暖。

  于是,该地区的各单位、小区贴出通知:停暖一天。但在第二天早晨,王先生看到贴在楼门口的停暖通知上,“一”字上下各加了一横,变成了“三天”。附近光明大厦电梯门口贴着落款为当天的通知为:继续停暖5天。

  下班时,王先生在大雪中赶往超市买电暖器,而一些低价取暖器已断货,他只好花318元买了一台高价的——那已是除样品之外的最后一台。但王先生此后两天还是在打着喷嚏和咳嗽中度过。他去医院打点滴时,输液室人满为患,其中老人和小孩占了大半。

  停暖 各方态度

  电力热力互相推责任

  记者对这次大面积停暖事件的采访进行得很艰难。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回答,多是“这个没有什么好采访的”“具体情况不太清楚”等搪塞之词,记者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请耐心等待”。

  发生事故的华电苇湖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则说,厂里正在组织工人抢修设备,至于供暖问题,是热力公司的事,不归他们管。

  而负责停暖区供暖的万嘉热力有限公司则称,热力公司只负责在电厂将蒸汽及热水送过来之后,安全及时地送到用户家中,蒸汽送不来,热力公司也无能为力。

  在此次突发停暖事件的四天中,市民没有看到有关各方执行应急预案应当产生的效果。万嘉热力有限公司用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马云说,热力公司的应急预案只是针对管网事故设计的,如果管网爆裂,则立即会派出工作人员进行抢修。但本次停暖是因为电力企业设备故障,不在热力公司责任范围内。

  光明路的一位市民说:暖气费用交给热力公司,热力公司就该保质保量为市民提供暖气,热力公司怎能用一句“无能为力”一推了之?作为行业管理的市供热办,为什么也不出面给市民一个说法?出了事故,上级也重视,催促抢修设备,还走访停暖区居民,可那么多人冻病了,也看不到什么实质性的“送温暖”举动,“我们的心凉透了”。

  停暖 市民反应

  “低温”之说令大家寒心

  据万嘉热力有限公司服务中心介绍,华电苇湖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在供热单位中,是“相当好的”,供热稳定,没有出过大问题。电厂停止供热这种事情,用通常的眼光看“不可能发生”。

  然而“不可能发生”的事竟然发生了。

  在华电苇湖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抢修现场,当记者问及是否有政府部门和兄弟企业提供抢修支援时,工作人员回答:这些都是企业的事,还能指望谁?据了解,华电苇湖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供热用的1号、2号锅炉是同时运行,没有备用机组,因此只要有一个锅炉出现故障,大面积停暖将不可避免。

  6日上午,乌鲁木齐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次大面积停暖,只是“低温运行”,不是“停暖”。对此,有市民非常反感:暖气放出来的水冰凉,学生们都裹着被子读书,还说不是停暖?这样辩解,岂不更让人心冷?事关千家万户的生活,政府部门难道就没有责任了吗?

  到记者发稿时,还没有哪个机构、哪个部门称对这一事件负有责任,没有谁说“我有错”,更没有哪个部门对市民说一声“抱歉”。一位市民说:“发生了时间这么长、面积这么大的停暖事件,我们听到的只是辩解,却看不到有谁在反思。老百姓最关心的是,让‘不可能发生’的事不再发生。”据新华社

  【新华快评】千万别让群众心凉

  乌鲁木齐上万户居民受冻几昼夜,却听不到政府部门的声音,一句嘘寒问暖的话也没有。相关的电力公司和热力公司,也是以“无能为力”来推诿、搪塞。受害群众感到身冷心更寒也就难免。

  危难时刻,政府及相关的公共单位应挺身而出,发出主流声音,安定民心。作为城市管理者,还应有一套危机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与手段,确保迅速决断并及时处理突发事故和灾难,这样才能化危机为提高施政服务能力的契机,赢得百姓拥戴,提高政府公信力。

  希望乌市政府能从中汲取教训,检查工作漏洞和差距,改变作风。其他地方也要以此为鉴,千万不能让群众凉了心。

  新华社记者 丁建刚 刘宏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