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八旬满族老汉绰号“火盆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0日12:42 千华网

  他做了20年泥火盆,不断改良,让这门面临失传的满族传统手艺“活”了下来

  

八旬满族老汉绰号“火盆王”
肚里装着“火”,就爱炕上坐。这是啥东西?泥火盆!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已不认得这种农家用来取暖、热菜、温酒的“老古董”了,但在岫岩石庙子镇却有一位80岁的朱如坤老人,为了让这门源自满族的手艺传下去,硬是靠着一双手,让泥火盆和电锅电暖器等“现代派”在农家炕头上“分庭抗礼”……

  给泥火盆“减肥”小媳妇老太太叫好

  朱如坤生在一个满族家庭里,幼时便得到长辈传授,精通做泥火盆的手艺。虽说如今电器进了农村,火盆受到了排挤,可在朱如坤这个“老满族”的记忆里,把火红木炭放满泥火盆,上面再架个红铜锅,里面装满酸菜、粉条、五花肉,火盆边放着蒜酱碟,一大家子围着火盆“吃锅子”的情景是想忘也忘不了。

  20年前,朱如坤小儿子的七八个同学到家里来做客,其中一个孩子说自己的母亲还在做火盆时,一下子提醒了朱如坤,咱也会做呀!此后,他就在农闲时做起了火盆,一做就是20年。

  老朱对火盆的改良源自村里大姑娘小媳妇的意见:“朱大爷,你做的火盆好是好,可就是太沉了,我妈有腰脱,在炕上搬不动啊!”于是,老朱开始给火盆“减肥”,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把它的“体重”从传统的20公斤降到15公斤,而且把火盆外壁的厚度控制在4-6厘米,否则“厚一分则沉,薄一分炭火又凉得太快”。

  火盆上“题诗作画”烤火教子两不误

  泥火盆的原料是黄泥加上一种叫“麻刀”的植物纤维。先找一个铁桶做模子,然后把干稀正好的泥糊在桶外,20多天阴干后,脱下铁桶的“泥外套”,一个火盆就成了。但传统火盆土里土气的,不美观,老朱又想到了在上面“题诗作画”。

  

八旬满族老汉绰号“火盆王”

  瞧瞧俺做的泥火盆,销路可好了。 记者 张欢 摄

  只上过4年小学的老朱通过自学,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画一手好画。他把在杂志和日历上看到的古诗和名言警句都收集起来,把字画写到火盆壁上,然后再刷上一层亮油,漂亮又典雅。老朱半小时就能在一个火盆上画完梅竹菊兰等花卉,“有点儿裂纹的我就画竹子图案,表示有瑕疵,卖时要告诉人家。”题上的诗中,他最喜欢杜牧的诗和《古训》中的“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一句。苏轼的“大江东去”和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也是他常用的。

  老太太们都喜欢这种有文化味的火盆:“带孩子的时候,一边烤火一边还能教孩子背诗,挺好。”

  老祖宗的手艺快被电锅“挤”没了

  老朱的火盆结实,能用很多年,除了在岫岩远近闻名,丹东、辽阳、葫芦岛等外地的农民也来买,一次就买三四个。做火盆需要把黄泥阴干,入冬后就得停产,老朱一年只做100多个,都能销售一空。老朱说:“现在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越来越少了,火盆也快被电锅‘挤’没了。我希望手艺能传下去,让现在的孩子也能体验到在火盆里埋烤栗子、地瓜、鸡蛋的快乐。”

  泥火盆的历史

  满族祖先女真族狩猎野餐时常用篝火烧陶壶、陶罐煮食吃,怕火力分散、跑荒,便用山石将火围起,这就是泥火盆的雏形。后来,满族先民对原始泥火盆进行了改良。现在三起楼式的火锅就是依据泥火盆上架圆锅的原理所制。满族入关后,这种吃法迅速传遍全国。

  记者 张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