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哈尔滨一媒体称哈有50万男同性恋者被指杜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9日11:59 国际在线

  生活报1日,《黑龙江晨报》A4版刊发的“哈市男同性恋者有50万人 六成为白领和在校大学生”一文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8日,记者连线在牡丹江市出差的我省著名疾病预防控制专家、中华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艾滋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吴玉华,了解到目前哈市乃至全省、全国都在对男同性恋人数进行调查,但尚无确切数字,该报道中的数字和相关说法都不正确。

  

  【返回其他栏目】

  [百态][记录][法制][乱弹][图片][博览]错误一:哈市男同性恋者有50万人

  实际情况:同性恋数字尚未确定

  该报道中这样写道:“哈尔滨市预防艾滋病志愿者们日前对全市男同性恋者进行了统计,人数在50万人左右。”

  据有关部门统计,哈尔滨市有900多万人口,其中400多万为成年男性,如按“哈尔滨市有50万男同性恋者”计算,这一人群将约占哈市成年男性的1/9以上,也就是说,在9名成年男子中有1名是同性恋者。这个比例要比全国高数倍,这有悖现实。对此吴玉华指出,近年,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共同承担了关于“男性同性恋者人数估计与HIV流行形势分析”的科研课题。在哈尔滨市核心的6个区,研究团队2周内持续对同性恋网站、酒吧、浴池、公厕、公园和广场进行了调查,采集样本3万多人次,调查对象以男性之间有性行为、兼有双性恋的男性同性恋者为主体。调查14岁~49岁性活跃期的男性同性恋者,约占同年龄段男性大众人群的1%~2%。“但这个数据也不完全准确,因为我们的调查范围是在性活跃期的14~49岁的男性。至今为止同性恋人群的具体数字有关部门并没有掌握,把志愿者们调查的并不准确的数据擅自公布,是对社会以及同性恋群体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错误二:六成为白领和在校大学生

  实际情况:没有权威调查进行划分

  对于报道中提出的“男同性恋者六成为白领和在校大学生的说法”,吴玉华说,在进行“男性同性恋者人数估计与HIV流行形势分析”时,由于大学生和部分白领人群是酒吧等公共娱乐场所的主要群体,而且这部分人更易于表现其性趋向,并且易于接受调查,对这部分人群的调查也相对容易一些,而其他人群(如流动人口等)因为调查难度很大,所以并没有调查到。目前尚无权威调查能够将同性恋人群的职业或知识层次进行划分。

  错误三:同性恋向低龄化发展

  实际情况:低年龄同性倾向不一定是同性恋

  该报道中提到,“经常有大学生通过电话或到心理门诊来咨询关于同性恋感情的问题”,并提到“据统计,同性恋人群正在向低龄化发展,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

  对此专家指出,“同性恋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但大都是成年后才意识到的。人们很容易将同性恋和同性依恋混为一谈。实际上,这是两个概念。”

  据专家介绍,在精神上和身体上受到同性的吸引,并且对异性不感兴趣就是同性恋。但是,如果在单性环境里,为了满足需求诱发的一些亲密举动,或者亲密伙伴之间通过各种盲目的手段体验性感觉,如拥抱、亲吻,甚至更进一步的行为等,都是同性性行为,但并不代表就是同性恋。而且,在人的少年时期,由于性别认同,会自然出现同性相依现象。盲目地将青少年时期出现的性别认知模糊的现象定义为同性恋是错误的,而且容易误导孩子以及家长。

  应当正确看待同性恋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编写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培训教程》中指出,同性恋是指以同性别的人为对象的性爱倾向与行为。同性恋者是以同性为性爱对象的个人,包括男性和女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已将同性恋从心理疾病中划分出去,不再认为这是一种病态。

  男性接触者是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高危人群,而在这其中又包括:男同性恋者、男双性恋者和少数男异性恋者。

  吴玉华说,同性恋是社会中存在的自然现象,要用自然的态度对待。这个人群由于社会的不认可一直是隐蔽的,是由于艾滋病的防治,这个人群才渐渐开始以同性恋的身份出现。应该看到的是,这一人群比其他艾滋病高危人群更具有对艾滋病防治的积极性和热情,社会应帮助和鼓励其主动参与艾滋病预防行动,从而达到有效控制艾滋病的目的。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对同性恋者不应过分褒贬,不应推崇,也不该随意做没有根据的报道。

  吴玉华说:“目前中国关于艾滋病的流行情况调查中,接近真实的一次估算要属省疾控中心与中国疾控中心合作的那次调查。”在那次调查中得到了一系列的数据,包括:男性同性恋人群在大众成人人群中约占1~2%;其中艾滋病阳性检出率为1.35%,而“男性性服务者”的感染率高达4.76%。

  由于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方法,这组数据已被中国卫生部在2004年的艾滋病流行报告中采信。

  来源: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